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徐霞客的日记中,石门之奇,铁船峰之险,天池寺钟声之 ,全竹坪竹林之清幽许多美景 ,太多天籁犹在耳畔。其实,放慢了脚步,我们也能领略天池的浓雾、香炉的飞瀑这与当年只是捧着相机 地游览庐山有着天壤之别。A. 悠远 记忆犹新 浮光掠影B. 幽远 历历在目 浮光掠影C. 幽远 记忆犹新 走马观花D. 悠远 历历在目 走马观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本题
2、中,“幽远”,形容词,指深远或指幽居草野之士。“悠远”,形容词,指空间距离的辽远或时间上的长久,久远。本句中形容钟声,应是“悠远”。“记忆犹新”指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本句中根据后文“犹在耳畔”可知应是“历历在目”。“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本句强调浏览庐山的过程,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句式等,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
3、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夏天的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居住之地。 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心中的万虑。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动,仿佛要流入心中去。它的幽静完全拴住了我的心灵。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通读语段,然后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
4、一句,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最后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本题中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就是,将横线前的内容“夏天的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居住之地”分别与连起来读,再用根据语境分析,可知联系紧密的是,因为中的“这里”代指横线前的内容“夏天的青城”,由此可排除A、B。然后对剩余的句子进行分析,可发现“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和“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形成转折,联系紧密,应在一起,排除C,据此可确定答案,故选D。【点睛】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
5、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2)初步分层
6、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3.某同学准备将过去
7、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分为三辑,每辑一个标题。以下各组文章与所拟标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辑:且上操场“疯”一回身在高三也潇洒放飞十八岁的梦想敢立潮头不负年华 第二辑:扶贫路上歌声响“候鸟”回乡创业记向“海归村官”致敬百年老村脱贫记 第三辑:巍巍泰山中华魂黄山青松绝天下山清水秀漓江美冰封的大运河A. 校园放歌 逐梦路上 青山绿水B. 青春荡漾 逐梦路上 壮丽山河C. 青春荡漾 小康征途 青山绿水D. 校园放歌 小康征途 壮丽山河【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某同学准备将过去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分为三辑,每辑一个标题”,拟
8、标题,需要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及作品标题的关键词语等。第一辑中的放飞十八岁的梦想和敢立潮头不负年华反映的不一定是校园生活,但这四篇文章部表现了青春勃发之意。第二辑中的扶贫路上歌声响百年老村脱贫记两篇,可用“小康征途”概括,但“候鸟”回多创业记和向“海归村官”致敬 两篇与“小康征途”无关:而通观这四篇,都是对“逐梦”的体现。第三辑中的“巍巍”“绝天下”“山清水秀”“冰封”主要体现的是祖国山河的壮美秀丽。故选B。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促使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常
9、常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A. 精致的利益追求能创造经济奇迹。B. 鼓励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害而无益。C. 可以有利益追求,但不能绝对化。D. 要在意公共问题,关心社会福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中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是压缩语段题中较常见的一种,解答这种题型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段的结构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层次大意。从设题材料的角度看,大体可分为三类:说明类、议论类和描写类。本题属于议论类。对议论类语段压缩用“关键句突破法”,中心句即语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就必须对语段内容分层,自己概
