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消息二则》教学活动设计精选

    • 资源ID:81623       资源大小:168.6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消息二则》教学活动设计精选

    1、消息二则知识与能力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把握消息的特点、结构。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重点1掌握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消息的能力。2品味两则消息的话语,体会消息的特点。难点理清两则消息的思想,体会两则消息的内在意蕴,尝试消息的写作。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合作探究、比较法。1毛泽东画像。2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照片。2 课时毛泽东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

    2、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毛泽东(18931976 年),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7 年 7 月到 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7 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1949 年 4 月 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 8 条 21 款,限

    3、蒋介石在 20 日前表态。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 月 21 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 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1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在

    4、芜湖、安庆线南渡长江,直取对岸,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情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消息的要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午夜起至 4 月 21 日地点:安庆、芜湖之间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二十日夜,我军万船齐放,直

    5、取对岸,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一)我三

    6、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标题有何特点?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报道了消息的主要事实。2找出文中的电头,说说其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是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3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的作用。“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是导语部分,交代了消息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消息的主要事实。4主体部分报道人民解放军“英雄式”战斗,是怎么报道的?有正面描写。如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有侧面烘托。如国民党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我们

    7、可以得出消息具有什么特点?“百万”是实数,其中中路军 30 万,西路军、东路军各 35 万。看来, “真实性”是消息的生命。2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3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4本文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1)从“二十日夜起”至“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为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2)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

    8、起丝毫作用”为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3)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最后为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衔接方式(1)时间上的衔接: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2)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内容上的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衔接。5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

    9、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6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胜利来之不易,故作

    10、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7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同学们,当你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时,当你们打开报纸阅读一篇篇文章时,是否想到这些内容都是由一种文体构成的?对了,它们被称为“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本课就是两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要求:(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

    11、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消息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消息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写消息应注意记叙的六要素。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课。1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消息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1)语言的准确、概括。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精确到日、时。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准确地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

    12、(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既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当确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 ,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意思比较广泛,也可指陆路);“24 小时内” ,时限明确(“共” ,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 ,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 ,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 ,时限更为确切;“余部” ,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 ,

    13、表达内容模糊)。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 ,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 ,这就非常恰当确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低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 “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 “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不料” ,我军“突破” ,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鲜明生动,富

    14、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 、 “一千余华里” ,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 、 “横渡” 、 “突破” ,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 、 “击溃” 、 “占领” 、 “控制” 、 “封锁” 、 “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2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异同。(1)两文的相同点:文体相同:都属于消息(借此可以

    15、介绍有关消息的文体知识)。作者相同:两则消息的作者都是毛泽东。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大背景相同:都报道渡江战役。具体写法相同: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突出我军的神勇。(2)两文的不同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报道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形,内容集中,结构单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形,内容复杂,但脉络清晰。先总括千里战线,再分步叙写,多而不杂。这两则消息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情形,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写得大气磅礴,充满了胜利的豪情。虽然两则消息

    16、涉及的事件已成为历史,但当我们今天重读这两则消息时,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那种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气势,明白正义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我 三 十 万 大 军 胜 利 南 渡 长 江 标 题 我 三 十 万 大 军 胜 利 南 渡 长 江导 语 概 括 交 代 时 间 二 十 一 日人 物 三 十 万 大 军事 件 渡 过 长 江 )主 体 国 民 党 军 无 斗 志 , 纷 纷 溃 退 侧 面 烘 托解 放 军 突 破 占 领 进 击 正 面 描 写 )结 语 英 雄 式 的 战 斗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军 横 渡 长 江标 题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军 横 渡 长

    17、江导 语 总 概 人 数 : 百 万区 域 : 一 千 余 华 里气 势 : 冲 破 、 横 渡 ( 点 题 ) 总 述主体 20日 , 中 路 军 首 战 告 捷 : 突 破 、 渡 过 ( 略 )21日 , 西 路 军 所 向 无 敌 : 占 领 、 扩 展 ( 较 详 )21日 , 东 路 军 战 果 辉 煌 : 歼 灭 、 击 溃 、 占领 、 控 制 、 切 断 ( 详 ) 分述特 点 及 时 、 准 确)1议论性强。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18、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议论,从两方面分析造成“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有很强的政治性,从而使这则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2文体性强。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是消息的三大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发电到发表,相距一天多的时间,及时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中“百万”一词的使用既体现了准确性,又体现了真实性:中路军渡江三十万人,西路军三十五万人,东路军三十五万人,因此文中称“百万大军”与事实完全相符合。3语言准确性强。准确,首先是范围限定准确。例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

    19、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 ,或者一概说“击溃” ,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其次是程度限定准确。例如,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加上一个“很” ,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最后是地点限定准确。例如, “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 ,也是为了使消息内容更明确、精准。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就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简洁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 “至发电时止”简洁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 ,就拖沓了。消息二则的背景离现在比较远,预计学生会有距离感,不大喜欢这两篇课文。预设的时候考虑两个重点,一是消息的文体特征结构,二是消息语言的品味。第一节课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采用“媒体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通过“指导分层”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消息的结构。第二节课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更深层地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通过课文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消息没多大兴趣,也并不十分关注,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讲的少一些,指引学生多说多练,并且多动脑,加以强化训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注意事项

    本文(《消息二则》教学活动设计精选)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