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怀疑与学问》能力提升训练(含答案)

    • 资源ID:79126       资源大小:64.6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怀疑与学问》能力提升训练(含答案)

    1、怀疑与学问名师引路考点链接(一) 标点符号引号【技法点睛】(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且引号前用冒号。如,女排姑娘杨艺一字一顿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会撑下去、拼下去,死也要死在赛场上。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 ,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如, 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 ,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他站起来问:“老师, 顾名思义的顾是什么意思?”(4)不是直接引述,而是间接转述,不用引号。如

    2、,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5)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 (如“三个代表”) 要加上引号。【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二) 论证思路【典型例题】简要概括课文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先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论证“任何学问都需持怀疑的态度” ;最后总结古往今来的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都要有怀疑的态度,否则人类的文化就不会进步了。【技法点睛】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统观全局。无论是全文还是个别段落,在分析论证思路时 ,都要有全局观,这样才能将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完整、通顺、正确地整合,并加以表述。(

    3、2)紧扣中心论点。议论文全文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所以分析论证思路时要紧抓中心论点,依照“何处提出怎样论证”或“怎样论证推导出中心论点”的思路进行分析。(3)言之有序。利用“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的答题思路。【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一、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1)譬(p )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w ng)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2文学常识填空。(1)顾颉刚,字铭坚,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 、帝喾、唐尧、虞

    4、舜。基础提升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懒惰 锻练 折扣 不攻自破B盲从 迷信 流俗 辨伪去妄C大儒 停滞 墨守 腐草为莹D步骤 修正 凶险 辩别是非(解析:A.“练”应写作“炼” ;C. “莹”应写作“萤” ;D.“辩”应写作“辨”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2)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有问题, 有问题才想求解答。(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A视察 只有/才 启迪 B视察 只要/ 就 启发C察看 只要/就 启发 D察看 只有/ 才 启迪5下列句中标

    5、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详见本课“名师引路 考点链接(一)”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 、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不信它,因为它“非” 。(解析:B.引用的话是完整的一句话,且不作为句子的成分独立存在,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内,所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内。)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6、。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A BC D7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 ,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B “牢记使命” “批判精神” “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C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

    7、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网信事业的前进方向”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D “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解析:B.“批判精神”是偏正短语。)二、课内赏析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9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提出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以及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10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8、?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1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 思索 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三、拓展阅读“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9、;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 ,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 ,方可“见得亲切” ,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10、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 ,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 ,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 ,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

    11、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 “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 ,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 ,也要“出

    12、” 。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 ;“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 ,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或:既能“入”又能“出” ,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详见本课“名师引路考点链接( 二)” 】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1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

    13、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1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苏轼阅读陶渊明饮酒诗的事例,论证了“在熟读基础上的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这个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四、综合性学习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 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77 本,比2016 年增加 0.38 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2.48 本,比 2016 年增加 0.13 本。【示例】2017 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 2016 年略有提升。17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材料一: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 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儿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示例】少上网,多读书;家庭要创造阅读的条件或氛围;家长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注意事项

    本文(《怀疑与学问》能力提升训练(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