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蜡,是爱智慧的意思。,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作者简介,冯友兰和女儿,宗璞和父亲冯友兰,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代表作三生石(中篇小说),弦上的梦(短篇小说),童话总鳍鱼的故事。,什么是境界?,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
2、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寻禅不得,举目所见无非客观对象。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似已悟道而实未悟水正流、花正开
3、,只有静下心来谛听凝视才可以感觉到,观者正可以藉此境以悟心。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于刹那间顿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禅宗的开创者慧能的一则著名偈语:,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3、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觉解,根据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
4、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我举一个例子,喝水大家都会吧?喝水也能喝出境界来,信不信?你渴了就喝水,冷了就穿衣,这是什么境界?自然境界。 现在我不但要喝水,还要喝纯净水,矿泉水,因为能治病,起码保健,这是什么境界?功利境界。 现在我要喝水,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是什么境界?道德境界。 我现在接着喝水。我已经意识到了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我喝水是因为渴,因为我必须顺应自然,与自然宇宙一体。这是什么境界?天地境界。 可见,喝水
5、也能喝出境界来呀。大家以后要多喝水,有益健康。,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重点梳理
6、 难点突破,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什么是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什么叫宇宙?,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
7、界,天地境界,哲学的任务,人生的境界,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4、中国哲学的任务具体是什么?,5、未来的哲学可能是怎样的?,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贤人)和天地境界(圣人) ,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6、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入世:指积极投身到社会中; 出世:即超脱人世,看破红尘。,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分析问题,人生境界,宇宙 宇宙意义 天地境界,社会 道德意义 道德境界,自己 功利意义 功利境界,没有意义 自然境界,圣人 教人了解宇宙,贤人 授人道德原理,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的,哲学任务,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现实的关联。,A
8、、“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A、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B、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 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
9、界。 C、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道德境界。 D、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大无大有周恩来
10、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