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4 页)2017 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0 分)1 (1 分)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2 (1 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 2 BSO 2 CKMnO 4 DH 2SO43 (1 分)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氮气 B金刚石 C水 D氯化钠4 (1 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大理石 B 读取液体体积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 (1 分)下列关于葡萄糖(C 6H12O6)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2、B由三种元素组成C每个分子中含有 6 个碳原子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 (1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补铁能够预防骨质疏松B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做调味品C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里的异味D氢氧化钠是袋装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7 (1 分)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第 2 页(共 24 页)B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C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8 (1 分)银器变黑的原理是:4Ag+2H 2S+O22X+2H 2O下列说法中,正
3、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AgSB反应中 H2S 和 O2 的质量比为 17:16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变为29 (1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一定能做氮肥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pH 等于 11 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含 CO3210 (1 分)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 目的 操作A 制备 Fe(OH) 3 将 Fe2O3 和 H2O 混合,过滤,洗涤,干燥B 鉴别稀盐酸和 NaCl 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 AgNO3 溶液C 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
4、涤,干燥D 分离 CaCl2 和 CaCO3 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 40 分)11 (3 分)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符号是 ; (2)2 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 (3)蔗糖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式为 12 (3 分)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硬水是指含有 (选填“较多”或“较少”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实验室中常用 的方法,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第 3 页(共 24 页)(3)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是由 组成的。 。13 (3 分)回答下列与酸有关的问题。 (1)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酸的化学式为 ; (2
5、)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 (3)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因为阳离子都是 。14 (3 分)分析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氢原子的质子数为 ;(2)Li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15 (3 分)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 ;(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 ;(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 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 的质量。16 (3 分)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
6、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KCl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溶解度/gKNO3 20.9 31.6 45.8 53.9 85.5 110 138 160 202(1)KCl 和 KNO 3 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第 4 页(共 24 页)(2)30时,KCl 饱和溶液中, KCl 和 H2O 的质量比为 ;(3)将 200gKNO 3 和 2gKCl 的混合物,投入到 100g90的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17 (3 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 1 )用铜作导
7、线,利用了它的延展性和 性; ( 2 )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其化学式为 ; ( 3 )向 Cu(NO 3 ) 2、AgNO 3 和 Mg(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18 (3 分)配制 50g 质量分数 6% 的氯化钠溶液,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 g 氯化钠固体; (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和玻璃棒; (3)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差的是 A 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 B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19 (5 分)实验室利用 2KClO
8、 3 2KCl+3O 2 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1)根据实验要求和可供选择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 B 的名称是 ; 若制取 9.6gO2,至少需要 g 的 KClO 3 完全分解; 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上图中的 B、C、E 、F 、H 、K 、M、O 和 ; 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 ; a 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第 5 页(共 24 页)b 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瓶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c 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瓶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2)制取下列气体时,可采用中整套装置的是 ; 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9、 B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 C加热碱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20 (4 分)工业上合成 NH 3 的工艺流程可简化为:(1)工业上制取 N2 时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 ; (2)用焦炭和水蒸气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 2O CO+H2,CO+H 2OCO2+H2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3)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 NH3 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降温分离出的 N 2、 H 2 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 ; A 充分利用原料 B 防止氮气污染空气21 (3 分)鉴别(NH 4 ) 2 SO4、NH 4 NO3、NaNO
10、3 三种无色溶液,随机编号为A、B、C,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1)A 中的溶质是 ; (2)B 与 Ba(NO 3 ) 2 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过滤,分别列出滤液中所含溶质 的所有可能情况。 。第 6 页(共 24 页)22 (4 分)化学试剂厂三个车间排放的废液中分别含有的溶质如下:甲 乙 丙Ba(OH ) 2、NaOH NaCl、Na 2CO3 HCl、NaCl按照不同的方式处理,可以得到不同化学产品,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1)方案一,甲车间废液中加入适量的 Na2CO3 溶液,可分离回收 Ba(OH ) 2 和 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方案二,
11、乙、丙两车间的废液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可得到一种溶质为 的中性溶液;(3)方案三,将三个车间的废液样品混合,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NaCl,为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设计下列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 若只加入 MgSO4 溶液,能观察到明显现象B 若加入过量的 Na2CO3 溶液后,再滴加石蕊溶液,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C 若加入过量的中性 BaCl2 溶液后,再滴加酚酞溶液,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4)方案四,按照下列方式将三个车间的废液按适当比例混合(假设能反应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且中间过程未过滤) ,最终只生成 BaCO3 沉淀和 NaCl 溶液的是 。第 7 页(共
