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娄底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10 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点,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互相激荡中,中国文化应该沿着怎样的道路发展,韩愈给出了自己的方案。韩愈对一些古代著作如论语 鹖冠子等,都下过校勘、注释、疏解的深细功夫。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一个比较、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 读荀 读鹖冠
2、子 读仪礼 读墨子等一系列读书札记都以深入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如读荀中提出的“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读墨子中认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等,皆以壁立千仞的勇毅提出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唐代的官学虽仍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就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与风尚而言,佛教实有风靡之势,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形有类于战国时期的“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说: “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在这种沧海横流的大
3、势下,韩愈“障百川使东之,挽狂澜于既倒” ,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理论上,他著原道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批判佛老二教的蠹国害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在实践上,他逆批龙鳞,谏迎佛骨,反对官方对佛教的宣扬。学术史上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出现过多次,谈论的问题颇为丰富复杂。陈善认为,韩愈赠浮屠诸诗文中,不仅没有丧失辟佛的儒者立场,而且有着引导佛子改弦更张、归顺儒道的良苦用心。而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韩愈原道中提出的道统说,实受到新禅宗“教外别传”的传法世系的影响;其扫除章句、直指人伦的论述方法,也受到新禅宗“直指人心
4、,见性成佛”说的影响。当代学者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饶宗颐先生韩愈南山诗与昙无忏译马鸣 、陈允吉论唐代寺庙壁画对韩愈诗歌的影响等。韩愈为了应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道统”说法,强调尧、舜、禹、汤、文、式、周公、孔子、孟轲一脉相传的儒学传统,成为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开山。为了与佛学心性论对抗,对儒家心性学派的思想予以关注,他举出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以批判“置天下国家于不顾”的佛老学说,从而把儒学从伦理政治的思维路径,引导到修齐治平由内而外的道路上,对新儒学价值核心的确立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摘编自杨国安韩愈的传统文化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5、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以儒家思想为依托接受传统文化,常常用审视、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古代文化著作。B. 在与孟尚书书中,韩愈对汉代以来儒学渐衰、佛老盛行的情形表达了忧虑和不平。C. 在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中,作者提出了韩愈的文学创作与佛教文化之间存在关联的见解。D. 韩愈创新性地提出了“道统”说法,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新儒学的先行者。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学习研究经典、对待外来文化的立场与态度等方面,论述了韩愈的传统文化观。B.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手法,讲述韩愈学习研读古代著作的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C. 文章以唐代佛老二
6、教挑战儒家为背景,阐明了韩愈对抗佛学坚持儒学道统的坚定态度。D. 文章论述学术史上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是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推进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面临佛教挑战时,韩愈排斥了佛教思想甚至佛教徒本身,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争取了空间。B. 对于传统文化,韩愈注重融会贯通其精神,不保守其内容,有一种植根于传统又关注现实的质量。C. 韩愈对传统文化往往有新的认知角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文化创新,指出了新儒学核心价值内容。D. 韩愈坚守民族文化本位,建构符合唐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文化体系,成为新儒学的领军人物。【答案】1. C 2. D 3. B【解
7、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C 项“韩愈的文学创作与佛教文化之间存在关联”错误,由材料第四段中“陈善认为,韩愈赠浮屠诸诗文中,不仅没有丧失辟佛的儒者立场,而且有着引导佛子改弦更张、归顺儒道的良苦用心。而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韩愈原道中提出的道统说,实受到新禅宗教外别传的传法世系的影响;其扫除章句、直指人伦的论述方法,也受到新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说的影响”可知,不是作者提出的见解,而是学术史上的讨论。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
