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含答案)

    • 资源ID:76494       资源大小:137.9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含答案)

    1、8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曳兵( ) (2)数罟( ) (3)洿池( )(4)鱼鳖( ) (5)鸡豚( ) (6)狗彘( )(7)庠序( ) (8)孝悌( ) (9)饿 , ( )(10)粟米( )【答案】 (1)y (2)c g (3)w (4)bi (5)tn (6)zh (7)xing (8)t (9)pio (10)s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 (1)“无”通“毋” ,不要 (2) “颁”通“斑” ,斑点 (3)“涂”通“途” ,道路

    2、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数 数 罟 不 入 洿 池 ( ) 数 口 之 家 可 以 无 饥 矣 ( ) 蒙 冲 斗 舰 乃 以 千 数 (赤 壁 之 战 )( ))(2)兵 非 我 也 , 兵 也 ( ) 穷 兵 黩 武 (三 国 志 )( ) 草 木 皆 兵 (成 语 )( ) )(3)胜 不 违 农 时 , 谷 不 可 胜 食 也 ( ) 驴 不 胜 怒 , 蹄 之 (黔 之 驴 )(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忆 江 南 )( ) 予 观 夫 巴 陵 胜 状 , 在 洞 庭 一 湖 (岳 阳 楼 记 ) ( ))(4)于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 ) 则 移 其 民

    3、 于 河 东 ( ) 则 无 望 民 之 多 于 邻 国 也 ( ) 颁 白 者 不 负 戴 于 道 路 矣 ( ))(5)以 请 以 战 喻 ( ) 以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 ) 斧 斤 以 时 入 山 林 ( ) 申 之 以 孝 悌 之 义 ( ))【答案】 (1)c ,形容词,密 sh ,数词,几、若干 sh ,动词,计算 (2)名词,兵器 名词,战争 名词,士兵 (3)副词,尽 动词,承受 动词,超过 形容词,优美的 (4)介词,对于 介词,到 介词,比 介词,在 (5)介词,用 介词,凭着 介词,按,按照 介词,把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填然鼓之( )(2)树之以

    4、桑( )(3)七十者衣帛食肉(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6)王无罪岁( )(7)请以战喻(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9)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10)谨庠序之教 (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 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3)名词用作动词,穿 (4) 名词用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5)名词用作动词,吃 (6)名词用作动词,归咎、归罪 (7) 动词用作名词,战争 (8)动词用作名词,活着的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动词用作名词,死去的人 (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 (10)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第 5

    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_今义:_(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_今义: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_今义:_【答案】 (1)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2)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助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3)古义:然,代词,这样。而,表转折的连词,却。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桑”置于动词“树”之后)译文: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孝悌之义”置于动词“申”之后)译文:_(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道路”置于动词“负戴”之后)译文:_(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 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判断句, “非也”表否定判断, “也”表肯定判断)译文:_(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固定句式, “何异于” ,意思是“与有什么不同”)译文:_(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宾语“之”置于动词“有”之前)译文:_【答案】 (1)五亩大的宅院,在宅地周围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做的衣服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3)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4)(

    7、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救济,人饿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5)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6)这样做却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的君王,不曾有过。常识速览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 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弟子。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8、,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孟子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各诸侯国角逐武力,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侵凌被视为合理,由大国以武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迁都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334),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大梁。孟子来到大梁后,在与梁惠王的接触交谈中,借机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于是就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文。1文学常识六 艺“六艺”

    9、之说有:(1)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 ,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 ,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2)“六艺”即六经,谓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也。2文化常识古代学校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 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

    10、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 ),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 ,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

    11、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 ,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

    12、”的比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富国强兵,只有施行仁政,让百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蒙受教化,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文脉梳理_ _【答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王道之始,王道之成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 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多”的疑句?_【答案】 战国时期,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争夺劳力,是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的惠民措施是他争夺劳力、富国强兵的手段。由于没达到目的,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孟子也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

    13、政思想并试图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2孟子在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后,趁机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正面揭示了如何才能真正使“民加多” 。孟子的描述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观点?请简要分析归纳。 _【答案】 孟子是从“王道之始” “王道之成”及“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加以回答的。孟子指出: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之始” 。发展农业,教化百姓,使民心归顺,才能真正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此外,孟子还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批评统治者的虐政,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些具体的措施体现的正是孟子重视人民,重视教化,反对武力兼并的“仁政”思想。3本文是记载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

