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87967       资源大小:96.43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1、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传统手工艺是民众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诉求,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具有_的地位。然而,民众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_的生存危机。由于传统手工艺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其他文化要素_,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应运而生。A. 举重若轻 史无前例 唇齿相依B. 举重若轻 前所未有 相得益彰C. 举足轻重 史无前例 相得益彰D. 举足轻重 前所未有 唇齿相依【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

    2、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选段摘编自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举重若轻:举重的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语境中说的是地位重要,此处应选“举足轻重”;史无前例:指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即前所未有。前所未有: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前所未有”比“史无前例”语气轻,适用范围较广,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前所未有”;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相

    3、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语境中说的是两者关系密切,应选“唇齿相依”。故选D。【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我们走完老街在一家茶楼坐下时,透过拉起的窗户 ,我能望见_,_,_,_,_,_。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再远一些,

    4、便可望见老街上的房屋。有棵高高的柳树越过石桥赤脚站水里,笑嘻嘻地看着流水。上面匍匐着一些绿色藤萝护城河上的灰色拱形石桥它就仿佛是一个淘气的少年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该段摘编自迟子建散文选集第107页鲁镇的黑夜与白天。本题是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分析,该段文字叙述了“我”透过窗户望见的景物。它们由近及远分别是“石桥”“藤萝”“柳树”“房屋”等。由第句中的“越过石桥”,可以推断不放在第一句,排除B项、D项;第句中的“

    5、它”指代第句中的“柳树”,第句中“赤脚站水里”等内容是第句中“淘气”的表现,所以三句紧密相连,进而排除A项。故选C。3.下列诗词与所描绘的传统节日,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A. 七夕 中秋 重阳 端午B. 中秋 七夕 端午 重阳C. 中秋 七夕 重阳 端午D. 七夕 中秋 端午 重阳【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诗句意思,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所描绘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

    6、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月明”“秋思”暗指中秋。参见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社郎中。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穿针”晒指七夕,参见唐罗隐七夕。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有划龙舟与祭龙,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艾符”即艾草和驱邪符,暗示端午,参见唐殷尧著端午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因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而九在古代为阳数,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

    7、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自古便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插茱萸”暗指重阳,参见宋宋祁九日置酒。故选B。4.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 人生既要坚守传统,也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有所得。B. 人如果不努力创新,而只固守旧套路,可能落于人后。C. 我们应该按套路出牌,否则会遭到周围人的指责。D. 我们不仅要自己坚守传统,还要提醒身边的人不忘初心。【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为漫画寓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读画画结构(包括文字),一只挥汗如雨不停地朝瓶里衔着石子的乌鸦忽然发现,身边的另一只乌鸦正优哉地将

    8、一根吸管探入水中喝水。大为惊讶的它冲着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叫道:“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其次,联系现实,分析寓意,这幅漫画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后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横式“固化”,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最后,分析比较选项与以上分析的吻合度。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裴村记顾炎武呜呼!自治道愈下,而国无强宗。无强宗是以无立国,无立国是以内溃外畔,而卒至于亡。然则宗法之存,非所以扶人纪而张国势者乎!余至闻喜县之裴村,拜于晋公之祠。问其苗裔,尚一二百人,有释耒

    9、而陪拜者。出至官道旁,读唐时碑,载其谱牒世系。登陇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数十人。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于唐。而河中为唐近畿地,其地重而族厚。若解之柳、闻喜之裴,皆历任数百年,冠裳不绝;汾阴之薛,凭河自保,于石虎、苻坚割据之际,而未尝一仕其朝;猗氏之樊、王,举义兵以抗高欢之众。此非三代之法尤存,而其人之贤者,又率之以保家亢宗之道,胡以能久而不衰若是?呜呼!此治道之所以日趋于下,而一旦有变,人主无可仗之大臣,国人无可依之巨室,相率奔窜以求苟免。是非其必至之势也与?是以唐之天子贵士族而厚门荫。盖知封建之不可复,而寓其意于士大夫,以自卫于一旦苍黄之际,固非后之人主所能知也。予尝