8、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D 项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明显错误,由文章第四段依次出现的宋代学者陈善、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当代学者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A 项, “韩愈排斥佛教徒本身”错误,由第四段中“韩愈赠浮屠诸诗文”可知,他与佛教徒是有交往的。C 项, “指出了新儒学核心价值内容”错误,由第五段“对新儒学价值核心的确立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可知,他对新儒学价值核心起到了导夫先路的
9、作用,但文中并没有阐述韩愈关于新儒学的核心价值内容。D 项“成为新儒学的领军人物”错误,由文章第五段“成为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开山”可知,他是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开创者,但不能理解为他是新儒学的领军人物。故选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 2018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5.7 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 7 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
10、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 2600 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 3000 元;全职主妇、IT 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 2800 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 1952 元,但他们每支出 5 元,就有 2 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 5 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 35 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
11、。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 2600 元 , 北京日报2019 年 01月 24 日)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
12、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 20 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 1997 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
13、 3500 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 1.5万家服务商的 2.4 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 53%,超过 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数据,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 “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 ”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 ,人民网 2019 年 01 月 11 日
14、)材料三:(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 年 1 月 2 日)材料四: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在线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在线红包替代, “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春节期间的在线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
15、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摘编自刘晓、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 ,人民网 2019 年 02 月 01 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 年受调查者使用移动支付时,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 3000 元,学生群体则不足2000 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 40%。B.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
16、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C.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D.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在线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移动支付使用越多,长江三角洲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B. 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C. 预计 2020 年中国第三
17、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巨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D. 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连结就点,还是需要仔细辨认,防止误入诈骗陷阱。6. 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存在的最大隐患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A 5. B 6. 积极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网络购物等提供了必要条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方便快捷。改变了民俗习惯,出现了线上抢红包、扫“福”字等新的习俗。最大隐患:安全问题。一是个人信息安全,二是资金安全。【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
