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助读博览】一、魅力作家1.“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 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 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 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亦善书, 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散文赤壁赋石钟山
2、记等。,2.“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转运 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期落 职闲居。晚年时,韩侂胄当政,辛弃疾一度被起用,不久 病卒。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血丹心,慷 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 诗文钞存。,3.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3、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 格非之女。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 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主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 病死,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是宋代“婉约派” 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作品:著有漱玉词。前期的代表词有如梦令 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后期的代表词有永遇乐武陵春渔家傲等。,【经典觅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曾经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一生经历坎坷,当老了坐 在水光山色之间
4、,突然发现对面的青山,是如此妩媚多 姿。是啊,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长河源 远流长。当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看江山如此多娇。 2019年2月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二期开场白,二、背景回眸1.豪放诗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 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元丰二年 (1079)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
5、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2.登山则情满于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此词写于1205年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当 时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 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 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辛弃疾的建议,反而对他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就坚决主张抗金,一直坚持了43年,如今大好形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依然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
6、具有历史意义的京口名楼,远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3.声声呜咽声声情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一系列变故,而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又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拓展链接】一、文学常识 “词别是一家”的“易安体”“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号,她能用通俗易懂的文 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化俗为雅,清新工 巧;其词既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而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7、,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词既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又有不让须眉的贞刚气质,于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和俊爽,无脂粉气、闺阁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词风大异其趣,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这种别树一帜的词风,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以文为词”的“稼轩体”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 意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 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 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 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辛词
8、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二、大家采风夫妻妙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有一次,两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赵明诚稍作客套,挥笔而就: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 岁。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 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龄,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 声。众人都看清照
9、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 在手,也是一挥而就: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古稀” 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众人惊叹不已。,【初读任务】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赏析。 【参考提示】(1)风度儒雅,风流倜傥。“羽扇纶巾”写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2)少年得志,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孙权和刘裕的两个典故一略一详,为什么
10、要详写刘裕? 参考提示: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自己的正确的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提示:(1)这三句话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思过往的痕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2)这三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11、。 (3)七组叠字,很好地统率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语言建构】 一、音形识记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故垒(li) 公瑾(jn) 纶巾(ln) 樯橹(l),B.堆积(j) 酹江月(li) 梧桐(tn) 乍暖还寒(z) C.舞榭(xi) 佛狸祠(b) 狼居胥(x) 金戈铁马() D.浪淘尽(to) 港陌(m) 神鸦(y) 早生华发(f),【解析】选C。A项,“纶”应读un;B项,“乍”应读zh;D项,“港陌”应为“巷陌”,“发”应读f。,二
12、、名句积累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 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 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 面对历史的缅怀。,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 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孙权,他不禁感叹: “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中辛弃疾赞叹刘 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 _”,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十四个叠字层 层铺叙,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 现得淋漓尽致的词句是:
13、_ _。,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6.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 _”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的心灵。身 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等等,作者的愁太多了, 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审美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语言 1.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乱”“穿”“惊”“拍”“卷”“雪”等字的表现力。,写出了山崖直插云霄之高峻,夸张,写出了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拟人,写出了浪涛翻滚力量之浩大,比喻,鉴赏点二: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上片前三句的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苏轼词的豪放风格的?,【明确】开头三句借景抒情
14、,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 ,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风格豪放。,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在另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问这两种说法各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穿空”写出石壁的高峭和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写出江水撞击江岸时波涛的汹涌奔腾。“穿” “拍”运用比拟手法,使画面更富形象和动感。“崩云”意即击碎了云层,写出了山石直冲云天的力量,“裂岸”夸张地写出了波涛撞击江岸的力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鉴赏点一:赏析
15、诗歌的用典艺术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明确】,江山犹昔,而英雄不再,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鉴赏点二:赏析诗歌的对比艺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巧用对比,请做简要赏析。,【明确】以古代英雄孙权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 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
16、的“气吞万里如虎”与 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 主与庸才之比,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 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声声慢(寻寻觅觅) 鉴赏点一: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和感情 6.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明确】,鉴赏点二: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 7.“寻
17、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明确】这十四个叠字极富音乐美,李清照对音律有极 深造诣,这十四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 感,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开篇的“寻寻觅觅”是 寻找的动作,寻找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 活,也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空荡 寂寞,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
18、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8.试分析结句之妙。 【明确】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 景,又怎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 了呢?“这次第”三个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 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 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思维锤炼】
19、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怎样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塑造周瑜的形象的?,【点拨】,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含意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点拨】人生就像一场梦这样短暂,得失算得了什么,任何英雄伟业都会被时间淘洗消失,不变的只有江月。表现了苏轼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情怀开始变得旷达洒脱。,3.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点拨】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
20、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4.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几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此时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备选要点】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凄
21、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强烈地震撼着作者的心扉。,【综合素养实践】 1.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北宋、南宋时期豪放派代表,被并称为“苏辛”,试比较二人词风之异同。,【点拨】相同点:两人的词风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著称。不同点: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词中的不平之意最后往往能通过对人生的参悟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因而我们能读到他的乐观旷达;而辛弃疾词更喜欢用典,充满了奋勇御敌的热情和吴钩空握的悲哀,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2.“用事”指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辛弃疾词中的“用事”,众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用事”太多,影响了语言的流畅;有人认为
22、辛弃疾词中的“用事”用得很成功,能帮助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认为辛弃疾词中的“用事”是为了躲避当朝政治,能免遭迫害。对此,你有何看法?,【点拨】观点一:“用事”太多,影响了语言的流畅。据说岳飞的孙子岳珂这样评价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微觉用事多耳。”意思是批评这首词题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太多了。“用事”太多增加了阅读难度,影响了这首词的流畅度。,观点二:“用事”用得很成功,能帮助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来说,词的上片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抱负,一个胸怀复国大计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样写在艺术上是极为成功、无可指摘的。词的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词人
23、的悲愤之情,成功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观点三:在辛弃疾所生活的年代,权臣当道,“用事”不仅可以借助历史故事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巧妙地绕开当朝政治,以免因“直谏”而遭受迫害。,3.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只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点拨】(1)李清照后期的词反映了她词作的最高成就。 她是爱国的,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词句为 证;但传统观念的限制仍使她在词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 弱女子的自我形象,看似低沉,但她写的个人在流落天 涯、孤苦无依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却典型地涵盖了当时千千万万的北方难民在国破 家亡后的共同境遇,从而在侧面反映了金人的历史罪行。,(2)李清照词中的愁,不管是前期词中的离别相思之愁,还是后期词中浓厚的家国之愁,都是具有独创性的,不流于封建社会那种庸俗的艳情词中的闺怨之愁,而是雅致的、深切的、有深刻力度的愁。读李清照的词,如血如泪,如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