    10、历览山东、河北,自兵兴以来,州县之能不至于残破者,多得之豪家大姓之力,而不尽恃乎其长吏。及至河东,问贼李自成所以长驱而下三晋之故,慨而伤之。或言曰:“崇祯之末,辅臣李建泰者,曲沃人也。贼入西安,天子临朝而叹,建泰对言:臣郡当贼冲,臣请率宗人乡里出财百万,为国家守河。上大喜。命建泰督师,亲饯之正阳门楼,举累朝所传之御器,而酌之酒,因以赐之。未出京师,平阳太原相继馅,建泰不知所为。师次真定,而贼已自居庸入矣。”此其人材之凡劣,固又出于王铎、张濬之下。而上之人无权以与之,无法以联之,非一朝一夕之故矣。乃欲其大臣者以区区宰辅之虚名,而系社稷安危之命,此必不可得之数也。周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五曰

    11、宗,以族得民。”观裴氏之与唐存亡,亦略可见矣。夫不能复封建之治,而欲藉士大夫之势以立其国者,其在重氏族哉!其在重氏族哉!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立国是以内溃外畔 畔:背叛B. 而河中为唐近畿地 畿:门槛C. 而不尽恃乎其长吏 恃:依靠D. 而欲藉士大夫之势以立其国者 藉:借助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考察和深刻思考,认为强大的宗族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B. 裴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村民讲礼义,人才辈出,曾经作出过特别的历史贡献。C. 山东、河北等州县,虽处于动荡年代,但并没有变得破败,全都依靠宗族百姓的支持。D

    12、. 考察裴氏和唐朝共存共亡的事实,可以明白要立国治国就得重视士大夫和宗族的力量。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非三代之法尤存,而其人之贤者,又率之以保家亢宗之道,胡以能久而不衰若? (2)乃欲其大臣者以区区宰辅之虚名,而系社稷安危之命,此必不可得之数也。8. 氏族有哪些重要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答案】5. B 6. C 7. (1)这不是三代之法还存在表现,而那些贤能的人,又率领同族这人保护家庭庇护宗族,凭什么能够像这样长久而不衰退呢?(2)(君王)却想要大臣凭小小的宰辅虚名,担当国家安危的重任,这一定找不到好的方法。 8. 团结族人,维护人伦,保疆固土,护持国运(势)。

    13、【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畿”,结合“河中”“其地重而族厚”等分析,“门槛”错误。应该是国都的四周。句意:河中府是唐代靠近京畿的重地。故选B。【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

    14、全都依靠宗族百姓的支持”错,第五节是“不尽恃乎其长吏”,不完全依靠国家官吏。故选C。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5、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此”,代词,这;“尤”,尚且、还;“其”,代词,那些;“其人之贤者”(定语后置句);“之”,代词,他们;“以”,连词,来;“亢宗”,庇护宗族;“之”,助词,的;“以”,介词,凭借;“而”,连词,表转折;“若”,像;“是”,代词,这样。(2)补充句首主语“君王”;“乃”,连词,表转折,却;“其”,代词,那些;“以”,介词,凭借;“区区”,小小的,(人或事物)不重要;“之”,助词,的;“而”,连词,表转

    16、折;“系”,联系、关联;“社稷”,指国家;“命”,此处意译为重任;“此”,代词,这;“数”,方法、技艺;“此必不可得之数也”(判断句)。【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氏族有哪些重要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问其苗裔,尚一二百人,有释耒而陪拜者。出至官道旁,读唐时碑,载其谱牒世系。登陇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数十人”分析,氏族可以团结族人,维护人伦。结合“若解之柳、闻喜之裴,皆历任数百年,冠裳不绝;汾阴

    17、之薛,凭河自保,于石虎又率之以保家亢宗之道,胡以能久而不衰若是”“州县之能不至于残破者,多得之豪家大姓之力”分析,氏族可以保疆固土,护持国运(势)。【点睛】参考译文:唉!自从国策每况愈下,国家没有强大的宗族。没有强大的宗族就无法立国,无法立国因此就会内部溃败外部背叛,最终趋向灭亡。既然这样,那么宗法的存在,难道不是用来护持做人的纲纪准则、增强国家运势的吗?我到闻喜县的裴村,祭拜晋公祠。寻问他的后代,尚有一二百人,有的人放下农具陪同我一起祭拜。走到官道边,读到唐时的石碑,石碑上记载着裴氏家族的先后世系。登上田陇远望,十里之内山岳坟墓相连。那些姓名、官爵可考的尚有一百多人。近古氏族繁盛,没有能超过