10、括总结。本题中,原文中心话题是“利益计较”,没有中心句,但很明显“然而”表示转折,从此处可分成意义相对的两层,一层写计较利益的带来的好处,一层写只追求利益却精神凋敝,由此可得出答案,故选C。【点睛】压缩的关键是分清主次,辨明轻重,既要全面概括,又不能遗漏重要信息。常考的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1说明类语段层次切分法,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具体如下: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要点比较整理概括查看验证是否达标。2议论类语段关键语句突破法。3描写类压缩舍偏取正法,对于描写类语段的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的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
11、”从句法和语法两个角度对语段进行分析,保留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或词语,舍弃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句子或词语。对于写景的语段,可舍弃表时令、方位、地点的状语和描绘事物的定语等。4记叙类压缩关注要素法,记叙的要素主要指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份等)和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文中的中心事件是主干,其他是枝叶,抓住了这些要素,就等于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二)提取关键词1关注话题,任何语段,总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体现话题的短句或词语往往是关键词之一。2关注关键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起到关键的作用,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或总领全篇。抓住这些句子,就能理出关键信息的方向,顺蔓摸瓜,
12、就能找到相应的关键词。至于那些为了说明信息,不得不加上的说明性、修饰性的内容,则应予以删除,以便凸显主要信息。3关注同类信息或高频词语。某些语段中有较多的相同词语或者内容相近的语句,我们只要把这些相同的词语或内容相近的语句逐一合并,提取关键词就方便多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重要的内容会在语段中反复强调,或多方论述,或全面介绍,关键词语亦必然会反复出现。4回顾所选关键词,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高考评分标准往往按信息点给分),最后将关键词连缀起来看意思是否连贯,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语段的中心内容。(三)下定义:1、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
13、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2、寻找种差,删除无用信息,就是寻找那些属于被定义者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下定义是对本质属性的概括,既要准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缺失,又要归纳信息,淘汰本质属性以外的信息,保证语句简洁。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重复、冗赘信息比较信息成因、背景信息描写信息作用、意义信息举例信息。3、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
14、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词联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确定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面小题。方庭粹六十寿序清刘大魁方君庭粹年十六而丧其父,以孤意子事母,能尽其孝养。而父妾林氏所生子才十岁,吴氏所生于才一岁,君能移所以事母者,以事其庶母,而抚养庶母之子,无异于母弟。自其父在时,尝服贾于荆楚间。父没而母邁危疾,君不忍一日离母氏之左右,捧抱扶持,垂十余年,其经理荆楚之
15、业,悉以委之族姻。及母没,终丧而往视之,则所倚以经理者,如木之有蠢,而产已耗去其半矣。有族人负其资数万,虽不敢复任以事,而念其母之苦节,复为厚恤其家。又有窃其资百千面逃者,不究切之,而其所负他姓之偾,复为之代偿焉。母氏有侄尝假千全,及母卒,而君遂焚其券。盖自君之尊府笃亲亲之义,财货之出入,必任之族姓姻亲。君确守其家法,虽屡遭颠覆,而君卒不以变更其制也。盖君以只身孤寄,门内无期功之亲,故尝竭力以养其两弟,幸其成长,俾得同心以恢拓先人之遗业。不幸十年之间,而两弟并罹殂丧,故君虽燕居独处,而未尝有愉佚懽欣之色。嗟乎!天于残忍溪刻之人,或凭翊而佑助之;至仁厚存心者,顾必愁苦其心肠,而劳瘁其筋力邪?君性
