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市郊联体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 “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
2、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18 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可见, “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 “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
3、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 ,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 “知音”欣赏和“粉丝”欣赏的区别,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知音精于深度梗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 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
4、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粉丝欣赏突破了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 ,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 T恤、玩偶、海报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
5、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 “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 ,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 MT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 “知音 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摘编自周兴杰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1. 下列关于“知音
6、”和“粉丝”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知音”就是在领会作品主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并与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需要乃至相互依赖的关系。B. “粉丝”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他们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对文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C. “粉丝”除了欣赏原作,还会进一步消费衍生产品。在使用文化工业产品并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D.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 “知音”比“粉丝”具有更高的品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7、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 1段以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借他人之口引出本文讨论的中心话题。B. 文章第 2.3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自身获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二者是不同文艺种类昨接受者。C. 文章第 5段通过对比论证,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在参与方式上的不同,得出“粉丝的参与度更高”的结论。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琵琶行一文中琵琶女在听到诗人的讲述后,再一次弹奏琵琶,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8、。说明了经由作品,创作者能够与接受者之间产生深度的精神契合。B. 金庸的“粉丝”能去芜寸菁;淘汰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并抵制金庸晚年修改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更欣赏金庸的早期作品。C. 近日,某歌手新专辑在欧美上线,因粉丝在某音乐网络平台上集中购买,专辑单曲的榜单排名力压欧美知名歌手,这一事件体现了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D. “知音型粉丝”可以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 、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
9、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关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知音就是在领会作品主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并与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需要乃至相互依赖的关系”说法缩小范围,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这是说“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
10、面,而不只是选项的两方面。C 项, “他们没有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只是说“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 。D 项, “知音比粉丝具有更高的品位”说法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知音欣赏和粉丝欣赏的区别,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