    18、唐的。河中府是唐代靠近京畿的重地。这里占据地利、望族频出。若解的柳氏、闻喜的裴氏,都先后历经几百年,人丁兴旺绵延不绝。汾阴的薛氏,依河自我保全,在石虎、符坚割据一方之时,没有一个人在朝中任职,猗氏的樊、王二人,举起义旗率领义兵抗击高欢的部众。这不是三代之法还存在的表现,而那些贤能的人,又率领同族这人保护家庭庇护宗族,凭什么能够像这样长久而不衰退呢?唉!这正是国策之所以每况愈下的原因,而一旦发生变故,国君没有可以仰仗的大臣,人民没有可以依靠的世家大族,相继奔走逃窜,以求苟且免于灾祸,这难道不是他们必然的趋势吗?因此唐朝的君王厚待士族和族人。君王们懂得封邦建国不可能再次出现,就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士大

    19、夫,一旦事有变化能够自我保卫,这本来就是后代君王所能明白的。我曾经在肴山以东、黄河以北广泛游览,自从战火暴发以来,州县没有变得残破,大多靠了豪家大姓的力量,却不完全依靠国家官吏。到了黄河以东,寻问李自成军队能够长驱而下三晋的原因,悲慨而伤感。有人说:“崇桢末年的辅臣李建泰,是曲沃人。李自成军队攻入西安,皇帝临朝叹息,建泰进言说我的郡县可以阻挡他们的进攻,我请求率领族人乡亲捐出百万钱财,为国家守住山河。皇帝非常高兴。命令建泰都督军队,亲自在正阳门楼设宴为他饯行,举起历朝传下的御器,斟满酒,并赐予给他。建泰还没有离开京城,平孙太原相继沦陷,建春不知干什么好。军队驻扎在真定,而李自成的军队早已打进了

    20、居庸关。”这个人才能平庸低劣,本来连工铎、张濬都不如。而皇上又没有授权给他,没有方法跟他相联,这并不是短时间的缘故。却想要大臣凭小小的宰辅虚名,担当国家安危的重任,这一定找不到好的方法。周朝官员太宰用九项政治措施联缀万民,不便其离散,五种可以效仿的方法使同宗同族百姓生活在一起。考察裴氏和唐朝共存共亡的事,可以明白一些大略。不能恢复封邦建国的治理方法,却想借士大夫的力量来立国治国,一定要重视氏族的作用,一定要重视氏族的作用!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杜甫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谁能解

    21、金印,潇洒共安禅。9. 请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10. 尾联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9.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莺、花、世界、楼阁、山巅);运用拟人修辞(“随”“寄”);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近到远)。 10. 运用反问手法,“谁能”正是“不能”,诗人虽然一生无所得,但仍不能脱离官场去学佛。说明他仍满怀抱负,想得到朝廷重用。【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时空角度等。“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沿途所见,无处不春

    22、光大好,莺花随路、啼香伴人。选取景物,移步换景,铺陈描摹。而惠义寺那巍峨壮观的“楼阁”,就飞耸在山巅之上,运用拟人修辞。【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好

    23、佛好禅的人不少,上至朝廷部院,下至州县,没有谁不常到寺院来祈祷,或参学一些佛理,并习练一些修行方法。但这仅仅是一种从外面的欣赏而已,并没有真正进入佛门,在座诸公,谁敢于把自己的“金印”解下,辞官解籍,再遁入空门。没有,世人终究是舍不得那个“金印”。若真的舍得下,那么大家一起共同“安禅”,才真正是“潇洒”得很。运用反问手法,说明他仍满怀抱负,想得到朝廷重用。【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

    24、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名句名篇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 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3) 风急天高猿啸哀,_。(杜甫登高)(4) 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5)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 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5、已亥杂诗)(7) 道之以德,_,有耻且格。(论语为政)(8) _,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书斋对联)【答案】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清荣峻茂 (3). 渚清沙白鸟飞回 (4).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5). 卷起千堆雪 (6). 落红不是无情物 (7). 齐之以礼 (8). 删繁就简三秋树【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鳝”“峻”“渚”“齐”“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

    26、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山水李广田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万里好景一望收,是只有生在平原上的人才有这等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

