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88539       资源大小:70.9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1、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2)位卑则足羞,_。( )师说)(3)柳永八声甘州中“_,_”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答案】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2). 官盛则近谀 (3). 韩愈 (4). 是处红衰翠减 (5). 苒苒物华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

    2、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穿、盛、谀、苒、休等词,都要格外留意。2.按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_A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C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D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_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B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

    3、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C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答案】 (1). C (2). 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1)A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

    4、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此处是同学,不合语境。B项,“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此处是劝告不要惹是生非,不合语境。C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此处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D项,“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意思是不能和生命只有一个季节(夏生夏死)的小虫子说冰是

    5、什么样的,因为它受限制于时令而不能理解;不能和井里面生活的青蛙,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空间限制自己不了解。此处指方案被领导否定,不合语境。故选C。(2)A项,“既往不咎”指对别人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此处用于称学生针对自身的过错,用错对象。C项,“见谅”是请求别人原谅自己的谦辞,此处用于称原谅别人,用错对象。D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此处用于称对别人的帮助,用错对象。故选B。【点睛】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

    6、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 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 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小议“伪善”陈家琪知道恶而为恶,或故意为恶,这并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伪善”。真正的“伪善”,就是把出于自己主观意图的行为理解为对恶的铲除或消灭,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我们选两个古今中西最有代

    7、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分析一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要这样行动,就像你行动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主观意志可以成为行为的客观性法则。前面是孔子的,后面是康德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个“己”字,都只在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的纯正,使一切行为本身从一开始就“出于义务”,而不是“合于义务”。“做买卖童叟无欺”,要“出于义务”,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合于义务”。其实,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确信要求“合于义务”要远好于对“出于义务”的要求。或者说,赚钱是对的,但要有制度和规则,使那些在行为上总是“合于规则”的人总能赚到钱,越“合规则”就越发财,而违反

    8、规则就一定让你人财两空。客观化的规则越强硬,越普遍,就越好。当然,规则总是人“出于义务”而制定的,一旦制定出来,就不管你的行为出于什么动机了,只管行为本身是否“合于规则”。做买卖你“童叟无欺”是不是出于义务,没有人管你;但时间长了,因为越合于规则就越能赚钱,“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 “伪善”就是只强调从行为动机上要求人,然后相信只要动机上纯正了,行为本身也就一定是善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就一定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黑格尔由此概括出“伪善”的四个形式

    9、化规定:第一,意图上的善决定一切,于是所有行为批斗老师,烧书,砸烂旧世界,就都是对的,这叫从动机上把自己的恶解释为善。第二,用外在的原因解释别人的动机,于是既可以把别人的善行解释成恶行,也可以把对方的恶行解释为善行;出身、历史、经历、看了什么书、听了谁的话等等都可以成为解释的理由。第三,盖然论。到底什么样的动机是善、是恶,是出于义务,最后只有靠权威的认定;于是有多少权威,也就有了多少必须“出于义务”的行为动机;权威也就是统治者的意志,大家无形中养成了“听话”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作风,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代替了概念与逻辑上的论述。第四,善与恶的界限终于消失了,人们各自选择自己的行为,然后好话说尽,坏事

    10、做绝。无数的人由“坏人”变成好人,又有无数身居高位的“好人”变成了坏人,如此反复,终于使善恶不再有任何客观的标准,剩下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与选择。大家也就只习惯于从道德上(也就是从动机上)对诸如三聚氰胺、毒疫苗之类的事进行谴责,而这些谴责既无效也无力,因为你只会把问题归结为道德、动机、良知、信念等主观因素,而所有应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善恶之别,只能等待着权力意志的任性解释。现代世界从一个崇尚圣人、君子、英雄、德行、高尚、充满诗意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法律与伦理世界客观化,人们只知做一个守法公民,过平庸、琐碎、乏味生活的时代。在这变化中,沉湎于或自恋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情感是一回事,如何让这种道德情感通过法规而

    11、具有了特殊性的规定性,从而寻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安宁与闲暇,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我们这代人,五十年前,“文革”开始时,从内心到外在过的都是一种英雄、道德、崇高、让信念充满诗意的生活,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种种灾难,包括那么多人的死亡与对文物古迹的极其彻底的、可怕的破坏一无所感或毫不在意。五十年后的年轻人呢?他们可知道五十年前所发生过的一切?他们可从理论上对道德与政治、法治与权利的关系做过思索?作为一个在高校中已经工作了超过三十五年的老教授,听到对社会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天良丧尽之类的道德谴责时,怎能不忧心忡忡,并在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中不断遭遇着“伪善”的磨难?3. 第段中加点的词“义务”的含义是 。