16、直方,尝面折人过;而与人交,无智愚皆尽其诚。其不知者或以君为好讦,其知者则益以君能爱人也。平生无他嗜好,惟好植花木,以为足见造物之生意。所居在灵山。灵山故幽邃,而君于其间建祠宇,拓旧基而使之广大,于祠旁置学舍,令子弟该书其中。又以其隙地别置馆宇,以延四方之宾客。每春时花发,馨香盈室,称乎其为吉人之居也。君之子矩从余游,其为人侃直,一遵其父训。其为文章务拔弃俗尚,而浸淫于古。积善之报,庶其在此。(选自刘大魁集,有删节)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捧抱扶持,垂十余年 垂:延续B. 悉以委之族姻 委:托付C. 俾得同心以恢拓先人之遗业 俾:使D. 以延四方之宾客 延:邀请6. 下列
1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方庭粹家中不幸之事接二连三,先是父母去世,曾经经营的生意也在姻亲族人代为经营时损失了一半产业,后来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也去世。B. 方庭粹一家在财货出入的管理上,有让娴亲族人管理的传统,哪怕他们经营不善,方庭粹依然坚守家法,没有改变这种制度的想法。C. 作者认为,刻薄的上天有感于方庭粹的不幸遭遇,对他有所帮助与庇佑,因此虽遭种种磨难,但心怀仁厚的方庭粹最终没有精疲力竭、忧愁苦恼。D. 方庭粹喜欢种植花草,他居住在幽邃的灵山,在灵山建造了祠堂,扩大了自家的住宅,还置办了学堂,让家中子弟在学堂读书。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族人负其
18、资数万,虽不敢复任以事,而念其母之苦节,复为厚恤其家。(2)其为文章务拨弃俗尚,而浸淫于古。积善之报,庶其在此。8. 文中方庭粹“能爱人”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答案】5. A 6. C 7. (1)族里有负债数万的人,(方君)虽然不敢再把事情托付给他,但考虑到他的母亲坚守节操,还是用丰厚的财物周济他的家庭。(2)方矩写文章一定要摒弃世俗的风气,逐渐接近于古代的风尚。(方君)积累善行获得的回报,或许体现在这里吧。 8. 孝敬庶母;尽心抚养同父异母的弟弟;宽宥、帮助姻亲族人;对交往的人都坦诚相待。【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
19、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垂十余年”中“垂”解释错误,应是“将近”。原文“君不忍一日离母氏之左右,捧抱扶持,垂十余年”,“捧抱扶持”指侍奉母亲的行为、事件,不能用“延续”,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筛选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
20、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C项,曲解文意。原文“天于残忍溪刻之人,或凭翊而佑助之”意思是上天对于残忍刻薄之人有时还辅佐帮助,可知C项中“刻薄的上天有感于方庭粹的不幸遭遇,对他有所帮助与庇佑”,说法是错误的;原文“至仁厚存心者,顾必愁苦其心肠,而劳瘁其筋力邪?”的意思是却对仁厚善心之人一定让他心肠愁苦,筋力劳瘁吗?”所以C项中“因此虽遭种种磨难,但心怀仁厚的方庭粹最终没有精疲力竭、忧愁苦恼”的解说也是错误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
21、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1)“负”,一词多义,在这里是“背负”;“虽不敢复任以事”,状语后置,应是“虽不敢复以事任”;“苦”,意动用法“以为苦”。(2)“为”,写;“务”,一定;“浸淫”,同义连用,逐渐;“报”,一词多义,在这里是“回报”;“庶”,大概,或许。【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审清题干,明确筛选方向;结合语境,仔细
22、分析;筛选整合,排除干扰。具体来说,就是要弄清楚写了哪几件事,然后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本题要求“文中方庭粹能爱人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题型正好倒置,是由性格特点“爱人”去原文中找相对应的事件,难度就降低了。抓住原文“以事其庶母,而抚养庶母之子,无异于母弟”“财货之出入,必任之族姓姻亲。君确守其家法,虽屡遭颠覆,而君卒不以变更其制也”“而与人交,无智愚皆尽其诚”这些信息就可得出答案。【点睛】实词推断的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二、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
23、、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步骤: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四、邻词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
24、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五、成语对应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字形分析法,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参考译文:方庭粹十六岁父亲去世,以孤儿的身份侍奉母亲,并且很是孝顺。他父亲的小妾林氏生的孩子才十岁,吴氏生的才一岁。方君能离开家来侍奉母亲,侍奉庶母,抚养庶母的孩子,跟同袍兄弟没差别。他的父亲在时,曾经在荆楚之间做买卖。父亲去世母亲年迈有病
