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件

    • 资源ID:77565       资源大小:1.33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件

    1、第 31 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群落的演替() 3.实验:(1)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 (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2)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种间关系(1)基本概念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通过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

    2、)种间关系实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 连一连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必修 3 P77 基础题 T2 改编)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且 A 捕食 B,二者间用一屏障隔开,经一段时间养殖使二者均达到最大值,倘若在此时撤掉屏障,请推测两种群的变化趋势。答案: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 A 捕食种群 B,种群 B 的数量减少,而种群 A 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 B 的数量减少,种群

    3、A 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 B 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 和种群 B 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必修 3 P77 拓展题 T2 改编 )诗经小雅 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蜾蠃捕食螟蛉幼虫。如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 _(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2)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处森林中植物

    4、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_影响形成的,c 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_影响形成的。答案:(1)不是 (2) 光照强度 光质( 波长)考向 1 群落、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分析1(2019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三模拟) 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 6 个不同区域中的 6 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Ca 为区域 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解析:选 D。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 正确;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 正确;区域中,a

    5、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 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不是温度,D 错误。2(2019广东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高三联考) 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05 cm 11 79510 cm 4 201015 cm 3 13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解析:选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 正确;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 B 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的

    6、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C 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D 错误。关注 2 个易错点(1)草坪中也存在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空间配置格局,它应存在于所有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2)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 考向 2 种间关系的判断及应用3(2019安徽舒城晓天中学月考) 图 1 中所示的是生物间关系,A、B 代表两种生物,C 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

    7、 2 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图 1 中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B图 1 的中 A 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 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 2 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 1 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 2 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解析:选 B。根据图 1 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 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表示的是生物 A 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 A 正确;图 1 的中 A 与 B 是捕食关系,当 A 大量减少后, B 的数量不能一直增加,B 错误;图 2 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 1

    8、中的,C 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 正确。4(2019江西上饶中学月考)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 200 只蝌蚪( 甲、乙、丙各400 只) 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蝌蚪存活率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甲 乙 丙1 0 87 7 402 2 58 30 253 4 42 32 114 8 20 37 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

    9、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选 D。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 项正确,D 项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 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 项正确。巧辨三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 同增同减)。(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 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

    10、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 A 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 随着曲线 A 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 A。依最大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 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 B 捕食 A。(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 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 岩 阶 段 地 衣 阶 段 苔 藓 阶 段 森 林 阶 段 灌 木 阶 段 草 本 植 物 阶 段3群落演

    11、替的两种类型及差异类型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起点 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大,稳定性越来越高。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

    12、定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填“能”或“不能 ”)预见的或可测的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填“可逆”或“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必修 3 P78“思考与讨论”改编)(1)在群落演替进程中,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何苔藓能取代地衣?(2)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取而代之还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答案:(1)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

    13、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的演替类型是_、_,判断依据是 _。(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宜用_曲线表示。(3)_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答案:(1)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2)乙(3)次生考向 1 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及

    14、类型判断与分析1(2019山东莱芜一中高三摸底)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解析:选 B。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 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 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 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

    15、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 错误。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 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解析:选 D。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2019河北邯郸质检)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b 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 d 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

    16、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选 A。图甲中,b 点和 d 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 “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 正确。4(2019湖北荆州中学质检二) 图 1 所示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 2 表示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

    17、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C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选 C。图 1 裸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 错误;由图 2 信息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C 正确;群落演替初期,植物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也增大,后来岩石体积下降,可能是由于地衣活动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了岩石,D 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

    18、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实验流程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制订计划:包括准备及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四个操作环节实施计划 准 备 : 制 作 取 样 器 ; 记 录 调 查 地 点 的 地 形 和环 境 情 况取 样 : 选 择 取 样 地 点 , 用 取 样 器 取 土 壤 样 本 ,并 标 明 取 样 地 点 、 时 间 等采 集 : 从 土 壤 样 本 中 采 集 小 动 物观 察 与 分 类 : 对 采 集 的 小 动 物

    19、分 类 并 做 好 记 录统 计 和 分 析 : 设 计 统 计 表 , 分 析 所 收 集 的 数 据)得出结论: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1)诱虫器(A 图)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2)吸虫器(B 图)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1)注意区分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

    20、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项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1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

    21、 70%的酒精溶液解析:选 D。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 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 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 错误;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 正确。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植物园、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类群数 个体数样地第 1 层 第 2 层 第 3 层 第 1 层 第 2 层 第 3

    22、层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农田地 11 8 4 92 113 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 05 cm;第二层为距地表 510 cm;第三层为距地表 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解析:选 D。土壤动物群落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A 项错误;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田地和某植物园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B 项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第 1 层个体数与农田地个体数存在

    23、明显的差异,C 项错误;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D 项正确。清一清易错点 1 误认为捕食和竞争都是不利的点拨 捕食、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并使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更充分的生活条件。易错点 2 错将海岸不同潮间带物种分布差异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点拨 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于垂直结构。易错点 3 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点拨 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

    24、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易错点 4 演替是“不可逆”的点拨 演替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易错点 5 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点拨 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易错点 6 混淆“研究方法”点拨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2)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 样方法”。(3)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4)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判一判(1)不同群落中物种丰