18、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A 项中“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 40%”错误,由材料一“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 1952 元,但他们每支出 5 元,就有 2 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可知, “人们”应为“学生” 。故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B 项中“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错误,由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香港去“网红”牛腩店忘换港币又无移动支付的事件可知,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B。【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
19、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由材料四“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 ”可知,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支付方式、生活习惯、民俗习惯三个方面。可依次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加以分析。由材料二“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 ”、材料四“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
20、小利、因小失大。 ”可知,其最大隐患表现为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禁指斯继东好像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吧,来看曾先生的人忽然多了起来。除了弹琴的弄音乐的,还有搞书画的,自称作家的,报社电视台的,后来甚至还来了当官做生意的。各种回绝。曾先生有点烦。我宽解他,别人欢喜琴,你应该高兴啊!你看他们是真心喜欢琴吗?一个个穿戴得今不今古不古,三不像六样生。曾先生说。还有,我什么时候变成大师了?一夜之间我怎么就生出这么多的徒子徒孙啊?还不是拉虎皮扯大旗,行坑蒙拐骗之实?曾先生说。一只手明明有五个指头,为什么要立一个禁指,他们知道吗?曾
21、先生说。为什么啊?我问,我也好奇。我只知道禁指就是小手指,曾先生从来不让它碰琴弦。说文上讲,琴者,禁也。立一禁指,就是告诫世人,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曾先生说。生气归生气,人来了,曾先生照例还是客客气气。这其中,小余于曾先生是个例外。曾先生在上海时,读大学的小余是琴听得最多的一个。小余每年中秋过年两节必到,平时来也从不空手。小余来曾先生都留饭,我得加一荤一素,曾先生也会多喝一汤碗黄酒。一老一小端着酒碗,不聊别的,就聊琴。讲得最多的是文王操 。曾先生这些年翻来覆去在打的古谱就是文王操 。据曾先生讲,古籍中就有周文王渭水之滨访吕尚而作文王操和孔子向师襄学弹此曲的记载,之后历朝历代文士琴人的诗作琴
22、论中每有提及。重奏此三百多年前的绝响,一直是近世琴人的梦想。但文王操有据可考的曲谱有十多种,各种版本曲名不一、段数不同、曲调相异、或有辞或无辞。这中间的甄别、择选和揉合,远非简单的打谱所能一言道尽。面对这块无处下嘴的硬骨头,诸多琴人不是望而却步便是半道折返。这抱憾的琴人中,就有曾先生时时念叨的自己的古琴老师张先生。曾先生总说自己是在混吃等死,要说有什么心事未了,那大概就是文王操了。某一日,曾先生终于把文王操打好了。同一年的秋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些事体。我陪曾先生去体检,曾先生说一带两便,让我也做做。曾先生执意,做做就做做。过几天去拿体检结论,曾先生没事,倒是我查出了问题。曾先生拿了我的化验单去问
23、主任医生,问了很长时间。出来曾先生只说有几个指标不太好。小医院靠不住,我们去上海看看。曾先生说。我会吃会困上好贴通一个人,空劳劳去什么上海啊?我不答应了。我带你去嬉嬉外滩,看看东方明珠塔。曾先生说,顺便查一查,放心些。曾先生平时不太用手机。这次找出电话本打了不少电话。送到医院,一切就都由不得我了。曾先生托了熟人,住院部住下来后,胸透 CT 核磁共振生化全套胃镜切片一样一样做。我虽然字眼少,阵势还是看得出。是癌吧?我问曾先生。曾先生倒也不瞒我,问题出在胃里,好在发现得早。我请了上海最好的医生给你做手术,依勿要怕,胃跟韭莱差不多,割了就长。临了大事,曾先生照旧泰悠悠,不慌不张。手术前后,曾先生一步
24、勿脱守在床边,怕不周到,还请了个陪护。虽然请了陪护,事情曾先生还是抢着做。原来曾先生也不是只会弹弹琴。“这倒好,变成你服侍我了。 ”我对曾先生说。曾先生把手上的书放下来,笑眯眯回对我:“不着慌不着慌,等你病好了,还让你原模斯样服侍我。 ”“这么久没摸琴,你郁屈煞了吧?”我问曾先生。曾先生呆得呆,说:“还好还好。 ”前前后后住了一个多月院。曾先生没食言,出院后当真带我去嬉了外滩,爬了东方明珠塔。在塔前,我俩还合了个影,是曾先生提议的。我后来才知道,其实曾先生也是第一次爬东方明珠塔。归到家的那个晚上,曾先生破例没有弹琴。第二日一早掸尘时我才发现,搁庋上的琴-不见了。我慌急慌忙喊曾先生。曾先生关了门
25、在卫生间冲澡。洗得干干净净出来,曾先生无事似的答了句:“你住院期间,我托小余把晦庵卖了。 ”什么?我杵在那里。“秀琴啊”曾先生喊我一声, “人也好,琴也好,总有一天是要脱手的。 ”我的眼泪水又一次不争气地蹿了出来。那天早晨,曾先生又跟我提起了张先生。他说张先生惜物却又不恋物, “文革”初期,前明陈圆圆的琵琶被砸, “虎啸龙吟”被盗。别人问起来,张先生淡然一笑:“这天下都今天你明天他的,一张琵琶一床琴又算什么?”曾先生说,张先生的书房里挂有马一浮先生持赠的一幅字,其中有两句他近年总会时不时想起。我问哪两句。曾先生破例用普通话吟了出来-他日移居山溪里,取琴为我召阳春。之后,一直到过背,曾先生的手指
26、再也没有碰过琴弦。(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琴是本文的线索,将“我”和曾先生连接起来,无论是曾先生和“我”谈琴,还是因为“我”住院卖琴,都与“琴”相关联。B. 小说使用了不少方言,不仅没有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生活气息浓郁,给人以雅俗共赏之美。C. 小说由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语调沉静,既把古琴文化叙述得合情合理,又把具体而丰富的日常生活叙述得富有传奇色彩。D. 文章将笔下的人物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最后曾先生卖掉心爱的古琴“晦庵” ,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间温情,令人感叹。8. 小说着意写曾先生打古谱文王操有什么作
27、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禁指”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C 8. 使小说情节更丰富,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充实。表现了曾先生仰慕圣贤、致敬先贤的态度,也体现了曾先生追求艺术、传承文化的执着。引出张先生的故事,为卖琴埋下伏笔。 9. 禁指指“小手指” ,弹琴时不会用到;告诫世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曾先生淡泊名利,以彬彬有礼的态度拒世俗于千里之外,这是有所不为。惜物不恋物,当需要时可以卖掉师传名琴,表达曾先生对“我”的真诚与善意,这是有所为。【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