11、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粉丝的参与度更高”的结论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指出“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不没得出“粉丝的参与度更高”的结论。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12、,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是因为他们更欣赏金庸的早期作品”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原文说“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也就是说“金迷”能去芜存菁;淘汰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并抵制金庸晚年修改的作品这些举动,是因为他们“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故选 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
13、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
14、,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
15、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
16、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一次立法”阶段,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初步建立综合分类税制,并于 2019年 1月 1日起实施新税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在新税法实施前,比照新税法相关要素,实施过渡期政策。在“两步实施”阶段,第一步是 2018年 10月 1日至年底实施过渡期政策,包括:各所得项目仍然维持现行分类征收办法,按月或按次计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费用减除标准提高至 5000元/月,并适用新税率表;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计税方式暂不调整,次年不汇算清缴;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5000元/月的投资者减除费用和新的税率表。第二步是 2019年
17、 1月 1日起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包括:对四项综合所得实行按年综合计税,次年申报期实行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等等。(摘自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步骤如何展开? )材料二:“个税从上月的 251元降到这个月的 63元!” “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缴了 1200多元个税!”近日,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减税红包。新个人所得税法将从 2019年 1月 1日起实施,为了尽早释放改革红利,基本减除费用(“起征点” )提高至每月 5000元,部分减税政策从 2018年 10月 1日起先行实施。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 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税负 50%以上。除了一部分人大幅减税外,还有相
18、当多一部分人不用再缴个税。据了解,仅以起征点提高到每月 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从以前的 44%降至 15%。“此次个税改革増加了员工个人福利,预计将降低员工流失率。企业员工留住了,有助于稳定生产,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 ”佛山优达佳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个税新政落地后等于给员工间接涨薪,无形中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客观上说这也是国家在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 ”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杨默如说。到手减税红包也激发了消费热情。业内专家认为,个税改革有利于个人财富的增长,同时带动消费。短期会让大众形成一个消费预期,长期作用将
19、更加明显。记者与多位人士沟通时发现,他们大多都有把减税红包用来消费以提高生活品质的打算。(摘自新个税的减税红包到底有多大? , 经济日报2018 年 10月 16日)材料三:中国个税起征点变化中国个税起征点(元)材料四: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于 2018年 6月 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从财政部部长刘昆所做的解释说明来看,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 3500元提高至每月 5000元;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
20、率级距。从改革目标来看,个人所得税除组织财政收入之外,还应能担当起三大重任:一、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二、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熨平经济波动。三、培育公民税收权利意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基石。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一、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识别号码;二、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三、提升税收征管能力和水平。(摘自张学诞个税改革应肩负起三大重任 , 中国财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顺利度过过渡期后,将于
21、2019年 1月 1日起实施前所未有的由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B. 材料二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月收入大部分不足 5000元这一最低个税标准。C. 1980-2018年,中国个税起征点从最早的 800元升至 5000元,说明了近 40年来我国纳税人口逐年增多。D. 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 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一半以上的税负,其中一些人甚至不用再缴个税。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次立法,两次实施”的个税改革中,过渡期政策与全面实施政策相结合,从 2018年 10月到 2019年元旦并行实施。B. 个税法修改后城镇就业人员占个人