    12、4. 下列材料能够证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一项是( )。A. 纳粹德国为了提升本国国民素质,消灭清洗被视为劣等民族的犹太人。B. 某个美国公民为了净化美国社会刺杀某色情杂志的创刊人,致其瘫痪。C. 资本家为了赚钱的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D. 上班族为了抓紧时间,在上下地铁时奋勇向前。5. 第段画线句表达的是“伪善”者的观点。下列能反映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所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都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B. 所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都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C. 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D.

    13、 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6. 第到第段引用了孔子与康德的名言,分析其作用。7. 概括本文论证思路。【答案】3. 动机上善的意图/动机的善 4. C 5. D 6. 作者引用的孔子和康德的名言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说明了有很多人认为动机的善最为重要,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将出于义务看得更重要。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于 “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分析议论。 7. 首先解释什么是伪善,然后指出伪善的问题所在,并阐述了合于义务比出义务更重要的观点,接着作者论述了伪善的四种形式及其表现,进一步揭示出了伪善泛滥会造成的恶果。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经

    14、历,引发青年人对于“伪善”、“合于义务”和“出于义务”的现实思考。【解析】【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文本内容“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观意志可以成为行为的客观性法则”“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个己字,都只在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的纯正”分析可知,动机上的善的意图。【4题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

    15、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能够证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一项,A项、B项、D项都是从出于义务,即出于善的动机出发,而最终导致了恶。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

    16、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第段画线句表达的是“伪善”者的观点,A项,与画线句同;B项,与画线句相反,“所有”二字绝对化,不妥;C项,与画线句有交叉或者被包含关系。因此选择D。【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到第段引用了孔子与康德的名言的作用,需要概括名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内容分析作用。结合文本内容“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我们选两个古今中西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分析一下”“其实,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确信要求合于义务要远好于对出于义务的要

    17、求”分析可知,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说明了有很多人认为动机的善最为重要,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将出于义务看得更重要。结合下文内容“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分析,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于 “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分析议论。【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

    18、证。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真正的伪善,就是把出于自己主观意图的行为理解为对恶的铲除或消灭,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黑格尔由此概括出伪善的四个形式化规定”等分析概括,结合最后一节内容分析,主要讲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引发青年人对于“伪善”“合于义务”和“出于义务”的现实思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杨新岚

    19、汪曾祺说过: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11月25号,北海公园菊展开张的日子,我骑着自行车去了老舍故居,想看看那个曾经菊花满地的小院。从当代杂志西行,穿过后拐棒胡同、礼士胡同、报房胡同,12分钟就到了王府井北侧的丰富胡同19号。一个刚学过老舍课文养花的小学生,一大早从海淀赶过来,等着要看这个养花的院子。他应该有点小失望,院中只有玉簪花和水葫芦的绿叶。养花中提到某年夏天,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几天都没有

    20、笑容。这个事故现场应该在前院,已经被封闭成为办公区了。二门里的屏风非常别致,是那种适宜入画的木影壁。北京小院的木影壁不多,二门带木影壁的就更少了,结构精致色块搭配如此和谐别致的影壁全北京更是独一份,配上胡絜青手写的“福”字,小院的画意呼之欲出。北房三间加东西耳房,往来过各界的风云人物。西耳房是老舍写作的地方。院内南墙上的大屏幕刚好响起老舍女儿舒济的声音,说父亲自认是个“写家”,不是作家。老舍认为生命无贵贱之分,自己与写账先生没什么分别,真正的写作就是要领略生命,解释生命,让作品充满生命的气息。院内北房前,两颗柿树正挂满果实,小灯笼般满树悬垂,蓝天下,映在青色的瓦垄和红色的挂檐板上,红中透金。舒

    21、济前些日子告诉我:小院的菊花和丹柿最美,可惜现在只有红柿了。她给我发了一张图,是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画的,题款是:老舍家有菊花见丹柿满树亟图之非闇七十岁。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果真是一样一样的。空中有丹柿,地上有菊花,小院的美是铺天盖地的。叶浅予画的老舍种花图中,花草各异,高下不同,可惜更像是南方人的庭院,没有丹柿小院最美秋天的气势。舒济发我一张图,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拍影像,专门购买了一批独朵花的菊花,这样的菊花是过去家里所栽种的。图中,这一墙一地的菊花挤在窗前,怪不得老舍在屋里写一些字就要出来莳弄一会儿他的花。养了这一地的花,老舍在养花中还说自己不是养花的专家,他更感慨的是养花付出的