    14、谈话,孟子在这次谈话结束时如何批判统治者的虐政又证明自己的主张?_【答案】 孟子在结束谈话之前在把行王道的道理讲清的基础上,照应开头,针对梁惠王口口声声说的“于国尽心” ,开始批判统治者的虐政。孟子举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事实,以说明统治者根本谈不上“于国尽心” 。 “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针对统治者的归罪于岁,运用比喻加以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以证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收束,言简意赅,提醒统治者不可归罪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革

    15、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百姓才会归服。这样批判了虐政也就从反面证明自己施仁政的看法的正确,可谓一箭双雕。合作探究4孟子主张“仁政” , 寡人之于国也就闪耀着 “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一段与前文“王道之始”呼应,深刻阐释了“王道之成”的道理,为梁惠王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美好的蓝图。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_【答案】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 ,称雄诸侯,必须实施仁政。只有施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

    16、下。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孟子一生经文纬武,胸藏韬略,不在其位而谋“仁政” ,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在急功近利的战国时代, “仁义”治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但孟子积极用世,给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他的思想、他的主张,的确可以作为千古“匡世的箴言” 。5针对梁惠王的发问,孟子是如何回答的?请讨论一下,这里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论辩艺术?_【答案】 孟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讲了一个“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变答为问,变被动为主动,牢牢地吸引住了谈话的对方,

    17、并使之按自己的思路走。而“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对于“好战”的梁惠王来说,不但有吸引力,而且也十分简单。熟知兵法的梁惠王自然会回答:“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一旦梁惠王作出正确的回答,孟子就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为本次辩论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且以此巧妙地回答了梁惠王的疑问,言外之意是:你虽然知道“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但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扩张土地、敛取资财的需要罢了。这和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推行“仁政” ,梁惠王的所谓“尽心于国”并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善用比喻是孟子论辩的一个特色。另外,善于抓住辩

    18、论对方的心理、好恶,吸引对方,牢牢把握辩论的主动权,也是孟子论辩艺术的体现。邻 国 之 民 不 加 少 , 寡 人 之 民 不 加 多 , 何 也 ? ”邻 国 的 百 姓 没 有 更 少 , 我 的 百 姓 没 有 更 多 , 这 是 为 什 么 呢 ? ”梁 惠 王 :战 国 时 期 魏 国 的 国 君 , 姓 魏 , 名 罃 (yn)。魏 国 都城 在 大 梁 (在 今 河 南 开 封 西 北 ), 所 以 魏 惠 王 又 称 梁 惠 王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于:对于。焉、耳、矣: 1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

    19、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其:代指 2河内。 其:代指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然:这样。 3察:考察。政:当权者。无如:没有像。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4独立性,无实义。民:百姓。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Error!喻 。 填 然 鼓 之 , 兵 刃 既比 喻 吧 。咚 咚 地 敲 着 战 鼓 , 两 军 的 兵 器 已 经 接 触 , 战 斗 开接 , 弃 甲 曳 兵 而 走 。 或 百 步 而始 了 , (士 兵 )抛 弃 铠 甲 、拖 着 兵 器 逃 跑 。有 的 士 兵 跑 一 百百 步 , 则 何 如

    20、 ? ”笑 逃 跑 一 百 步 的 行 为 , 那 么 怎 样 呢 ? ”好 (ho)战 :喜 欢 打仗 。请 :请 允 许 我 。)以:用。喻:打比方,作说明。填然:咚咚地。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1然,形容词词尾。鼓:名词用作动词。既:已经。接:接触、交锋。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或:有的人。曰 : “不 可 , 直 不 百 步 耳 ,(梁 惠 王 )说 :“不 行 , (那 些 人 )只 是 没 有 (跑 )百 步 罢 了 ,是 亦 走 也 。”但 这 也 是 逃 跑 呀 。”曰 :“王 如 知 此 , 则 无 望 民(孟 子 )

    21、说 :“大 王 如 果 懂 得 这 个 道 理 , 那 就 不 要 希 望 您 之 多 于 邻 国 也 。的 百 姓 比 邻 国 多 了 。 如 :如 果 。则 :连 词 , 就 。无 :通“毋 ”, 不 要 。望 :希 望 。于 :比 。“不 违 农 时 , 谷 不 可 胜 食 也 ;数 罟 不 入 洿“不 耽 误 农 业 生 产 的 季 节 , 粮 食 就 吃 不 完 ;细 网 不 进 池池 , 鱼 鳖 不 可 胜 食 也 ;斧 斤 以 时 入 山 林 , 材 木 不 可 胜塘 , 鱼 鳖 就 吃 不 完 ;砍 伐 树 木 要 按 一 定 的 季 节 , 木 材 就 用 不用 也 。谷 与