22、所得税纳税人的比例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因为起征点提高到每月 5000元。C.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从提请审议到政策落地,不到半年的时间,给纳税人带来了极大的减税红包。D. 本次个税改革,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而且对企业而言,既增加了员工个人福利,又降低了员工的失业率。6. 材料一、二和四的内容与个税改革相关,但其侧重点有所区别,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C 6. 材料一侧重从政府机构角度,就新税法实施的“一次立法,两步实施”的具体内容做解释。材料二侧重从社会现象角度,呈现新税法过渡期政策实施一个月来社会各方对个税下降的反应和态度,强调了个税下降在变相增加员工收入
23、,激发消费热情等方面起到作用的作用。材料四侧重从经济学专业研究角度,结合财政部长对政策的解释,分析了个税改革应肩负的三大重任以及需要建立的相应制度。【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图文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说明了近 40年来我国纳税人口逐年增多”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的“中国个税起征点变化”统计图只能说明我国个税起征点在逐年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是因为个人收入的提高,无法说明
24、“我国纳税人口逐年增多” 。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 “从 2018年 10月到 2019年元旦并行实施”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由材料一可知,2018 年 10月 1日至 2018年年底实施过渡期政策,2019年 1月 1日起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B 项,“个税法修改后城镇就业人员占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
25、比例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说法张冠李戴,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二段,原文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从以前的 44%降至 15%”。D项, “又降低了员工的失业率”说法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三段,原文为“预计将降低员工流失率” 。故选 C。【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信息内容要点的筛选整合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二和四的内容与个税改革相关,但其侧重点有所区别,是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的个税改革内容侧重点是什么。题干的关键信息“内容侧重点” “有所区别” “简要分析” ,然后回归文章找到相
26、关部分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回答问题。本题,材料一中根据“在一次立法阶段,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初步建立综合分类税制,并于 2019年 1月 1日起实施新税法” “授权国务院在新税法实施前,比照新税法相关要素,实施过渡期政策”可知本则材料是从政府机构角度,再根据“在一次立法阶段初步建立综合分类税制,并于 2019年 1月 1日起实施新税法比照新税法相关要素,实施过渡期政策” “在两步实施阶段,第一步第二步” ,可知本则材料是就新税法实施的“一次立法,两步实施”的具体内容做解释。材料二,根据“个税从上月的 251元降到这个月的 63元! 这个月比上个月
27、少缴了 1200多元个税!近日,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减税红包” ,可知本则材料是从社会现象角度进行分析,在根据材料中“新个人所得税法将从 2019年 1月 1日起实施,为了尽早释放改革红利,基本减除费用(起征点 )提高至每月 5000元,部分减税政策从 2018年 10月 1日起先行实施” “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 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税负 50%以上。除了一部分人大幅减税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用再缴个税” “仅以起征点提高到每月 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从以前的 44%降至 15%”“此次个税改革增加了员工个人福利,预计将降低员工流失率。
28、企业员工留住了,有助于稳定生产,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 佛山优达佳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个税新政落地后等于给员工间接涨薪,无形中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客观上说这也是国家在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 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杨默如说” “到手减税红包也激发了消费热情。业内专家认为,个税改革有利于个人财富的增长,同时带动消费。短期会让大众形成一个消费预期,长期作用将更加明显。记者与多位人士沟通时发现,他们大多都有把减税红包用来消费以提高生活品质的打算” ,可概括出本则材料是在讲述新税法过渡期政策实施一个月来社会各方对个税下降的反应和态度,强调了个税下降在变相增加员工收入
29、,激发消费热情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材料四,根据“从财政部部长刘昆所做的解释说明来看,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从改革目标来看”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可知本则材料侧重从经济学专业研究角度进阐述,根据“从财政部部长刘昆所做的解释说明来看,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 3500元提高至每月 5000元;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个人所得税