28、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C 项“传奇色彩”错误,作者所写为日常之事无传奇色彩,无中生有。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作用。能力层级为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分析段落的作用时,需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结构安排等几个方面来梳理小说文脉,再概括作答。从文章第 12 段中的“重奏此三百多年前的绝响,一直是近世琴人的梦想。 ”“对这块无处下嘴的硬骨头,诸多琴人不是望而却步便是半道折返。这抱憾的琴人中,就有曾先生时时念叨的自己的古琴老师张先生。曾先生总说自己是在混吃
29、等死,要说有什么心事未了,那大概就是文王操了。 ”和第 14 段中的“同一年的秋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些事体。 ”可以看出曾先生对梦想的执着、对老师的崇敬以及引出后文对“我”的关心。【9 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题目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理解标题意蕴,可以从理解名词的浅层含义、深层含义和塑造人物性格以及揭示小说主旨等角度加以探究。由文章第 7 段“我只知道禁指就是小手指,曾先生从来不让它碰琴弦。 ”、第 8 段“说文上讲,琴者,禁也。立一禁指,就是告诫世人,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曾先生说。 ”可已看出标题具有两层含义,而后者即为曾先生的人格魅力,也是作者借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再结合
30、前文各种人来拜访时“各种回绝。曾先生有点烦。 ”和后文为给“我”治病卖琴就不难理解曾先生的“所不为”与“所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
31、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路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行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 ”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亮先出降,众溃。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降亦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
32、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诏赠明州观察使,谥恭愍。(节选自宋史程迪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B.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C.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D.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
33、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门荫,又可称为恩荫,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B.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C. 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D. 赠,文中为赠官,指古代皇帝加封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官员官职勋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程迪出身武将家庭,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建立功勋而被加授官职,诸使认为他可以胜任将帅之职而共同举荐了他。B. 程迪忠义有谋略。金人渡过黄河时,有人劝他回蜀地,他为报国
34、而没有听从;并谋划了自保策略,揭下榜文自领其事。C. 程迪善待百姓。金兵逼近城池时,程迪打算挑选士兵迎战,让老人和孩子去险要地方避开战火,以救活十万百姓。D. 程迪作战英勇。金兵攻城,程迪率领部属冒死抵抗,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仍然厉声呵斥,战斗不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2)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于是到种氏众位豪杰那里去,谋划率领众人各自保卫险要之地,等金兵的势头逐渐衰弱后,使出奇招攻击他们。(2)部下的士兵抬着(他
35、的尸体)放到空屋中,并排的其他屋子都被烧为灰烬,唯独那间空屋没有起火,等到入殓时,他的面容脸色还像活的时候一样。【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由“外”名词作状语可推断在“外”之前应停顿,排除 AD 两项;由“危急必以死相应”可推断在“相应”后应停顿,排除 B 项。故选 C。【11 题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 项中“文中为赠官,指古代皇帝加封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官员官职勋
36、位”错误,文中为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故选 D。【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B 项中“揭下榜文自领其事。 ”错误,由材料中“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可知, “揭榜许民择险自固”是在“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之后。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诣” ,到;“保险” ,保卫险要之地;“俟” ,等到;“稍” ,逐渐。
37、第(2)句得分点: “舁” ,抬着;“比” ,并排的;“敛” ,入殓;“容色” ,面容脸色。【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译文:程迪,字惠老,是开封人。(他的)父亲程博古,统帅鄜延军队在永乐战死。程迪凭借门荫得到官位。宣和年间,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有功劳,加封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几位使官联合推荐程迪忠义有谋略,可以担任将帅,朝廷征召他到行在所(皇帝在的地方)。经略制置使唐重因为敌军迫近,留程迪提举军马,安排民兵作