    27、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他们在凡有积水的地方作种种游戏,即使因而为父母所责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

    28、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有远远从山里来卖山果的,他们就爱探访山里有什么奇产。曾经去过远方的人回来惊讶道:“我见过山,我见过山,完全是石头,完全是石头。”于是听话的人在梦里画出自己的山峦。他们看见远天的奇云,便指点给孩子们说道:“看啊,看啊,那像山,那像山。”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他们在这块地面上种树木,种菜蔬,种各色花草,种一切谷类,他们用种种方法装点这块地面。多少世代向下传延,平原上种遍了树木,种遍了

    29、花草,种遍了菜蔬和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是梦想,也就是梦吧,因为他们仿佛在前生曾看见些美好的去处。他们想,为什么这块地方这么平平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些高低呢。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天地。你也许以为这块平原是非常广远的吧,不然,南去三百里,有一条小河,北去三百里,有一条大河,东至于海,西至于山,俱各三四百里,这便是我们这块平原的面积。这块地面实在并不算广漠,然而住在这平原中心的我们的祖先,却觉得这天地之大等于无限。我们的祖先想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改造他们的天地,于是他们就开始一件伟大的工程。农事之余,是他们的工作时间

    30、,凡是这平原上的男儿都是工程手,他们用锨,用锹,用刀,用铲,用凡可掘土的器具,南至小河,北至大河,中间绕过我们祖先所奠定的第一个村子,他们凿成了一道大川流。我们的祖先并不曾给我们留下记载,叫我们无法计算这工程所费的岁月。但有一个不很正确的数目写在平原之子的心里:或说三十年,或说四十年,或说共过了五十度春秋。先生,从此以后,我们祖先才可以垂钓,可以泅泳,可以行木桥,可以驾小舟,可以看河上的云烟。你还必须知道,那时代我们的祖先都很勤苦,男耕耘,女蚕织;所以都得饱食暖衣,平安度日,他们还有余裕想到别些事情,有余裕使感情上知道缺乏些什么东西。他们既已有了河流,这当然还不如你文章中写的那么好看,但总算有

    31、了流水,然而我们的祖先仍是觉得不够满好他们还需要在平地上起一座山岳。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他们用大车,用小车,用担子,用一切可以盛土的东西,运村南村北之土于村西,他们用先前开河的勤苦来工作,要掘得深,要掘得宽,要挖掘出来的土都运到村庄的西面。他们又把那河水引入村南村北的新池,于是一曰南海,一曰北海,自然村西已聚起了一座十几丈的高山。然而这座山完全是土的,于是他们远去西方,采来西山之石,又到南国,移来南山之木,把一座土山装点得峰峦秀拔,嘉树成林。年长日久,山中梁木柴薪,均不可胜用,珍禽异兽,亦时来栖止,农事有暇,我们的祖先还乐得扶老提幼

    32、,携酒登临。南海北海,亦自鱼鳖蕃殖,频藻繁多,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先生,你看我们的祖先曾过了怎样的好生活呢。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你也许会问我:祖先的工程就没有一点影子,远古的山水就没有一点痕迹吗?当然有的,不然这山水的故事又怎能传到现在,又怎能使后人相信呢。这使我忆起我的孩提之时,我跟随着老祖父到我们的村西这村子就是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子,我那老祖父像在梦里似的,指点着深深埋在土里而只露出了顶尖的一块黑色岩石,说

    33、道“这就是老祖宗的山头。”又走到村南村北,见两块稍稍低下的地方,就指点给我说道:“这就是老祖宗的海子。”村庄东面自然也有一条比较低下的去处,当然那就是祖宗的河流。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12.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开篇以“平原之子”近乎嫉妒的口吻奚落了江南山水的“不可爱”之处,实则意在以抑达扬,激发读者的思考。B. 与描写江南山水的文章中常见的夸饰不同,作者以纪实的笔法叙写了平原上悲欢喜忧的现实,平实中自有勾人心魄处。C. 本文与一般的写景状物散文不尽相同,阅读时可将

