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一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阅读(29分)1(10分)默写(1)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3)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4)吴楚东南坼, 。(登岳阳楼杜甫)(5)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二)古诗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
2、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三)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3(7分)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
3、焉,曰“泯然众人矣。”(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下列关于文题“伤”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B、为教育不能惠及仲永这样自幼天资聪颖的人而感到伤感。C、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的人而感到可悲。D、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的人感到哀伤。4(8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
4、,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注】榎(ji)楚: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这里指用棒棍打。悛(qun):悔改。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褫(ch):剥,脱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子仅有是儿 使跪雪中 (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D、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的不好!(3)在教训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
5、过程:“ ”“ ”笑二、现代文阅读(29分)5(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n chn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6、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
7、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chn chn (2)在引文第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其表达作用。(3)在引文第段中加点的“跑”字与第段中的哪一个字相呼应?这两个字写出了什么?(4)引文第段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与引文第段中“果然是渔火”两句怎么理解?(5)引文第、段从多感官角度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从嗅觉或听觉角度举例并说明其作用。(6)引文第段中多次使用“又”这个字,请结合上文,说说作者这么写的用意。6(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履痕雷抒雁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
8、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草”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
9、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每天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20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20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
10、堂”微信公众号!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
11、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有时,我想,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
12、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1)第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其引号的作用是: 。(2)第段划线句“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作用是 。(3)文章记叙有详有略,具体写了“我”三次穿鞋的经历。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 ;我 ,妈妈给我穿的是虎头鞋; , 。(4)第段中通过对妈妈半夜里“灯下一针针纳鞋”以及麻绳的“闪、穿”等细节描写,表现了 。(5)题目履痕的意思是 ,从全文看,其作用是: ; 。三、写作(40+2分)7(42分)写作。 请以“事情虽已过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
13、袭。2018-2019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一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文阅读(29分)1(10分)默写(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3)乾坤日夜浮,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4)吴楚东南坼,春蚕到死丝方尽。(登岳阳楼杜甫)(5)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分析】略【解答】(1)沉舟侧畔千帆过(2)潭影空人心(3)露从今夜白(4)乾坤日夜浮(5)春蚕到死丝方尽【点评】略(二)古诗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
14、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裳和口中食。(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
15、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了解与把握。 由“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得知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根据句意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以及作者借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A错误;“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
16、像,写出劳动的艰辛。B错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C正确;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D错误;“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
17、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故选:C。答案:(1)身上衣裳 口中食(2)C。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
18、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对诗歌的内容有所理解,对重点词语句能进行赏析。(三)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3(7分)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
19、然众人矣。”(1)本文作者是北宋(朝代)的王安石(人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下列关于文题“伤”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A、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B、为教育不能惠及仲永这样自幼天资聪颖的人而感到伤感。C、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的人而感到可悲。D、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的人感到哀伤。【分析】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20、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常识的积累。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课文注释中对文学常识的介绍,本文作者是北宋的王安石。(2)本题考查文中
21、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的重点词有:自是,从此;就,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观,欣赏;句子翻译为: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3)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字的理解。结合全文的内容,首先可知这里的“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其所包含的意思,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写作的主旨来综合分析。从故事本身来看,这里的“伤”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同时这里的“伤”也可理解为是为仲永父亲而“伤”,为他的贪
