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轨道运行的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4 0005 000个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
2、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由此可见,要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
3、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 300千米高空飞行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据估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现在,美、英、德、法、日等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航天飞
4、机“不尽如人意”表现的一项是()A.航天飞机需要大型的设施,而且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为其服务。B.航天飞机的发射准备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C.航天飞机的速度远远低于研制中的空天飞机的速度。D.航天飞机需要抛掉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从而导致其发射成本和费用高昂。思路解析:C项,原文没有提及航天飞机的速度。答案:C2.下列对空天飞机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空天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不消耗氧化剂,所以可以轻装上阵。B.空天飞机可以在普通机场上起降,这就降低了其发射成本。C.空天飞机可以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并利用吸气发动机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D.空天飞机可以整体重复使用,大幅度降
5、低了费用。思路解析:C项,理解错误。文中“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说明“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的条件是“在大气层中”飞行;“吸气发动机”是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这个个体使用的发动机,并不能说明所有的空天飞机都使用这种发动机,此外靠“吸气发动机”的“霍托尔”空天飞机上升到2.6万米高空时还要借助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才能进入地球轨道。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空天飞机可以像普通的航空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利用空气中的氧飞行。B.要进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空天飞机需要在2.6万米的高空开动火箭发动机。C.空天飞机跟航天飞机的一个共同点是
6、,在大气层外需要自身携带的氧化剂飞行。D.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研发、制造阶段,用它取代航天飞机指日可待。思路解析:D项,原文说的是“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答案: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7、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
8、,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
9、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
10、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
11、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12、项是()(3分)A.当城市图像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思路解析:B项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错误,原文是“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还有先行者的答话“当然是我这样的
13、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答案:B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思路解析: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就要按时间分析他着陆前后的不同心理。这需要结合先行者的语言、行动、心理等去思考,而且在组织答案时要善于选用文中表示先行者的心理状态的关键词。在着陆之前:“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在着陆之后:“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结尾部分:“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人类还在
14、,文明还在。”参考答案: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思路解析:根据科幻小说的特点,可知“科学”与“幻想”的关系:“科学”是“幻想”的基础,而“幻想”是对“科学”的合理设想,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题目“结合本文”这一要求,需要举例分析二者的关系。参考答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
15、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帅彦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
16、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泊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
17、,近于他散文的风格。”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18、。”既惜且悲,唏嘘不已。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北京沦陷后,梁实秋面临着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则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车站,梁实秋遇到他从前的一位学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
19、家里。”辗转抵达南京后,情况并不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乐观:“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油然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周旋两天后,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在开往长沙的船上,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三天后,抵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渺,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漂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
20、份身世之慨吧。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做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
21、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位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地道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漂泊感和忧患感。(摘编自帅彦乱世浮生:19371945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实录)7.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
22、类的名称,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B.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梁实秋是饱含着深深敬意与赞美之情的,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思路解析:A项,“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说法错,不是全部,原文是“很多人”;B项,“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C项,“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与原文“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
23、国性的作家之一”对照可知,属无视限定、扩大范围。答案:D8.简析第二段中引用传主(梁实秋)以及梁锡华、余光中言论的作用。(4分)思路解析:主要手法是“引用”。引用的作用是使文本真实可信,属于侧面描写,在传记中主要起到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答题时先明确所引的话语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答作用。参考答案:引用传主的言论,表现其淡泊名利、胸襟洒脱的思想意识。引用梁锡华、余光中的言论,从侧面(或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丰满。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表达了对梁实秋的赞赏之情。9.作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那一代最具“中国性”的文人?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国性”具体表现
24、在哪些地方。(5分)思路解析: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主要语句:“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做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位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参考答案: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所以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
25、。具体表现: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要葬于高地,遥望故乡。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投效政府,为国做事,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编委会薪俸。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位和格调,虽然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地道的中文,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26、。”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徬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
27、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家丈人:东家,主人。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B.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C.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28、D.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思路解析:断句的前提是通读句子,理解其大意,然后根据句中典型的实词、虚词来断句。如该句中,“李信”“丹”“燕王”“秦”等都是实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称号。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