12、24 页)2017 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0 分)1 (1 分)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
13、】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1 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 2 BSO 2 CKMnO 4 DH 2SO4【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O 2 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它不是氧化物;B、SO 2 是由 S、O 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它是氧化物;C、高锰酸钾(KMnO 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D、H 2SO4 含有三种元素,所以它不是氧化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
14、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3 (1 分)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氮气 B金刚石 C水 D氯化钠【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第 8 页(共 24 页)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
15、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 (1 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大理石 B 读取液体体积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
16、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第 9 页(共 24 页)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 (1 分)下列关于葡萄糖(C 6H12O6)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B由三种元素组成C每个分子中含有 6
17、 个碳原子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分析】A根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由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 可知,葡萄糖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由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 可知,葡萄糖含有 C、H、O 三种元素,故正确;C由葡萄糖的化学式 C6H12O6 可知,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6 个碳原子,故正确;D葡萄糖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12):(166)6:1:81:2:1,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
18、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1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补铁能够预防骨质疏松B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做调味品C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里的异味D氢氧化钠是袋装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进行分析;第 10 页(共 24 页)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解答。【解答】解:A、补铁可以预防贫血,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故 A 说法错误;B、亚硝酸钠是有毒物质,不可代替食盐做调味品,故 B 说法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于
19、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 C 说法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袋装食品中的干燥剂,故 D 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 (1 分)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B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C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分析】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0、会造成触电,说法错误;B、发现煤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正确;C、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原理,故正确;D、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可拨打 119 火警电话,身陷火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和火灾中自救的方法,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8 (1 分)银器变黑的原理是:4Ag+2H 2S+O22X+2H 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AgSB反应中 H2S 和 O2 的质量比为 17:16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第 11 页(共 24 页)D反应中氧元
21、素的化合价由 0 变为2【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X 的化学式。B、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C、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D、根据化合价的计算规则分析。【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 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4 个银原子和 2 个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2 个银原子和 1 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 X
22、的化学式为 Ag2S,故错误。B、反应中 H2S 和 O2 的质量比为(342):3217:8,故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三种,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氧气中氧的化合价为零;水中氢显+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氧显2 价,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置换反应的概念以及化合价的计算等,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 (1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一定能做氮肥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pH 等于 11 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含 CO32
23、【分析】A根据氮肥的概念来分析;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C根据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进行分析;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不一定能做氮肥,例如硝酸,故错误;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就是中和反应,如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第 12 页(共 24 页)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CpH 等于 11 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正确;D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含碳酸根离子,例如活泼金属也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错误;故选:C。【点评】学生应正确把握概念的要点,能用举例的方法分析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解答本题。10 (1 分)下
24、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 目的 操作A 制备 Fe(OH) 3 将 Fe2O3 和 H2O 混合,过滤,洗涤,干燥B 鉴别稀盐酸和 NaCl 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 AgNO3 溶液C 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分离 CaCl2 和 CaCO3 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分析】A、氧化铁不能和水反应;B、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解答】解:A、氧化铁不能和水反应,因此不能用氧化铁和水制取氢氧
25、化铁,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取样,分别加入 AgNO3 溶液时,都能够产生白色沉淀,因此利用硝酸银溶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能够得到碳酸钙,但是氯化钙溶于水中,没有通过实验操作得到固体氯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第 13 页