    22、劳力和心力:种了一院子的花,猫都没地方玩啦,只能上房。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全家上阵,往屋里要搬几百盆花,第二天再搬出来。一进一出之间,我们知道院中曾经有几百盆盛开的菊花,有一个文人护住百花不让雨打风吹去。舒济发我一张1952年的小院照片,硕大的菊花仪态万方地簇在主人的唇边,单单个头就令人惊叹!可惜是黑白的。舒济好像能感知我的遗憾,又发过来一幅她母亲的工笔重彩菊花图。母亲胡絜青小时候就画画,后来的老师是齐白石和于非闇,秋天家里开过菊展,她的菊花果然清气逼人,色泽淡雅,姿态摇曳。这幅菊花美则美矣,离最美的菊花还有距离。我在故居的西房仔细搜寻院子的老照片,终于看到一组胡絜青画的菊花图。第一图的品

    23、种是贵妃之笑,第二图是金针,第三图为落日熔金,第四图叫帅旗。帅旗是五大名菊之首,有点旗帜飘飘的感觉,金针很形象,落日熔金形态传神,独独贵妃之笑,网上无论如何也搜不出来。胡絜青还画过“玉蟹”“御黄袍”“霓裳羽衣”等名品菊花。老舍在四世同堂里有一段文字: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就成了老舍的住的梦。后来老舍果然住在柿子和菊花的院落中,自己写文,夫人画画,那种日子的过法一直传到儿女身上。舒济在八十多岁的今年,屋里满种花草,逢年过节,两夫妇和子女都要写字作画,把日常的生活过出美意和文气来,着实延续了诗书传家的传统文化。我离开故居的时候,进来一个四五岁的女童,大叫了一声:O

    24、range(橙子)。她妈妈用一口标准的京腔轻声说道:Persimmon,中国话叫柿子。小孩子大概没见过柿子,不懂得柿子的寓意,更不会懂这院中消失的菊花对于一个中国文人意味着什么。在北京的深秋,种一盆菊花,读一些与菊花有关的文字,秋天就不单单是香山的红叶了。8. 分析第段画线句详细叙述去老舍家路程的作用。9. 第段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对此加以赏析。10. 第段中的“铺天盖地”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1. 本文为什么要以“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为题?请加以分析。【答案】8. 表现出作者对去老舍家这段路程的熟悉和左穿右拐前往寻菊的高涨兴致;为下文蓄势;展现老舍故居的地理位置和附

    25、近环境,将之纳入老北京胡同风貌之中,突出其“北平味”。 9. 实写院内蓝天下两棵柿树挂满红色果实;虚写工笔画大师笔下老舍家的满树丹柿。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柿子互相映衬,虚实相生,使丹柿的形象更加鲜明;时空交叠,开拓意境,渲染出作者沉浸于柿树依旧的喜悦之情,也勾起人们对曾经的菊花美景和小院生活的想象。 10. 运用夸张,形象地展现了小院曾经空中满树丹柿、地上遍地菊花的繁盛之态,突出其最美秋天的气势,表现出老舍家当年满种菊花丹柿的院落之美给“我”的震撼。 11. 交代本文的线索,以之串联起对老舍故居游览过程的叙述、老舍家生活和追求的介绍以及相关景物、照片、图画的描写;名为“寻最美的菊花”,实则象征寻

    26、找回味那诗意而富有生命气息的北平生活、清雅的文人情怀和诗书传家的文化传承,表现出作者对此的留恋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没落的含蓄批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要先看清它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各不相同。其次分析该段在内容以及主题方面的作用。从内容方面考虑,划线句子所处的这一段的第一句,作者说“11月25号,北海公园菊展开张的日子”,可以看出作者去老舍故居欣赏菊花的迫切心情,而老舍故居所处地如此复杂但作者又如数家珍,突出了这种迫切的心情;从结构方面考虑,将老舍胡同放在各条

    27、“胡同”之间突出了菊花,又与下文老舍先生的评论“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就成了老舍的住的梦”项呼应,为下文赞美北方菊花的韵味做铺垫;从读者方面考虑,这样复杂的位置描写也激发了读者想看看那个曾经菊花满地的小院的兴趣。据此组织答案即可。【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侧重考查“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运用。首先明确虚实结合的含义,“实”就是实写,即对人、事、景、物的直接描写,而“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使主题表达更丰富。第段主要描写老舍院子里的红柿,这是实写,“蓝天下,映在青色