25、,方君不忍心离开母亲的左右一日,将养扶持,将近十年。他经营管理的荆楚的产业,全部托付给了家族和姻亲。等到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前去查看,所倚重的经营的事业,好像树木长了虫子,产业已经消耗了一半。族里有负债数万的人,(方君)虽然不敢再把事情托付给他,但考虑到他的母亲坚守节操,还是用丰厚的财物周济他的家庭。又有偷窃他资产逃跑的人,他也不追究责备,而这个人欠的其他人的债,又为他偿还。母亲有一个侄子曾经借了千金,等到母亲去世,方君就焚烧了那种契约。自从方君到他父亲家看中亲情,财物的收入支出,任凭族人和姻亲。方君坚守家法,虽然多次遭遇失败赔本,但方君最终也没有变更那些制度。方君只身在世,在门内没有特别近的亲
26、人,所以曾经竭力抚养他的两个弟弟,希望他们长大,使他们同心一致恢复开拓先人留下的产业。不幸的是十年之间,他的两个弟弟一起遭遇灾难去世,所以虽然方君闲居独处,不曾有愉快、欢心。)唉,上天对于残忍刻薄之人有时还辅佐帮助;却对仁厚善心之人,难道一定让他心肠愁苦,筋力劳瘁吗?方君品行正直,曾经当面批评别人的过错;与人交往,无论聪明的还是愚笨的都真诚交往。那些不了解他的人,或许认为方君喜欢批评仍能,那些了解他的人更加知道他是爱护人的人。方君一生没有其他嗜好,只爱好种植花木,认为足以能够看到大自然的生机。居住在灵山。灵山幽深僻远,方君在其中建造祠堂,拓宽原来的宅基地,扩大面积,在祠堂边建造校舍,让子弟在其
27、中读书。又在空隙地建造馆舍,来邀请四方的宾客。每到春天花开时,芳香满屋,人们称这里是有福之人的住处。方君的儿子方矩和我交游,他为人刚毅梗直,全都遵循他父亲的教诲。方矩写文章一定要摒弃世俗的风气,逐渐接近于古代的风尚。(方君)积累善行获得的回报,或许体现在这里吧。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公实雷雨一首洪炎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田因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注】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靖康之变后作有雷雨一诗。胡烟:指金兵南侵。笺:写给帝王的奏疏。晋书王珣传记载,王珣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
28、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后以大笔如橡指写作大家或其作品。9. 前两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10.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9. 首联借景抒情,运用夸张手法,渲染紧张险恶氛围,暗示时局的动乱,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借物抒情,颔联由客居他乡时寒气袭人的生理感受,想象雷雨何不把金兵赶出中原,表达了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 10. 诗人虽想向朝廷上书献策,但感叹自己人微言轻,才能有限,唯恐无法补救时艰,表达了诗人渴望平定战乱但又报国无门的激愤之情。【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9、,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干要求“前两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由此我们可知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回归原诗,首联描写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描绘了暴雨来临时的情景, 拔三山、倒百川用夸张的修辞,形容雷声的威力和暴雨的声势,再结合小注,可知这两句可暗示社会的动荡,作者借景抒情,表明诗人对国家的担心;颔联,写诗人身居客地,难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气袭人。作者忽发奇想,这震天霹雳,“震而静胡烟”,何不把金兵赶出中原?从中可知诗人想借“雷雨”驱赶胡人,表达对胡人的怨恨,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30、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本题要求“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回归原诗,尾联“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意思是想叩开重门向皇帝上书献策,又不是写作大家(帝王怎会听取呢)。上句表达欲向最高统治者上疏献策,然而下句表达作为一介书生,有志陈词帝所,难免有叩阍无门之感,谁又会听从自己的意见呢?从而表达诗人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心志,但又人微言轻,没有门路施展的无奈。据此得出答案。【点睛】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
31、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思想情感类题型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32、。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名句名篇默写(8