38、为防备。金人已经从同州渡过黄河,有人劝程迪回蜀地,程迪想有机会报国,没听从。于是到种氏众位豪杰那里去,谋划率领众人各自保卫险要之地,等金兵的势头逐渐衰弱后,使出奇招攻击他们。转运使桑景询了解他的谋略,就告诉了唐重,张榜准许百姓自主选取险地自保。适逢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应当防守但不应当躲避,唐重听从了他的建议,任命傅亮担任制置副使,离开的人都回来了。不久金兵更加逼近,唐重就任命程迪提举永兴路军马,安排民兵,令程迪巡视南山诸山谷,将要运送金帛物资去那里并将治所搬到那里。于是召集土豪,集合民兵来补充军籍。适逢接受招募的人很多,傅亮告诉唐重说:“人心这样,如果再有十天,防守的装备就要置办好了,怎么能望
39、风而去呢?”唐重认为他说得很对,就下令诸司听傅亮节制。金人逼近城池,程迪又想选兵迎战,让老人小孩都进入险境(自保),还可以救活十万人。傅亮坚持自己坚守城池的意见,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程迪率领诸司及统制副将以下面向东集合盟誓:“危急时刻一定要以死应敌,誓不与敌人共存。 ”慷慨激昂呜咽失声,一同盟誓的人都受到感染而流泪。城池被攻破,就从傅亮所分管的地方开始。傅亮先出城投降了,于是大军溃败。程迪率领他的部属在众人前巡行说:“敌人仇恨我们,投降也是死,奋战也是死!”(程迪)努力与敌人战斗,愤怒大喊,口中流血,战士都感动激奋,斩杀敌人很多。程迪冒着飞箭,手持短兵器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昏
40、死过去又醒过来,仍然厉声呵叱战斗不停止,最后战死了。部下的士兵抬着(他的尸体)放到空屋中,并排的其他屋子都被烧为灰烬,唯独那间空屋没有起火,等到入殓时,他的面容脸色还像活的时候一样。(朝廷)下诏追赠(他)为明州观察使,谥号恭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 “啼莺” ,描
41、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B. 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C.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D. 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15. 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答案】14. A 15. 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以景结情。借暮春
42、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词内容和鉴赏诗词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A 项, “充满生机”错误, “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 “懒追随”说明无兴致。故选 A。【15 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尾联“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
43、,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诗词尾联写景,以景结情,意蕴无穷;由“想见” “篱东”可知作者运用了想象(虚写) 、用典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的归隐之情加以分析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郦道元的三峡中“_”描写出了三峡春冬时节山水草木之特点,而三峡秋天时却是“_” ,与春冬时节大异其趣。(2)李白的蜀道难中“_”写出了行人攀山途中道路的曲折艰难,而“_”又用行人的动作烘托出了山的高峻危峭。(3)屈原的离骚中“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答案】 (1
44、). 清荣峻茂 (2). 林寒涧肃 (3). 百步九折萦岩峦 (4). 扪参历井仰胁息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退将复修吾初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茂” “萦” “历” “胁”“尤” “初”等。【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
45、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 ,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增长、传承的最重要方式。知识与智能的,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 (
46、 )中国文化史上_的“孔颜乐处” ,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读书为乐的古风。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 “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_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
47、品的影响力,是_的。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B.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C.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D.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 的 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18. 依次填入文中横在线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生生不息 津津乐道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B. 薪
48、火相传 津津乐道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C. 生生不息 乐此不疲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D. 薪火相传 乐此不疲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在这种生活方式中。B. 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在这种生活方式中。C.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D.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 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 “书成为的最重要方式”错误,主语宾语搭配不当,排除 AB 两项;C 项“增长、累积、传承”语序不当,应依次为“累积、传承、增长” 。故选 D。【18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第一空处“知识与智慧”作定语应填“薪火相传” ,排除 AC 两项;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第二空处后面指“孔颜乐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