    28、的瓦垄和红色的挂檐板上,红中透金”,已经是绝美的景致;但“小院的菊花和丹柿最美”, 图中的柿子是虚写,这引发了对曾经丹柿之美的遐想。如此虚实相生,突出的是对老舍故居美景的喜爱。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鉴赏能力。此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主要为:回答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说明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描写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第段是承接了第段对小院柿子的描写,“两颗柿树正挂满果实,小灯笼般满树悬”写出了眼前柿子树的果实累累的场景,而曾经的丹柿之景更胜一筹,再加上地上盛开的几百盆菊花,热烈之景带给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29、这句话中的“铺天盖地”虽有夸张之处,但却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小院曾经的美丽和热闹,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据此组织答案即可。【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回答时可分四步: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从结构方面分析,题目“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概括了文章所写的内容,串联起所选的丰富的材料,是文章的线索;从内容方面分析,文章看似在写对菊花的寻觅,实际是在写对老舍以及老舍所代表的那一个时代

    30、的文化精神的寻觅,“舒济在八十多岁的今年,屋里满种花草,逢年过节,两夫妇和子女都要写字作画,把日常的生活过出美意和文气来,着实延续了诗书传家的传统文化”“更不会懂这院中消失的菊花对于一个中国文人意味着什么”这些语句中的“美意和文气”“传统文化”“中国文人”传达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探究标题的作用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三、诗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临江仙(五代) 牛希济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31、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注】飐:风吹物使其颤动 君山:湖南岳阳市西南800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参然:参差不齐的样子。罗浮山:在广东惠州,为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12. 下列关于作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标题看应是一首词B. 从相对整齐的句式看应是古体诗C. 从标题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D. 从写作的对象看是一首咏物词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慷慨激昂B. 深沉含蓄C. 清新明丽D. 明快简洁14. 扣住“一点”,赏析“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两句。【答案】12

    32、. A 13. C 14. 运用衬托手法极写洞庭湖之大。/在浩淼的洞庭烟波中,君山就如一点凝固的烟雾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中。以“一点”言君山之极小,以此衬托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古体诗”错误,应该是“词”;C项,“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词牌和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关系;D项,“咏物”错误,应该是“写景”。故选A。【13题详

    33、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诗歌的风格,通过词的内容和用语可知属于“清新明丽”,故选C。【14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词的前句描写秋日天气晴好,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泛着波浪。后句写处于茫茫洞庭湖中君山极其渺小,似一点凝烟,似有似无,时隐时现,如若不是晴天几乎难寻

    34、踪迹,由此衬托出湖的广阔无边。【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四、文言文阅读1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

    35、,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

    36、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傅子曰:巧许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不厌其密_信矣_(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_A有益 B渐渐 C更加 D增加子诚直臣_A只是 B正义 C正直 D爽快(3)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B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

    37、不可。C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D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4)第段画线句“果得其情”中“情”指是_。(5)将第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6)依据全文,简析刘晔的性格特点。【答案】(1)“厌”通“餍”,满足;确实。(2)DC(3)B(4)“情”是指刘晔并不真正忠心,而是顺势迎合皇帝意向的心态(情况)。(5)凭刘晔的聪明智慧和权术计谋,如果能坚守道德和仁义的立场,以忠信为行为准则,即令是古代的德才朝著的人,又有谁能比得上他!(6)巧诈不诚,独任才智,一意逢迎,不行德义,不讲忠信。【解析】【详解】(1)本

    38、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本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厌”可联想“何厌之有”中“厌”的解释,解释为通“餍”,满足。“信”可联想“信可乐也”中“信”的解释,解释为“确实”。(2)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本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益”所涉及的语境是“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大意是经常担心睡迷糊了泄露机密,增加我的罪过。这里“益”据推测可解释为“增加”。

    39、故选D。“直”所涉及的句子是“子诚直臣”,大意是说你确实是个()的大臣,这里可揣测为“正直”。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这段话中“入与帝议则日可伐”与“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句式对称,根据理解原句中的“出”领起句应该单独成句,是“出朝”的意思,故应在“伐”后断句,排除ACD。故选B。这段话翻译为:刘晔入宫与魏明帝谈论此事则说“可以举兵”。而出宫与朝臣谈及此事,却说“不可出兵”。(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