    22、 鱼 鳖 不 可 胜 食 , 材 木 不 可 胜 用 , 是 使 民 养完 。粮 食 与 鱼 鳖 吃 不 完 , 木 材 用 不 完 , 这 样 可 使 百 姓 对 生 养 死生 丧 死 无 憾 也 。养 生 丧 死 无 憾 ,葬 没 有 什 么 不 满 意 的 。百 姓 对 生 养 死 葬 没 有 什 么 不 满 , 这 就 王 道 之 始 也 。是 王 道 的 开 端 。违 :违 背 、违 反 , 这 里 指 耽 误 。时 :季 节 。谷 :粮 食 的 统 称 。胜 :尽 。数 (c):密 。)罟():网。 洿(w) :深。斤:锛子。以时:按一定的季节。养生:供(n) 养活着的人。丧死:为

    23、死了的人办丧Error!“五 亩 之 宅 , 树 之 以 桑 , 五 十 者“五 亩 住 宅 的 场 地 , 把 桑 树 种 植 在 上 面 , 那 么 五 十 岁 的 人可 以 衣 帛 矣 ; 鸡 豚 狗 彘 之 畜 , 无就 可 以 穿 上 丝 织 品 的 衣 服 了 ;畜 养 鸡 、狗 、猪 一 类 的 家 畜 , 不失 其 时 , 七 十 者 可 以 食 肉 矣 ; 百 亩要 错 过 繁 殖 的 时 节 , 七 十 岁 的 人 就 可 以 吃 上 肉 了 ;每 户 百 亩之 田 , 勿 夺 其 时 , 数 口 之 家 可 以大 的 土 地 , 不 错 过 农 业 生 产 季 节 , 那

    24、 么 , 几 口 人 的 家 庭 就 可 以无 饥 矣 ; 谨 庠 序 之 教 , 申 之 以 孝 悌不 饿 肚 子 了 ;认 真 地 兴 办 学 校 教 育 , 把 孝 悌 的 道 理 反 复 讲之 义 , 颁 白 者 不 负 戴 于 道 路给 百 姓 听 , 头 发 花 白 的 老 人 不 会 在 路 上 背 着 或 者 顶 着 东 西矣 。七 十 者 衣 帛 食 肉 , 黎 民 不 饥 不 寒 , 然 而了 。七 十 岁 的 人 穿 绸 吃 肉 , 百 姓 不 挨 饿 不 受 冻 , (做 到 )这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样 却 不 能 使 天 下 百 姓 归 顺 的 君 王

    25、, 不 曾 有 过 。树 :动 词 , 种植 。衣 (y):)动词,穿。帛(b) :丝织品。豚(tn): 小猪。彘(zh):猪。畜(x) :畜养。无:通“毋” 。夺:错过。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xin)、序:都是学校。商( 殷) 代叫序 ,周代叫庠。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t):古代尊敬父母为“孝” ,敬爱兄长为“悌” 。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黎民:百姓。食:动词,吃。Error!有 饿 莩 而 不 知 发 , 人 死 , 则 曰 :非 我有 饿 死 的 人 却 不 知 道 开 仓 救 济 , 人 饿 死 了 , 就 说 :不 是

    26、我 的也 , 岁 也 。是 何 异 于 刺 人 而 杀 之 曰 非罪 过 , 而 是 年 成 不 好 的 缘 故 。这 种 说 法 和 杀 死 了 人 却 说 不我 也 , 兵 也 ? 王 无 罪是 我 杀 的 , 是 兵 器 杀 的 又 有 什 么 不 同 呢 ? (只 要 )王 不 归岁 , 斯 天 下 之 民 至 焉 。”咎 于 年 成 , 那 么 , 天 下 的 百 姓 都 会 来 归 顺 了 。”食:名词,指食物。检:制止、约束。涂:通“途” ,道路。饿莩(pio): 2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岁:年成。Error!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生动形象的比喻定义:用和甲

    27、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作用:(1)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3)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例如,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揭穿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的说法,说他同别的国君一样,只是程度不同,并无本质区别。在文章的最后也是运用比喻,而且所用比喻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言辞犀利,前后呼应。2写法指导运用比喻“三要”(1)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

    28、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2)要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3)要通俗、形象。一般来说,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3迁移运用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汉字不仅形体优美,而且内涵丰富。请写一段文字以表现汉字之美。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_【写作示例】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甲骨文行笔如画,恰似远古的梵音回荡在历史的天空;篆体古朴精致,犹如一道