30、除组织财政收入之外,还应能担当起三大重任:一、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二、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熨平经济波动。三、培育公民税收权利意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基石”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 ,可概括出本则材料是结合财政部长对政策的解释,分析了个税改革应肩负的三大重任以及需要建立的相应制度。【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
31、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
32、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陌上花开胡玲小镇依山傍水,山青树翠,碧海银沙,如一幅色彩明艳的水墨画镶嵌于天地间。肖然租住的房子在老街,临海。这里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貌,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古老的商铺鳞次栉比,带着怀旧的气息。肖然住在二楼,每天一开窗户,便能看到美景,闻到花香,听到鸟鸣。他楼下是一间叫“陌上花开”的小店,店里卖一些极具本地特色的小物件,绣花布鞋,棉麻衣裙,丝绸围巾,雕花银饰等。店主
33、是位老太太,慈眉善目,身材苗条,满头银发,浑身散发的典雅气质让人完全忽略了她的年纪和脸上的皱纹。没有顾客光顾时,老太太就坐在店前的籐椅上,身上襄件暗色花纹的披风,望着路口发呆。当朝霞染红天边的时候,肖然起床了,匆匆洗漱完毕,背上画夹下楼。这时, “陌上花开”已经开门了,他向老太太打一声招呼:花奶奶早。他不知道老太太姓什么,她的店有个“花”字,凭直觉,他觉得老太太年轻时一定美得像花儿,所以就这样称呼她,老太太并不反对。小肖早!花奶奶正在擦拭柜台。肖然哼着小曲儿,走到街边的一家老字号早餐店,吃一碗辣得吐舌头的面条,或者吃一个香酥脆软的烧饼,就赶往海边,开始一天的工作。小镇历史悠久,风景如画,是有名
34、的旅游胜地,来海边看风景的人不计其数,找肖然画像的人也不少,特别是那些身着泳装、身材火辣的美女。对肖然而言,给她们画像,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所以,肖然从不觉得辛苦和枯燥。晚上,肖然披着晩霞回来,躺在床上数当天的收入。除去房租、伙食开销,还能余下一些。他很满足于目前的生活,行云流水般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他想一辈子待在这个美丽的小镇,直到地老天荒。有天,肖然回来得早,看见花奶奶坐在店前的玉兰树下喝茶,他也坐下。花奶奶给他倒了一杯菊花茶,两人闲聊起来。花奶奶,您这店名挺雅致, “陌上花开” ,我记得以前在书上看过一段历史,说越王和夫人戴氏十分恩爱,戴氏回娘家小住,越王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有“陌上花开,
35、可缓缓归矣” ,说春色正好,戴氏可在娘家多住几日,好好赏美景,不必急着归来。戴氏接到信,当即感动落泪。花奶奶优雅地抿一口青花瓷杯里的茶水,说,在我看来,越王思念戴氏,他希望戴氏尽快回来,他真正的意思是“陌上花开,请速速归来” ,只不过,古人比较含蓄,没有说得那么直接。我想,戴氏看到信,恨不得生出翅膀马上飞到夫君身边。肖然一笑,并不作答。这天,肖然下楼,看到几个身穿白色海军服的战士,正在和花奶奶聊着什么。从肖然住到这里,就经常看到海军战士来找花奶奶,并不觉得稀奇。画到中午,见日头太毒,肖然停下手中画笔,躺在礁石旁的阴凉处歇息。海涛阵阵,海鸟鸣叫,他惬意地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肖然醒来,看到不远处
36、有个身影,他定睛一看,竟是花奶奶。花奶奶坐在海边,长长的披肩随风飘舞,如雪的银发在阳光下闪耀着。她点燃一堆冥纸,不一会儿,黄色的冥纸在熊熊燃烧中变成飞灰。肖然好奇地走到花奶奶跟前,看到花奶奶眼里有晶莹的泪珠。花奶奶,你在做什么?他满腹疑问。花奶奶并不理会肖然。她望着海水,喃喃地说,我知道,你的灵魂还在海水里。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来!回来吧,快回来吧,跟我一起回去吧!原来,花奶奶的丈夫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小镇旁边的海堿,为了能与他时常见面,花奶奶从大城市来到小镇,在镇上开了“陌上花开” ,每次短暂的相聚后,丈夫会奔向属于他的大海。每次离别,花奶奶会跟他说,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来。1
37、2年前,花奶奶的丈夫和官兵在海上进行训练时,由于机械故障失事,艇上 70名官兵全部遇难。花奶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打捞队没有找到她丈夫的尸体,她总觉得丈夫还活着,她每天守着“陌上花开” ,总觉得有一天,丈夫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直到今天,几个海军小伙子来看望花奶奶,告诉她,有渔民在打捞时发现了一具骨架,最初大家也不敢确认这是花奶奶的丈夫,最后发现骨架的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戒指,上有四个字“陌上花开” ,这枚戒指是结婚 20周年时,花奶奶亲自请人给丈夫定做的。肖然搀扶着花奶奶回到“陌上花开” 。花奶奶说,明天,我就带着他的骨灰回他的老家去,这个店我准备盘出去,小肖,你今后有什么打算?我也准备回
38、去了!肖然叹了口气,说,我也想家了。三年前,肖然忍受不了大城市的喧嚣,忍受不了圈中没完没了的应酬,更忍受不了妻子的唠叨和孩子的哭声,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独自离开了家乡。回去好!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花奶奶望着肖然,笑了起来,笑出了一脸泪花。选自天池小小说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简单,但构思精巧,多处设伏。花奶奶为小店起名“陌上花开”及“望着路口发呆”等描述,都暗示花奶奶是个有故事的人。B. 花奶奶与肖然皆到小镇生活,只不过花奶奶是为了在离丈夫最近的地方守候,而肖然却是为了摆脱都市生活。C. 小说极力渲染肖然在小镇生活的惬意,足见作者比较欣赏
39、肖然这种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D. 小说结尾花奶奶“笑出了一脸泪花” ,这是欣慰的笑。她坚守十二年,终于等到了丈夫的消息,同时,她为肖然的决定感到高兴。8. 小说以“陌上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9.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花奶奶,有人说是肖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C 8. 内容上 :“陌上花开”语浅意深,充满诗情画意 ,以此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陌上花开”是小说的线索,贯串情节始终,使小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主旨上:“陌上花开”意指“陌上花开,请君速归” 。 “陌上花开”不仅指花奶奶对丈夫的深情的坚守,更是指家人之间的责任、关爱与依
