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2020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 资源ID:87538       资源大小:166.4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1、第 5 节 物质的转化一、单选题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 CO与 CO2A.碱 B.盐 C.金属单质 D.金属氧化物2.某废液中只含有 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固体 a 是铜B.X 一定是 Na2SO4 C

    2、.溶液 B 中含有的盐有 Ba(NO3)2和 NaNO3 D.若回收到 6.4g 固体 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 5.6g3.2017 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 ,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选项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别A 不溶性颗粒物 加明矾 结晶法B 异味物质 加活性炭 吸附法C 氯化铜 加硫酸钠 过滤法D 纯碱 加石灰水 蒸馏法4.下列各组物质在 pH=2 的溶液中能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 A.KNO3.HCl、CuSO 4 B.Na2SO4.Zn(NO 3) 2.H2SO4C.Mg

    3、Cl2.NaOH、FeSO 4 D.Na2CO3.Ba(OH) 2.K2SO4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使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MnO2(KCl):加水过滤 B.N 2(O 2):通过灼热的铜网C.CaO(CaCO 3):高温煅烧 D.NH 3(H 2O):用浓硫酸洗气6.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HCl、NaOH、BaCl 2.Na2SO4B.HCl、Ba(OH) 2.Na2SO4.BaCl2C.H2SO4.Ba(OH) 2

    4、.Na2SO4.BaCl2D.H2SO4.NaOH、BaCl 2.Na2SO47.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FeO、CuO、C 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Fe;若步骤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若步骤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 C;若步骤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 CuO;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Fe 和 CuO。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8.将固体混合物中的 NaCl、CuCl 2.Mg(OH)2进行

    5、逐一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水、氢氧化钠溶液B.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C.水、氢氧化钾溶液D.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比较 FE.Cu、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浸入 CuSO4溶液,铜丝浸入 AgNO3溶液B 验证 NaCl 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C 不损坏铁制品的前提下除去表面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D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并将滤渣溶于稀硫酸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 A.除去 NaCl 中少量的 Na2CO3杂质,先加入

    6、过量的 CaCl2溶液,过滤后再蒸发结晶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稀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二、探究题11.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原理思路】利用 Na2CO3与稀 H2SO4反应产生 CO2, 通过 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1)【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

    7、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装置中,仪器 A 的名称_。(2)【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_(填序号)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装置内空气中的 CO2没有排出 反应产生的 CO2未被完全吸收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3)【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 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 B 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 A.B.c 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 (4)【数据

    8、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 C 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 。(5)【拓展提高】已知 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 NaHCO3,当 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 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 X 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 X 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_。 12.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猜想】Mg(OH)Cl 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 2.MgO、HCl 气体、H 2O、Cl 2。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

    9、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一】取少量的 Mg(OH)Cl 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 Mg(OH)Cl 分解后产物中有_气体,无其他气体。【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 Mg(OH)Cl 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 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 Mg(OH)Cl 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

    10、【结论】Mg(OH)Cl 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13.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1)仪器识别:a_ ;b_。(2)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3)能除去 H2中混有少量 HCl 气体的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 。 (4)装置 E 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 _生成。 (5)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 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4.2g,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_ %。14.AE 是初中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 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

    11、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 的化学式分别为_、_;D 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 ;(2)E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B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5.“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1)二氧化碳应放在_处(填序号)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

    12、化学方程式_。16.测定 BaCl2xH2O 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2)燃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 BaS,这会使 x 的测定结果_(选填“偏低” “偏高”或“不变” ) 。 17.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 CO2能与 NaOH 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 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 20%的 NaOH 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 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1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

    13、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 (2)实验中不能用 BaCl2溶液代替 Ba(NO3)2溶液的理由是_。 19.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1)A 组实验有: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用实验室方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甲同学抽到的是 A 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如下器材:则他抽到的实验是_(选填序号) 。(2)乙同学抽到的是 B 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 50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为完成该实验,他应称取固体氯化钠_克。(3)丙同学抽到的是 B 组中另一个

    14、实验: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到的试剂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结束后,他将实验后的溶液全部倒入废液缸,混合溶液呈蓝色,则混合溶液中除石蕊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 。20. 2017 年 5 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 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材料二:将 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 CH4“挤走” ,而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烷(CH 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CH48H2

    15、O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A.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B.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C.用 CO2 “挤走”可燃冰中的 CH4过程属于置换反应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 2.C 3.B 4.B 5.D 6.C 7.A 8.D 9.A 10.B二、探究题11.(1)锥形瓶 (2) (3)关闭 C.打开 A.b (4)偏低(5)Na 2SO4和 H2SO4;Na 2SO4;Na 2SO4和 NaHCO312. HCl Mg MgCl2 Mg(OH)Cl= MgO+HCl13.(1)锥形瓶 酒精灯 (2)Zn+2HCl=ZnCl 2+H2 (3)B(4)水(或

    16、水蒸气或 H2O) (5)8014. HCl NaOH 灭火、作气体肥料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OH)2+CO2=CaCO3+H 2O15.【答案】 (1) (2)蓝色絮状沉淀(3)CO 2+2NaOH=Na2CO3+H2O或 Na2CO3+Ca(OH)2=2NaOH+CaCO3,或 Na2CO3+Ba(OH)2=2NaOH+BaCO3,合理即可16.【答案】 (1)BaCl 2+H2SO4=BaSO4+2HCl (2)偏高17.【答案】 (1)CaCl 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2)NaCl(NaOH.Ca(OH) 2等)18.【答案】 (1)NaCl.Na 2CO3或氯化钠.碳酸钠(2)带入 Cl 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存在或带入 Cl 对实验过程产生了干扰19.【答案】 (1) (2)5 (3)Na 2SO4.NaOH20.【答案】 (1)CH 4+2O2=CO2+2H2O (2)7.5%或 0.075 (3)A,B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