    40、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果得其情”大意是果然发现刘晔在迎合取巧,这里的“情”应是指前面“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也就是用办法去考验刘晔,发现其并非真正的忠心,他揣测皇上的意图而一味的奉承迎合。(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

    41、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注意以下词语:“明智”,聪明智慧;“权计”,权术计谋;“居”,坚守;“上贤”,指德才朝著的人;“加”,比得上。(6)本题考查对文中主人公道德品质、人物形象的探究能力。考生应找出主人公所经历的事迹,认真理解的基础上探究其品质,另外也需要注意文中直接出现的展现其品质的句子。据原文“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可知,他入宫与魏明帝谈论此事则说“可以举兵”。而出宫与朝臣谈及此事,却说“不可出

    42、兵”,由此可见其巧诈不诚;据原文“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可知,明帝考验刘晔,果然发现刘晔在迎合取巧,由此可见他一味逢迎皇帝;据原文第四段“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可知,他不行德义,缺乏忠信,独任才智。【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43、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 曹魏帝国高级咨询官(侍中)刘晔,十分受到皇帝曹叡的亲近尊重。曹叡打算攻击蜀汉帝国,政府官员一致反对。刘晔晋见曹叡时,却表示赞成。但是出宫后跟文武百官讨论时,则跟大家的立场一致,表示反对。刘晔有胆量,有见识,言之有物,无论正面反面,都有理论的跟事实的根据。中央禁军总监(中领军)杨暨,也是曹叡亲信,对刘晔也十分亲近尊重,坚决反对出军。杨暨每次去皇宫晋见皇帝出来,一定拜访刘晔,刘晔就向他分析不可出军的原因。后来,杨暨跟曹叡讨论此事,恳切劝阻,曹叡说:“你是一介书生,怎么懂得军

    44、事?”杨暨说:”我的话固然没有分量,可是刘晔是先帝(曹操及曹丕)时的智囊,他也认为不可出军。”曹叡说:“怪了!刘晔在我面前,却是认为可以出军。”杨暨说:“我可以跟他当面对质。”于是,曹叡召见刘晔,询问刘晔的意见,刘晔闭口不答。 后来,刘晔单独晋见,抱怨曹叡说:“攻击一个国家,是一个重大事件。我能够参与这个重要的密谋,连睡觉时,都恐怕说梦话把他说出来,泄露军机,增加我的罪过!怎么可在人前提及?军事行动,诡秘莫测。大军未动之前,越秘密越好,而陛下公开谈论,恐怕敌人已经听到。”曹叡向他道歉。 刘晔出宫,责备杨暨说:“渔夫钓到一条大鱼,就尽量放线,尾追在它之后,必须等它筋疲力尽,可以制伏的时候,才收回

    45、钓线,所以每次都有收获。君王的威严,岂止是一条大鱼?你诚然是一个正直的臣僚,然而处理事情的方法,却很拙劣,应该仔细思量。”杨暨也向他道歉。 然而,终于有人拆穿刘晔底牌,向曹叡报告说:“刘晔并不是真正的忠心,他只是观察陛下的意向,顺势迎合而已。陛下不信的话,不妨试他一试,把陛下所反对的事情,当做赞成的事情,告诉刘晔,问他的意见。他如果反对,是他的见解果然跟陛下的见解,常常相合。如果每项他都赞同,他就露出原形。”曹叡用这个方法验证,果然发现刘晔实情,从此跟他疏远。刘晔也察觉到自己的失策,懊恨之余,精神开始恍惚,遂被逐出中枢,出任藩属事务部长(大鸿胪。高级咨询官,常在皇帝左右,属于智囊阶层,有强大的

    46、影响力。部长不过主持一部事务,难以再跟皇帝接近)。不久,刘晔忧虑而死。 傅玄曰:灵巧诈伪,不如拙笨诚恳,是千古真理。以刘晔的聪明智慧,反应灵敏而又中肯,如果坚守道德和仁义的立场,以忠信为本;即令是古代的大贤,又有谁能比得上他!但是刘晔只信任自己的才能,不够敦厚、不肯诚实;以致内失君王信赖,外失朋友情谊,终于自己造成自己的危局,岂不可惜!1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待漏院记(宋)王禹偁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 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

    47、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注漏:古代计时器。哕哕:拟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眚:日食或月食,引申为灾异。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1)可填入第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且 B所 C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信息试卷(一)(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