3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2)惟草木之零落兮,_。(3)_,砯崖转石万壑雷。(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5)野芳发而幽香,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6)闲来垂钓碧溪上,_。(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就有道而正焉。(论语为学第一)(8)天若有情天亦老,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答案】 (1). 梳晓鬟也 (2). 恐美人之迟暮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忧谗畏讥 (5). 佳木秀而繁阴 (6). 忽复乘舟梦日边 (7). 敏于事而慎于言 (8). 人间正道是沧
34、桑【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是第二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鬟”“喧豗”“繁阴”“沧桑”,虚词“而”,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美约翰厄普代克那间他们曾经住过的阁楼,如今正打算卖掉。当福斯特帮前妻清理时,发现了很多坏掉的或已被遗忘的玩具,有双骰、大富翁、乐透,有用陀螺、骰子、棋盘太空人和塑料舰船玩的玩具,有在洋溢着圣诞狂欢气氛的商店购买的五分或一
35、角的玩具,还有在生日的午后和之后几天用来消磨时光,后来被摔成几瓣儿、放进柜橱,最终被扔到阁楼上去的玩具。这些玩具放在亮闪闪的,被压扁的包装盒里,散落在装着旧衣服和无用工昊的箱子间,看上去却颇具价值:一旦有机会,它们微型发射装置的弹簧仍然有反应,说明书的逻辑仍然令人云里雾里。“这些玩具怎么处理?”当他们沿着阁楼的台阶上上下下时,福斯特带着一丝愠怒朝他破裂的家庭喊道。“当垃圾扔掉。”他的小儿子汤米建议。他是个壮实的19岁少年。“善心组织会不会要它们?”他的前妻还没有摆脱家庭主妇的习惯,对福斯特有问必答,“过去你总能把这样的玩意儿送给孤儿院。但现在不叫孤儿院了,是吧?”“现在叫正常的美国家庭。”福斯
36、特说。他的大儿子,22岁,留着黄棕色的络腮胡,说:“总之,它们都丢了点部件,不能玩了。所以才被扔进了阁楼。”两个儿子的目光越过福斯特的肩膀,望着那些可怜巴巴的、被遗弃的玩具,默默地和福斯特一起温故和这个方块或者那个箭头联系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他们的生活曾经触及这些玩具,欢乐曾经沿着这些风格化的景致飘动,只不过如今,那些日子已经过去,甚至连回忆都已经淡漠了。“扔下来!他的小儿子粗声粗气地喊。因为这些天要清理阁楼,他向朋友借了辆卡车,车停在阁楼窗外的草坪上。那些不要的小玩意儿就可以顺着窗户直接扔到车上,大件儿则顺着楼梯搬下来,再从前门厅抬出去。福斯特在俯视下面时发现了自己忧郁的原因:他还没玩够这些玩
37、臭,但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和他玩了。在他身后,他的家人已经把阁楼清理完毕。屋顶倾斜的房间空空荡荡,挂着垂下来的防热材料。“你怎么能忍受住?”他是指那种空荡的感觉。“哦,很有趣,”她说“把旧的扔出去,把新的搬进来。那些新住户看上去不错。不过他们没有小孩。”和空荡荡的房间和大厅相比,厨房却格外邪乎地显得充满热量和活力。“爸,要啤酒吗?”他留着胡子的儿子问。“算了,我还是走吧。”可是大子不让他走。大儿子把那罐被他父亲漠视的啤酒递给他母亲。他母亲接过啤酒,拉开拉环,啤酒罐发出挑衅的“扑哧”声。她从来没有喜欢过啤酒,可她还是把它凑到了嘴边。“给我喝一口,”福斯特乞求,把啤酒从她手里拿过来,喝了一大口。他把啤
38、酒罐递给他的前妻。“谢谢你来帮忙。”她说“和汤米说句话,”她毫无征兆地低声加了一句,再次阻挡了福斯特离去的脚步,“他心里可比看上去的样子难受多了。”“他晃荡一整天了,”汤米的哥哥抱怨道,一直在摆弄那些老玩意儿,现在倒好,没时间去废品收购站了。”在室外,汤米正在捡那些掉在卡车外面的零七八碎。福斯特抓起一把给汤米看,“你还记得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干什么用的吗?”“连环漫画乐透,”男孩毫不犹豫地说,他盯着父亲手掌里的那些零碎,眼睛里闪着旧日的光芒。尽管福斯特个头更高,但是男孩的肩膀更宽,且身体还处在发育期。“想和我一起开车去废品收购站吗?”汤米问。“我很想陪你去,但我得走了。”福斯特也一样,还有崭新的生
39、活在前面等着。不过站在这些彻底被遗弃的家当上,福斯特感到自己走错了一步棋,陷于被动,如果还不是走投无路的话。他想起他曾经是怎么开始教这孩子下棋的,但在看着儿子输掉的伤感中那低下的毛茸茸的脑袋,眉头紧皱地盯着被圈困的国王授课便结束了。福斯特把几个游戏筹码扔到卡车上,它们蹦跶了几下,安静下来。“感到沮丧吗?”他问儿子。“没,”孩子答道,又改口说,“有一点。”看着父亲挥手告别,汤米又补充道,“只要花20分钟就回来了。”尽管肩膀很宽,汤米的下巴还没长胡子,在浓密的眉毛间,还隐约可见一丝婴儿般困惑茫然的痕迹和那种快哭了的皱纹。“好吧,”福斯特说,“你赢了。我跟你一起去,我会保护你的。”12. 下列对小说
40、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清理阁楼喝酒话别一一小儿依恋答应儿子,福斯特的形象在情节发展中逐渐立体丰满。B. 小儿子汤米面对破碎的家庭,内心很难过,留恋过去温馨的家庭生活,这从他对待旧玩具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来。C. 小说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D. 前妻“再次阻挡了福斯特离去的脚步”,一方面是想让福斯特安慰小儿子,更重要的是她对福斯特还有感情。13. 福斯特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4. 小说的结尾独具匠心,请结合文本探究结尾的妙处。【答案】12. D 13. 善良,有爱心。他过去