29、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思路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
30、了他的眼睛,把他留在身边击筑。思路解析:C项,分析错误。文中说,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技艺。答案:C1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4分)(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6分)思路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所以”,表原因;“尤”,特别;“以”,因为。第(2)句翻译的重点是:“抗礼”,对等的礼节。参考答案:(1)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2)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他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
31、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参考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保存。”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
32、更名改姓给人家当佣工,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暗地里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他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
33、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5题。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低亚:低垂。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
34、,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篇从远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B.上片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C.下片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D.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下片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亡国之痛。思路解析: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答案:D15.“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结合“蓼屿”“荻花”“竹篱”“茅舍”不难看出是宁静的江边人家之景。诗歌中
35、的写景往往是为抒情做铺垫的,据此可以回答第二问。参考答案: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片“渔樵闲话”做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来表达兼济之爱。(2)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诗句是“,”。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题干中有提示性语句,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
36、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的正确书写。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如何命题,。有人反对作文题太贴近现实,有人认为作文题应该多接一接地气,接洽时代风采,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很显然,无论怎么出题,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读死书、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该变变了,不能让考生缺席于这个时代的进程,不能让考生拘泥于个人情感中不能自拔。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
37、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事实上,这一代年轻人是有抱负的,更有社会责任,也更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究其因,他们处于一个更多元的新时代,他们将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说作文题只是“”,那么步入大学或踏入社会之后,更应该身体力行地融入时代征程之中,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置身的新时代,(),也为时代进步承担应有的公民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人需要写好高考作文,更要写好人生大作文。17.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各执己见不合情理坐而论道推陈出新B.见仁见智不合情理坐而空谈推陈出新C.见仁见智不合时宜坐而论道日新月异D.各执己见不合时宜坐而空谈日新月异思
38、路解析:“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不合情理”,指不符合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的需要。“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坐而空谈”,没有实际行动。“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答案:C18.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B.通过作文题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
39、,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是因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C.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是由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D.通过作文题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思路解析:“呼唤”与“意识”搭配不当,“这应是因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句式杂糅。答案:D19.下列在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只有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B.只要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C.
40、只有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D.只要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思路解析: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只要就”;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先“不负所托”,后“不辱使命”。答案: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
41、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思路解析:处,由后面的“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可知,应填写不讲诚信之类的语句。处,由前面的分号可想到,所填语句的结构应与“对内立足于诚”一致,内容相关。处,可由后面的“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得到启发。参考答案: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对外恪守于“信”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
42、缺失21.下面是绿化长江重庆标志之一,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和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参考答案:该标志由字母“CQ”、线条和一双手三部分组成。字母“CQ”寓意重庆,线条寓意长江,一双手托起线条和“CQ”寓意让我们一起动手保护长江(在长江水流过重庆时,在大家共同的呵护下让它从浑浊变成清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缺乏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
43、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作文题,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
44、影;材料二转述了澳大利亚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笑容缺失”。围绕“笑容缺失”或“微笑”立意即可。例文把微笑作为名片清脆的啼叫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那是鸟儿的名片;温暖的斜晖洒向复苏的万物,那是太阳的名片;晶莹的露珠滋润干涸的土壤,那是小草的名片。自然界的万物都懂得友好亲善,我们为什么不把微笑作为名片,既展示自己,又亲善他人呢?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早晨上学上班,个个睡眼惺忪,碰到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都投以友好的微笑,你会发现对方的脸上也有了
45、变化,这是你的微笑得到了回应。这时,难道你不觉得周围的一切,顿时都变得亲切生动了吗?微笑是护肤露,把它抹在脸上,我们将愈加美丽;微笑是心底的一眼甘泉,它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甜美。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你对自我的虔诚和笃信,是你对他人的挚爱和尊重。摆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挥别生活中的窒闷,真诚地微笑,善意地微笑,一展生命中灿烂的光泽。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蒙娜丽莎的微笑,令多少人为之沉醉?我们可以用微笑拯救人们冷漠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微笑挽回充满欢声笑语的清晨。清晨的微笑如一汪清泉,可以滋润寂寞的心灵;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封闭的心扉;如一米阳光,虽然短暂却可以温暖人心。把微
46、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而和谐。婴儿脸上的微笑,如初升的朝阳;少年脸上的微笑,如盛开的莲花;成人脸上的微笑,如含蓄的玫瑰;老人脸上的微笑,如露蕊的秋菊。每个人脸上都有微笑,世界就是一个阳光普照的花园,无论何时,都会充满生机,充满温暖,充满活力,而你,就是那其中美丽的一朵。一点星火,可以燃烧一片荒原;一篇美文,可以感化一颗心灵;一个微笑,可以唤醒孤寂的心灵。把微笑作为你的名片,为你,为大家,为社会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为建设和谐世界的大花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把微笑作为你的名片,无论你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在失败的谷底;无论你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无论你为过错而痛悔,还是为忽略而失落一切的悲愁都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抹,那么你的眼前将风光无限,天高海阔。点评:这是一篇说理散文,通过“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将思路拓展开来,以“微笑的意义”为中心,提炼出“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而和谐”三个小观点,内容充实,切合题意,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善于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通畅清新,有文采,有气势,精美的语言也成了这篇文章的一张漂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