22、钱短视的行为感伤;最后结合作者在文末所发的议论,可以看出还有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由此可见,ACD三项表述正确,而B项,“教育不能惠及仲永”说法有误,是他的父亲不愿接受让仲永接受后天的教育。故选:B。【点评】文言词积累:称1称其气之小大(chn,相当,配合)2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3先帝称之曰能(chng,称赞)4(8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
23、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注】榎(ji)楚: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这里指用棒棍打。悛(qun):悔改。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褫(ch):剥,脱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子仅有是儿只使跪雪中跪下(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吾为若教子不善邪?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D、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的不好!(3)在教训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怒”“惊”笑【分析】译文: 艾子有个孙子,
24、年龄十岁左右,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棍棒打他但不悔改。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条棍棒打孙子越加严厉。艾子的儿子对艾子无可奈何。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明显。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艾子的儿子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惊讶地问道:“你的儿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呢?”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和儿子。【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
25、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仅:只;句意为:让他跪在雪中。跪:跪下。(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的重点词有:为,替;若,你;教,教训;善,好;句子翻译为: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第一次艾子教训孙子,面对儿子的流泪,他是“怒曰”;第二次,孙子因玩雪,艾子让他跪在雪地,艾子见自己的儿子也跪在雪地,“艾子惊问”;
26、最后艾子听了儿子讲述的原因后,是“笑而释之”。所以艾子的神态由“怒”到“惊”到“笑”。答案:(1)只 跪下(2)A(3)怒 惊【点评】文言词“胜”的积累: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胜出,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高处不甚寒。(忍受,能承受)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二、现代文阅读(29分)5(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
27、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n chn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
28、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chn chn潺潺(2)在引文第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其表达作用。(3)在引文第段中加点的“跑”字与第段中的哪一个字相呼应?这两个字写出了什么?(4)引文第段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与引文第段中“果然是渔火”两句怎么理解?(
29、5)引文第、段从多感官角度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从嗅觉或听觉角度举例并说明其作用。(6)引文第段中多次使用“又”这个字,请结合上文,说说作者这么写的用意。【分析】略【解答】(1)潺潺(2)点 磕 架 表现出少年朋友们撑船技巧的熟练和敏捷,表现出少年们勤劳、能干的特点;表现出孩子们去看戏时急切又愉快的心情。(3)飞 形象地写出了船行之快,烘托了“我”急于看戏的急迫心情。(4)“也许”表推测,表现“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果然”照应了“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进一步烘托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5)嗅觉举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
30、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听觉举例: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作用:烘托了“我”去看社戏途中愉快的心情。(6)四个“又”字将去看戏途中与看戏后回家途中所见景物联系起来,强调突出看戏后“我”的心情与看社戏前一样的愉快舒畅。【点评】略6(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履痕雷抒雁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
31、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草”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每天
32、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20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20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
33、也好。”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
34、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有时,我想,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1)第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出生;其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2)第段划线句“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采用的修辞方法是夸张
35、,其作用是突出“我”穿鞋之费。(3)文章记叙有详有略,具体写了“我”三次穿鞋的经历。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手帕鞋;我幼儿时,妈妈给我穿的是虎头鞋;“我”大学二年级时,妈妈给“我”做的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4)第段中通过对妈妈半夜里“灯下一针针纳鞋”以及麻绳的“闪、穿”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妈妈纳鞋技术的娴熟妈妈熬夜劳作的辛苦。(5)题目履痕的意思是鞋印,从全文看,其作用是: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突出了母爱随儿女成长的主旨。【分析】略【解答】(1)出生 特殊含义(“强调,着重指出”也可)(2)夸张 突出“我”穿鞋之费(或:鞋磨损速度之快)(3)手帕鞋 幼儿时 “我”大学二年级时,妈妈给“我”做的
36、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4)妈妈纳鞋技术的娴熟 妈妈熬夜劳作的辛苦 体现了妈妈对“我”的爱(5)鞋印(足迹),也指人生的轨迹。只答“鞋印”或“足迹”或“人生的轨迹”也给分 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突出了母爱随儿女成长的主旨 (或突出母爱伴随儿女成长的一生这一主旨。)【点评】略三、写作(40+2分)7(42分)写作。 请以“事情虽已过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分析】【审题立意】题目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主语“事情”,谓语“已过去”是对主语的陈述,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已经过去的事情,其次题目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表示转折意义的关联词“虽”,它使得整
37、个题目变得意味深长这要求我们除了要写出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一层面的内容,还需要写出题目中暗含的“但是”这一转折后面的内容。【写作思路】我们选材时可以选取一件过去了很久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你还不能释怀;不能原谅他人对你的伤害;或者不能原谅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比如:我们可以写过去因为贪玩,学习成绩变差,让妈妈伤心很难过,但是你那次看到妈妈偷偷流泪后,你决心好好学习,虽然现在成绩赶上来了,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你还是不能原谅自己,因为你曾因为自己的贪玩不懂事让爸妈操碎了心。也可以写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是我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会谨记这份教训,以后不再犯错,还可以写虽然事情已经过去,那时的美好时光只是回忆,但是我们之前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和时间而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