    29、佳肴令人回味悠长;隶书端庄敦厚,楷书隽秀大方,行书玉树临风,草书笔走龙蛇。汉字之美,美在灵性如涛,横竖点撇捺钩,每一个符号都是性格的精灵,所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片神奇的天空。美哉,汉字!你是一幅巨大无边的历史画卷,你是一曲震撼宇宙的交响乐曲,你是一首意味无穷的美妙华章。你更是一根无形的绳,连着历史与未来,连着浓浓的华夏血脉亲情;你是东方沃土上永不移动的河床,承载着炎黄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深厚灿烂的民族文化。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敬畏自然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告诫梁惠王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惜

    30、民力,与民休养生息,让物类繁衍生息,从而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滥捕滥伐、违背自然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并且看到了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孟子这种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身体力行。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应用角度】 “保护环境”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等。2精彩应用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此位圣人欲讲“王道理想” ,却也讲出了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道理。这个道理现在依然不失其价值。我国的森林,由于乱砍滥伐,由

    31、于人为火灾已是岌岌可危了。这可以由大面积国土的水土流失作证,由风沙在一些地区的肆虐作证。不少到过西双版纳的人写文章说,现在已经见不到昔日浓荫蔽日的亚热带雨林景象了。人怎么可以以主宰者自居去对自然征战讨伐呢?人类和自然相比是渺小的,自然的演化是那么深沉,远远胜过人类的情感。上天打一个喷嚏,人间就是暴风骤雨,家家缩在窗玻璃后面看那阴云翻卷,雨军肆狂。自然的气概能催醒娇粉细茸的花蕊,也能使火山开花,江河漫溢,冰飞雪陷。佳作领悟导读:作为儒家的经典, 孟子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它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本文是一篇读后感式的美文,作者从五个方面赞颂了孟子的思想、学识、人格和文采,表达了对孟子的礼赞之情。文章气

    32、势酣畅,语句精美,引用广博,见地深刻。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鹿义霞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缕缕碰壁却

    33、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行仁政而王天下”20 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保民

    34、而王,莫之能御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的话精髓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着,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

    35、。“养心莫善于寡欲”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做到了。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

    36、,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五十步笑百步”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 ,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

    37、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悟亮点】 1画龙点睛(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色?提示:文章运用比喻手法拟题,画龙点睛,形象生动地概括出孟子其人的丰富文化内涵。2凤头精彩(2)第段有什么作用?提示:开头段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在内容上, “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一句从四个方面概括出孟子这座“文化宝藏”的内涵,明确本文的写作中心。3引经据典(3)第

    38、段至第 段大量引用了孟子的经典名句,目的何在?提示:第段至第段都大量引用了孟子的经典名句,好处有三:第一,引用名句增添文章文采,使整篇文章的语言文采飞扬;第二,丰富文章内容,所引名句多是千百年来孟子的浓缩和精华,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第三,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权威性。4整散结合(4)请结合第 段的句式特点,谈谈本文的语言特色。提示:全文大量使用整句,如第段的“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 ,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文章流光溢彩,活力四射,与文中的散句相得益彰,成为文章中的一个语言亮点。5行文思路(5)请简要概括本文

    39、的行文思路。提示:文章首先在第段总领全文提出观点后,然后段运用了排比式结构,五个“这是一个的孟子”分别作为五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中心。第段用四个“作为”句照应了开头提到的四个方面。总结有力,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 鸡豚(tn)数罟() 洿池(ku)B宅院 (zi) 遗憾(hn)桑树(sn) 家畜(ch)C庠序 (xin) 孝悌(d)颁白(bn) 绸缎(chu)D狗彘(zh) 饿莩(pio)归顺(u) 虐政(n)D A 项,洿 w;B 项,宅 zhi;C 项,悌 t。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

    40、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数罟不入洿池D A 项, “无”通“毋” ; B 项, “涂”通“途” ; C 项, “颁”通“斑” 。3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68】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非我也,岁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鸡豚狗彘之畜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 A 项,判断句;B、C 两项,宾语前置句;D 项,介宾结构后置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 A 项, “无罪”是两个词, “不要归

    41、罪” ;现代汉语是一个词;B 项,“养生”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C 项, “河内”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黄河以北;今义是越南的首都;D 项, “门庭若市 ”古今义一样。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69】A孟子(前 372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 (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 30 岁左右收徒讲学。44 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 孟子 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A 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注意事项

    本文(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