41、总能把用不着的东西送到孤儿院。有责任心。旧玩具记载着他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尽心尽责,当小儿子心里难受时,他再次担起父亲的责任。有恋旧情怀,但勇于迈向新生活。离婚后没有灰心丧气,积极迎接新生活。 14. 照应小说标题,使福斯特要离开的情节峰回路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福斯特最后答应儿子的请求,进一步丰富了他勇于担当父亲责任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结局温暖人心,深刻地表明了爱的主旨:父母虽然离异,但给孩子的爱依然存在。【解析】【12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人物的分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42、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分析错误,原文:“和汤米说句话,”她毫无征兆地低声加了一句,再次阻挡了福斯特离去的脚步,“他心里可比看上去的样子难受多了。”可知他前妻只是让他安慰小儿子,“更重要的是她对福斯特还有感情”于文无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等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
43、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本题要求“福斯特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回归原文找相应的内容。如,他前妻的话“过去你总能把这样的玩意儿送给孤儿院”体现他善良,离婚还帮他前妻搬家,足以体现有爱心。旧玩具记载着他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尽心尽责,当小儿子心里难受时,他再次担起父亲的责任,“好吧,福斯特说,你赢了。我跟你一起去,我会保护你的”,陪小儿子去废品收购站,体现他的责任感,担当,对孩子的爱。从“不过站在这些彻底被遗弃的家当上,福斯特感到自己走错了一步棋,陷于被动”“福斯特在俯视下面时发现了自己忧郁的原因:他还没玩够这些玩臭,但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和他玩了”这些语句可知福斯特怀恋过去的时光。从搬家结束时
44、福斯特几次提到走,“算了,我还是走吧”“我很想陪你去,但我得走了”可知,他离婚后没有灰心丧气,福斯特也一样,还有崭新的生活在前面等着,表现他敢于面对新生活,积极迎接新生活。由此可整理出答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尾段作用能力。探究小说尾段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以及读者几个方面探究。情节上: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使情节更完整;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人物形象上: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鲜明。主题上:卒章显志(揭示主旨);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读者: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等。本题可以从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结构上,
45、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很想陪你去,但我得走了”“看着父亲挥手告别,汤米又补充道,只要花20分钟就回来了”“好吧,福斯特说,你赢了。我跟你一起去,我会保护你的”,起初福斯特要离开,没答应小儿子的请求,但结尾处又答应了小儿子的请求,情节峰回路转,但又合情合理,因为与“他想起他曾经是怎么开始教这孩子下棋的,但在看着儿子输掉的伤感中那低下的毛茸茸的脑袋,眉头紧皱地盯着被圈困的国王”情节相照应,并且最后 “好吧,福斯特说,你赢了。我跟你一起去,我会保护你的”,体现了一个做父亲的担当、责任,也照应标题,使福斯特的形象更加丰满,丰富了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好父亲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也更深刻地表明
46、了爱的主旨:父母虽然离异,但给孩子的爱依然存在。据此可得出答案。【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
47、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小说结尾类型:以结局为结尾,以景物描写作结,以人物心理描写或行为神态描写作结等。方法指导:一、小说不同结局的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先答出哪些是意料之外的(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效果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答在情理之中的部分。即答“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点出文章中的伏笔来。(2)悲剧结局的答题术语和角度。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