26、(共 24 页)二、非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 40 分)11 (3 分)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符号是 N ; (2)2 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2OH ; (3)蔗糖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式为 H 2O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氮元素的符号是:N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27、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3)蔗糖溶液中溶剂是水,其化学式为:H 2O;故答案为:(1)N;(2)2OH ;(3)H 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 (3 分)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硬水是指含有 较多 (选填“较多”或“较少”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实验室中常用 过滤 的方法,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3)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分析
28、】 (1)根据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解答;(2)根据水中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解答;(3)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分析解答。【解答】解:(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实验室中常用过滤的方法,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答案:第 14 页(共 24 页)(1)较多;(2)过滤;(3)氢元素和氧元素【点评】本题很简单,只要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分、各种净化方法,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依据所学知识即可答题。13 (3 分)回答下列与酸有关的问题。 (1)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酸的化学式为 H
29、Cl ; (2)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 ; (3)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因为阳离子都是 氢离子 。【分析】 (1)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进行分析;(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3)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进行分析。【解答】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化学式为 HCl;(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所以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因为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答案为:(1)HCl;(2)吸水性;(3)氢离子。【点评】
30、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酸的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14 (3 分)分析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氢原子的质子数为 1 ;(2)Li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Li 2O ;第 15 页(共 24 页)(3)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三 周期。【分析】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解答;(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解答;(3)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解答。【解答】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氢原子的质子数为 1;(2)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可知,在形成化合物时,锂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故化合价表现为+1 价,而氧元素为2 价,故锂
31、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Li2O;(3)由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答案:(1)1;(2)Li 2O;(3)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 (3 分)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 伸入燃着的木条 ;(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
3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 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 生成二氧化碳 的质量。【分析】 ( 1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即可;第 16 页(共 24 页)( 2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3 )根据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分析即可。【解答】解:( 1 )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通过 A 烧杯中溶液变红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氧气支持燃烧,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故填:伸入燃着的木条;( 3 )实验三中,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因此通过测定
33、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故填:生成二氧化碳。【点评】此题难度较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等即可顺利解答。16 (3 分)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KCl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溶解度/gKNO3 20.9 31.6 45.8 53.9 85.5 110 138 160 202(1)KCl 和 KNO 3 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KCl ;(2)30时,KCl 饱和溶液中, KCl 和 H2O
34、的质量比为 37:100 ;(3)将 200gKNO 3 和 2gKCl 的混合物,投入到 100g90的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KNO 3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结合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该问题。【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K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故填:KCl ;(2)30时,KCl 的溶解度为 37g,即:30时,37gKCl 溶解到 100g 水中正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 KCl 和 H 2 O 的质量比为 37:100;故填:37:100;(3)由题目
35、信息可知,90时,KCl 的溶解度为 54g,KNO 3 的溶解度为202g,20时,KCl 的溶解度为 34g,KNO 3 的溶解度为 31.6g,所以将 200gKNO 3 和 2gKCl 的混合物,投入到 100g90的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至 20,析出的晶体是硝酸钾,而氯化钾不会析出,故填:KNO 3。【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的变化趋势、陡度及其含第 17 页(共 24 页)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17 (3 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 1 )用铜作导线,利用了它的延展性和 导电 性; ( 2 )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其化学式为
36、 Al 2O3 ; ( 3 )向 Cu(NO 3 ) 2、AgNO 3 和 Mg(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银和铜 【分析】 (1)根据金属铜的性质和应用分析回答;(2)根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写出化学式;(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解答】解:( 1 )用铜作导线,利用了它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 2 )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 2O3;
37、( 3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镁锌铜银,向 Cu(NO 3 ) 2、AgNO 3 和 Mg(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锌粉,锌不能与 Mg(NO 3 ) 2 反应,锌先与AgNO 3 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 Cu(NO 3 ) 2 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向滤液中插入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溶液中的硝酸铜完全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和铜故答为:(1)导电;(2)Al 2O3; (3)银和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会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有关知识,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18 (3 分)配制
