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
2、,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教学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3 )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4 )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3、引入课题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预设:小丑在走钢丝!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预设 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预设 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
4、标:倒立的小丑。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倒立在钢丝上不摔下来。(出示课题:倒立的小丑 )(实验方法:请两位同学拉直棉线,把小丑模型头部朝下,并把小丑模型头部开口的地方放在棉线上,上下调整棉线高低,小丑就可以倒立着走钢丝了。但小丑在棉线上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 )二、提出问题1.关于这个“倒立的小丑”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 1: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棉线上?预设 2:怎样制作倒立的小丑?预设 3: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棉线)上掉下来?预设 4:小丑的头部为什么要开一个口?预设 5:怎样才能让小丑在棉线上自由滑动?2.挑选出课堂上可探究的科学问
5、题。(1 )提问:哪些问题是科学问题? 哪些问题是在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2 )讲解: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并且问题难度不能超出我们现有的研究能力。(3 )交流:挑选出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的科学问题,并汇总。(4 )记录: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写下来。三、猜想假设(1 )讲解:假设要有依据,可以从问题发生的条件或原因等角度思考。例如:如果,那么(2 )针对我们挑选出的科学问题,说一说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四、实验(1 )针对假设,从材料超市中选取实验材料。(2 )写出实验步骤(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 。(3 )针对假设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五、得出结论根据在实
6、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 )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2 )延长小丑的手臂,小丑更稳固。六、总结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七、拓展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加强重心达到稳定目的的例子吗?预设:不倒翁、落地扇厚重的底座【教学反思】播放一段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精彩演出的录像视频,小丑们幽默风趣又技艺高超的演出,把学生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发出惊呼。成功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视频播放完了,学生仍沉浸在刚才看到的精彩演出中,要趁热打铁地提问:“小丑怎样走钢丝?” 让学生梳理出小丑走钢丝的技巧,为后面研究“倒立的小丑”作基础铺垫。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前教师要讲解小丑走钢丝时手拿长杆子的原因,也就是降低重心更稳固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提出有依据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