40、恋。 9.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花奶奶。从情节来看,小说主要讲述花奶奶的故事:花奶奶的守望,花奶奶的文夫遭遇海难,花奶奶丈夫的尸骸被找到。从篇幅来看,小说大部分篇幅是在写花奶奶。从主旨来看,小说通过花奶奶的故事告诉读者,花奶奶对丈夫的深情坚守是人间至美。从表现手法来看,肖然的故事是为了衬托花奶奶的忠贞与坚守。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肖然。从情节来看,肖然是小说主要情节的见证者,小说主要情节都与肖然有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小说对肖然的描写细腻、传神,肖然前后心境的变化是作者要重点表现的内容。从小说主旨来看,小说结尾肖然心境的变化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肖然的转变体现了他对家的思
41、念,对亲人的依恋与热爱。从表现手法来看,花奶奶这一角色是肖然发生变化的催化剂,花奶奶的存在是对肖然的衬托。【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 ,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 项, “足见作者比较欣赏肖然这种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说法错误,根据文章写花奶奶的故事,
42、以及肖然停留花奶奶的故事后叹了一口说自己也想回家了。花奶奶望着肖然笑了起来,笑出了一脸泪花,可知作者并不欣赏肖然这种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作者欣赏的家人之间要互相关爱,承担责任以及家人之间的依恋。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小说标题作用能力。对于标题作用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小说以“陌上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 “陌上花开”是文章中花奶奶的店名,讲述的是
43、越王和夫人戴氏十分恩爱,越王体贴戴氏的故事故事,内容上,充满诗情画意,以此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先写肖然在小镇租住处的环境,特别点出在肖然租的房子下面有一家名叫“陌上花开”的小店,店主是一位“浑身散发的典雅气质让人完全忽略了她的年纪和脸上的皱纹”的老太太,老太太在没有顾客光顾时就望着路口发呆。然后写肖然一次和老奶奶聊天,聊到了越王和戴氏的“陌上花开” ,老奶奶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老奶奶认为越王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是越王思念戴氏,他希望戴氏尽快回来,他真正的意思是“陌上花开,请速速归矣” 。然后写肖然看见花奶奶在海边烧冥纸,听花奶奶讲述其和其丈夫关于“陌上花开”的故事。最
44、后花奶奶打算带着丈夫的骨灰回老家。肖然也从花奶奶的故事中明白一家人应该互相关爱,承担责任与依恋,想回家。回去好!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花奶奶望着肖然,笑了起来,笑出了一脸泪花。所以结构上, “陌上花开”贯穿小说整个情节的始终,是小说的线索,使小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主旨上,根据文章叙述的花奶奶为了能见到丈夫,来到小镇开了间名叫“陌上花开”小店。每次丈夫每次分别时花奶奶都和其丈夫说“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 ,以及丈夫出海失踪之后,花奶奶在小镇等了十二年,最后等来丈夫的骨灰,决定带丈夫骨灰回老家。可知文章中“陌上花开”意思是“陌上花开,请君速归” ,这里“陌上花开”表面是文中花奶奶为了看见丈夫,等
45、丈夫回来在小镇开的店的名字,其实“陌上花开”是指花奶奶对丈夫的深情的坚守,更是指家人之间的责任、关爱与依恋。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从文章内容、结构、主旨几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花奶奶,有人说是肖然的理解,答题关键词“主人公” 。这是考查小说主人公。要从人物、情节、主旨、表现手法等角度判断答题。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比如答案中,主旨这个角度,说突出主旨不行,一定要具体点
46、出突出什么主旨。比如小说的主人公是花奶奶,通过花奶奶为了见到丈夫来小镇开“陌上花开” ,在丈夫失踪后,守着“陌上花开”等丈夫归来,等了十二年,最后等来了丈夫去世的消息,决定盘掉“陌上花开” ,带丈夫骨灰回老家的故事告诉读者,花奶奶对丈夫的爱和深情坚守是人间至美真情。如果说肖然是小说主人公,小说结尾肖然听了花奶奶“陌上花开”的故事,心境发生了变化,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肖然说自己想回家,说明其对自己的家和家人是热爱和思念的,体现其要回家与家人一起承担家责任。此类题具有开放性,即可认为花奶奶是小说的主人公,也可以认为肖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不论认为说是小说的主人公,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
47、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案。【点睛】小说标题 的 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通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晋亨,字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兄颢,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率所部降于严实,进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岁
48、戊寅,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征泽、潞,偏将李信、晁海相继降于宋,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路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薄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
49、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囯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 ”帝益喜。中统三年,李壇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 ”。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芑,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 ”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B. 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