1、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1)提出问题(上面
2、已提出) 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激发他们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倡导他们对三位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作出评价。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只有让学生讨论充分,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共识,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以及收集证据的工作。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上,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 5)通过分析与论证,主要让学生能归纳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再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 1)公式: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3 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习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