    34、其看作一篇借漫谈山水来唤起人们关注和召回人生本真的哲理散文。D. 本文在构思上颇具匠心,时而描摹现实,时而追溯历史,使文章摇曳多姿,便于表现作者情感上的微妙变化。13. 请简要概括平原上孩子们的生活状态。14. 请简要探究本文在行文上的特点。【答案】12. B 13. 物质上:居住环境平平无奇,水资源匮乏。精神上:内心寂寞,娱乐生活较少,孤陋寡闻,向往山水。 14.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文章将对现实的描摹与对历史的追溯穿插,使行文灵动,引人入胜。叙事角度: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互叙事,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情感交流,易感染读者。行文线索:文章双线索并行,巧妙穿插平原上的生活及作者对平原的

    35、情感变化,使行文更紧凑,情感真挚动人。文体特点:形散神聚,本文围绕“山水”说古论今,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与描写江南山水的文章中常见的夸饰不同”错误。作者叙写历史上的传奇故事,先祖们在平原上据土造山,引水成海,而后“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也明显带有夸饰成分。故选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

    36、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简要概括平原上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

    37、答。结合“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分析,平原上孩子们居住环境平平无奇,水资源匮乏。结合“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

    38、平原之无边”分析,平原上孩子们内心寂寞,娱乐生活较少,向往山水。【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行文特点,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行文结构:前呼后应、作铺垫、埋伏笔、浑然天成等。行文语言:行云流水、简洁洗练、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清新质朴等。行文技巧: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即景生情、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结合“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

    39、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等分析,文章将对现实的描摹与对历史的追溯穿插,虚实结合。结合“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等分析,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互叙事,易感染读者。结合“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

    40、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等分析,文章双线索并行,围绕“山水”说古论今,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写字梁实秋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

    41、的位置,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勤苦。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地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这样恶作剧还不够,有的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这原理是和武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身轻似燕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如果练字的时候笔管上驮着好几两重的金属,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得心应手了。写一寸径的大字,也有人主张用悬腕法,甚至悬肘法,写字如站桩,挺起腰板,咬紧牙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这种姿态中写出来的字,据说是能力透纸背。现代的人无须受这种折磨。“科举”

    42、已经废除了,只会写几个“行”“阅”“如拟”“照办”,便可为官。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以应酬问世,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当作一种艺术看,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因为字是艺术,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类的说数,其效用也就和“新诗作法”“小说作法”相差不多,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

    43、的端庄凝重,才和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在“文字国”里,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长,且常用错了地方。譬如,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给当铺酱园写写招牌,最不济也可以给煤栈写“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题诗,改写春联或“抬头见喜”就合适得多。有的人写字技术非常娴熟,在茶壶盖上写“一片冰心”是可以胜任的,却偏爱给人题跋字画。中堂条幅对联,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写的,不过悬挂的地点应该有个分别,有的宜于挂在书斋客堂,有的宜于挂在饭铺理发馆,求其环境配合,气味相投,如是而已。“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

    44、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心经”就有困难。字写得坚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笔墨纸砚,对于字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气势磅礡,一气呵成,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吓人。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写字的人有瘾,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

    45、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如果字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腿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不同角度逐层展开,既有趣闻枚举、知识点拨,也有人生世相的勾勒,既让读者长见识,又给人审美雅趣。B. “写字”在古代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到了现代已日渐式微,渐渐蜕变成“国粹”了。C. 文章列举写字人不能用其长的种种弊病,语带提醒和规劝,可见作者雅正的书艺识见。D. 末段对“爱写扇子瘾者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的情状进行勾画及点评,这个“瘾”可以理解为“痴迷”和“热爱”。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夹叙夹议,首段叙写

    46、老师教学生写字的种种恶作剧,语言凝练,同时阐释“恶作剧”背后的原理,要言不烦。B. “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句运用比喻、夸张,强调字体与个性的关系,言过其实中风趣横生。C. 第三节举例子从反面论证“写字各有用途”但“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长”乃至“常用错”的弊病。D. “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心经就有困难”为了证明“善书者不择笔”的说法未必完全正确。17. 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字一道,渐渐要变成国粹”的原因。【答案】15. D 16. C 17. 现代人不愿经历勤苦地练字训练:写字的人常把自己的长处用错地方;写字的人常用错工具也不讲究技巧;写字的人修养

    47、不够。【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这个瘾可以理解为痴迷和热爱”错误。结合“写字的人有瘾,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分析可知,这里的“瘾”应该是种“不良的癖好”,这里含有一种反讽的意味。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