38、 50g 质量分数 6% 的氯化钠溶液,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 3 g 氯化钠固体; (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烧杯 和玻璃棒; (3)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差的是 AB A 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 B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分析】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质量;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第 18 页(共 24 页)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出现实验误差【解答】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g6%3g,故填:3(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故填:烧杯(3)A 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会导致称量
39、的氯化钠质量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B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C 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不能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发生变化故填:A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9 (5 分)实验室利用 2KClO 3 2KCl+3O 2 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1)根据实验要求和可供选择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 B 的名称是 试管 ; 若制取 9.6gO2,至少需要 24.5 g 的 KClO 3 完全分解; 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
40、用上图中的 B、C、E 、F 、H 、K 、M、O 和 A、N ; 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 cab ; a 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b 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瓶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c 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瓶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第 19 页(共 24 页)(2)制取下列气体时,可采用中整套装置的是 B ; 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 C加热碱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所用仪器、注意事项以及根据化
41、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加热需要用到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还需要水槽; 根据收集氧气的操作顺序进行解答;(2)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仪器 B 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设至少需要分解 KClO3 的质量为 x,则2KClO3 2KCl+3O2245 96x 9.6g ,x24.5g故填:24.5;加热需要用到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还需要水槽,故填:A、N; 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瓶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a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b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瓶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故
42、填:cab;(2)可采用中整套装置制取气体,说明这种气体需要加热固体制取,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不需加热,故错误B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故正确 C加热碱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故错误故选 B第 20 页(共 24 页)【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20 (4 分)工业上合成 NH 3 的工艺流程可简化为:(1)工业上制取 N2 时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 空气 ; (2)用焦炭和水蒸气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
43、C+H 2O CO+H2,CO+H 2OCO2+H2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水 ; (3)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 NH3 的化学方程式为 N 2+3H22NH3 ; (4)将降温分离出的 N 2、 H 2 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 A ; A 充分利用原料 B 防止氮气污染空气【分析】 (1)工业上制取 N2 时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气;(2)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将降温分离出的 N 2、 H 2 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充分
44、利用原料【解答】解:(1)工业上制取 N2 时所用的廉价、易得的原料是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气故填:空气(2)C+H 2O CO+H2 中,碳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CO+H 2O CO2+H2 中,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第 21 页(共 24 页)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因此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水故填:水(3)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 NH3 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故填:N 2+3H2 2NH3(4)将降温分离出的 N 2、H 2 送回合成塔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原料,
45、不是为了防止氮气污染空气,这是因为氮气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不能污染空气故填: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1 (3 分)鉴别(NH 4 ) 2 SO4、NH 4 NO3、NaNO 3 三种无色溶液,随机编号为A、B、C,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1)A 中的溶质是 NaNO 3 ; (2)B 与 Ba(NO 3 ) 2 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4 ) 2 SO4+Ba(NO 3 ) 2BaSO 4+2NH 4NO3 ; 过滤,分别列出滤液中所含溶质 的所有可能情况。 只有硝酸铵、硝酸铵和硫酸铵的混合物
46、、硝酸铵和硝酸钡的混合物 。【分析】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加热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铵态氮肥和碱混合加热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第 22 页(共 24 页)(1)A、B、C 三种无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A 中没有氨味,B、C 有氨味,所以 A 是硝酸钠溶液;(2)重取样品,加入硝酸钡,B 中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 B 是硫酸铵,硫酸铵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化学方程式为:(NH 4 ) 2 SO4+Ba(NO 3 )2BaSO 4+2NH 4NO3;硫酸铵和硝酸钡可能
47、恰好完全反应,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所以过滤,分别列出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是:只有硝酸铵、硝酸铵和硫酸铵的混合物、硝酸铵和硝酸钡的混合物。故答案为:(1)NaNO 3;(2):(NH 4 ) 2 SO4+Ba(NO 3 ) 2BaSO 4+2NH 4NO3;只有硝酸铵、硝酸铵和硫酸铵的混合物、硝酸铵和硝酸钡的混合物。【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22 (4 分)化学试剂厂三个车间排放的废液中分别含有的溶质如下:甲 乙 丙Ba(OH ) 2、NaOH NaCl、Na 2CO3 HCl、NaCl按照不同的方式处理,可以得
48、到不同化学产品,从而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1)方案一,甲车间废液中加入适量的 Na2CO3 溶液,可分离回收 Ba(OH ) 2 和 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2CO3+Ba(OH) 2BaCO 3+2NaOH ;(2)方案二,乙、丙两车间的废液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可得到一种溶质为 氯化钠 的中性溶液;(3)方案三,将三个车间的废液样品混合,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NaCl,为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设计下列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C A 若只加入 MgSO4 溶液,能观察到明显现象B 若加入过量的 Na2CO3 溶液后,再滴加石蕊溶液,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C 若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