    25、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4)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5)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6)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江苏,T5D)( )(7)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 海南,T29(4)( )(8)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9)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

    26、木阶段的简单( )(10)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11)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12)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1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2018高考江苏卷)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27、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解析:选 D。从形成沙丘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项错误;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 项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完全的取而代之,所以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有相同的,C 项错误;与阶段 、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故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 项正确。(高考全国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

    28、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选 D。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 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 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 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 项正确

    29、。(2018高考海南卷)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 、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乔木树种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A 1 267 100.00 0 0 0 0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C 50 4.95 80 7.92 880 87.13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法,理由是_。(

    30、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分析题表可知,A 种群只有老年树,应属于衰退型,B 种群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比例相对适中,应属于稳定型,C 种群幼年树最多,应属于增长型。(2)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松鼠属于活动能力强且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3) 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被替代的原因:可考虑两群落间的竞争,即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另外还可考虑两群落间的互助,即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答案:(1)C A B (2) 保证

    31、调查结论可靠 标志重捕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17高考全国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 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

    32、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 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4)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 (2) 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高考应答必背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我国

    33、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课时作业基 础 达 标 1(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 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

    34、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选 B。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 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 正确。2(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三

    35、模拟) 某区域中有 a、b、c、d 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 A(以“”表示 )逐渐变为 B(以“”表示 ),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d 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Bd 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Ca 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Dd 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 B 环境解析:选 A。据图可知,随着环境因子由 A 逐渐变为 B,a 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逐渐减少,d 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有所增加,说明 a 种群比较适应 A 环境,而 d 种群比较适应 B 环境,但 a 和 d 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消失。3(2020高考预测)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

    36、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平均种数(种数/平方米) 20 18 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 000 900 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A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草原B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C表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解析:选 C。表格中数据不能说明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草原;对于植物种类、产量等不能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表格不能说明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但是能看出,荒漠草原

    37、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4某地一场大火毁灭了所有植被,后来人工栽种了若干红松幼苗,最终形成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研究小组每年下半年对该阔叶混交林的下层草本和灌木进行部分随机清除,测得的全年阔叶混交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经历较短时间后将会形成成熟群落B人工干预是导致阔叶混交林下半年草本与灌木丰富度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C阔叶混交林中高地与低地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被,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红松阔叶混交林中,由于人工清除了林下草本和灌木,使红松幼苗处于竞争优势解析:选 B。根据题干信息,该演替是火灾后的植被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

    38、相比,经历较短时间后将会形成成熟群落;人工干预是导致阔叶混交林下半年草本与灌木叶面积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阔叶混交林中高地与低地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被,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红松阔叶混交林中,由于清除了林下草本和灌木,使红松幼苗处于竞争优势。5(2019江西赣州信丰月考)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数(种)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1 草丛 34 0 02 针叶林 52 12 1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39、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 4 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解析:选 C。过度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此,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丰富度低;表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没有反映出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研究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

    40、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解析:选 D。通过坐标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土壤的采集地点,纵坐标表示各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在三个取样点中,5 年蔬菜地与 10 年蔬菜地相比,两个取样地的物种都为 5 种,其中弹尾目都为优势种,但 10 年蔬菜地中动物的总数量远大于 5 年蔬菜地,而大田中物种只有 3 种,不太适宜土壤动物生活。上述取样过程中有个体数的统计,应为等量取样,但并没有体现是否分层取样,在图示中也无法判定农药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7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

    41、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 N 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选 C。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第 N 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8(2019宁夏银川兴庆期末)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

    42、们的特征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选 D。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实验可用于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对于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辨的小动物不可忽略不计,可用目测估计法,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利用了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9(2019江苏盐城期末)下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

    43、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D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解析:选 C。在沙丘、裸岩等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生物的种类从无到有,故 A 正确;植物类群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不同地区、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生长的因素不同,干旱地区植被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故 B、D 正确;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而劣势种数量一般会减少甚至消失,故 C 错误。10(2019湖北当阳二中

    44、月考 )如图是 1845 年至 1935 年的 90 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曲线 A 表示的是 _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_只。(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_,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_;_。(3)1935 年后的 10 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_。(4)在 18901935 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 K 值为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猞猁种群的 K 值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 K 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解析:(1)曲线 A 表示

    45、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猞猁为捕食者,雪兔数量最多时是 140 000 只左右。(2)猞猁以雪兔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3)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它们的食物减少,所以雪兔的数量也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在18901935 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 K 值为 60 000 只左右,由于猞猁为捕食者,所以它的 K 值出现晚于雪兔。答案:(1)雪兔 140 000 (2) 捕食 可食的植物增加 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46、(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60 000 只 晚于11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 pH。请回答下列问题:赤杨 云杉、铁杉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冰川退去后的裸 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 第 9 第 18 第 第 80100年 年 3550年年土壤的 pH 7.98.0 7.2 6.5 5 4.8(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_( 填写演替类型)。(2)由表分析,演替过程中土壤 pH 的变化主要与_(填生物名称)有关。(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件)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