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92048       资源大小:148.2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1、1.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B.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C.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D. 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答案】D【解析】A、皮肤的成分是蛋白质,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选项A正确;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工业上制取肥皂和甘油,选项B正确;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选项C正确;D、葡萄糖是单糖,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选项D错误。答案选D。2.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

    2、的是()A. 溴苯中混有溴,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B. 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C. 乙烷中混有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D. 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过NaOH溶液洗气【答案】C【解析】【详解】A溴与NaOH反应后,与溴苯分层,则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可除杂,故A正确;B浓硝酸和浓硫酸与NaOH反应后,与硝基苯分层,则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可除杂,故B正确;C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但乙烷中易引入新杂质氢气,不能除杂,应选溴水、洗气,故C错误;DSO2和CO2均与NaOH反应,而乙烯不反应,则通入NaO

    3、H溶液洗气可除杂,故D正确;答案选C。3.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A. 4xB. 4x14C. 4x10D. 4x6【答案】D【解析】【分析】熟练掌握周期表结构,特别是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A的原子序数为x -1,C的原子序数为x +1,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X与B的原子序数之差或D与X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8、18、32。【详解】A.由分析可知,当B的原子序数为x-8且D的原子序数为x+8,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4x,故A错误;

    4、B.由分析可知,当B的原子序数为x-18且D的原子序数为x+32,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4x14,故B错误;C. 由分析可知,当B的原子序数为x-8且D的原子序数为x+18,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4x10,故C错误;D.通过以上分析知,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为4x6,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注意同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8,18,3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B.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 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 熔融状态能导电的

    5、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A. 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如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C. 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Cl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 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注意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5. 某同学写出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A. 2,3二甲基丁烷B. 3,3二甲基

    6、戊烷C. 2,2,3,3四甲基丁烷D. 3甲基2乙基戊烷【答案】D【解析】【分析】烷烃的命名原则是: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隔开;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详解】A. 2,3-二甲基丁烷,选取的主链碳原子最多

    7、,符合烷烃命名原则,故A正确;B. 3,3二甲基戊烷,选取的主链碳原子最多,符合烷烃命名原则,故B正确;C. 2,2,3,3-四甲基丁烷,满足支链编号最小,符合烷烃命名原则,故C正确;D、3-甲基-2-乙基戊烷,选取的主链碳原子不是最多,正确命名为:3,4-二甲基己烷,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烷烃的命名原则,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6.某烷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则该烃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A. CH4B. C2H6C. C4H10D. C5H12【答案】C【

    8、解析】【分析】某烷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则该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含一种环境的氢原子。【详解】A. CH4,只含一种环境的氢原子,故A正确;B. C2H6,CH3CH3只含一种环境的氢原子,故B正确;C. C4H10,为CH3CH2CH2CH3或CH3CH(CH3)2,其一氯代物各为两种,故C错误;D. C5H12,C(CH3)4只含一种环境的氢原子,故D正确;答案选C。7.只用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和四氯化碳B. 乙酸乙酯和乙醇C. 乙醇和乙酸D. 溴水和溴苯【答案】C【解析】A、 苯密度小于水,有机层在上层,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有机

    9、层在下层,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B 、乙酸乙酯微溶,乙醇与水互溶,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用水不能鉴别,因为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选项C错误;D、溴水不分层和溴苯与水不互溶且密度比水大,在下层,选项D正确。答案选C。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l)H1=-1 301.0 kJmol-1C(s)+O2(g)CO2(g)H2=-393.5 kJmol-1H2(g)+O2(g)H2O(l)H3=-2858 kJmol-1则反应2C(s)+H2(g)C2H2(g)的H为()A. -228.2 kJmol-1B. +228.2 kJmol-1C. +130

    10、1.0 kJmol-1D. +621.7 kJmol-1【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盖斯定律解答。【详解】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根据已知反应可知,2即得到,所以反应热是393.5 kJmol -1 2285.8 kJmol -1 1301.0 kJmol -1 228.2 kJmol -1 ,故B正确;答案选B。9.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B.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C.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 AC反应中HE1 E2【答案】A【解析】【分析】AB的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

    11、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BC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结合能量的高低解答该题。【详解】A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C最稳定,故A正确;B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B错误;CBC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AC反应中H=E1-E2+E3-E4,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易错点为D,注意把握反应热的计算。10.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H2、CO、CH3OH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们的燃烧热依次为285.8 kJmol1、2

    12、82.5 kJmol1、726.7 kJmol1。已知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l)。则CO与H2反应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CO(g)2H2(g)=CH3OH(l)  H127.4 kJmol1B. CO(g)2H2(g)=CH3OH(l) H127.4 kJmol1C. CO(g)2H2(g)=CH3OH(g) H127.4 kJmol1D. CO(g)2H2(g)=CH3OH(g) H127.4 kJmol1【答案】B【解析】【分析】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详解】根据题给三种物质的燃烧热可以写出:H2(g)O2(g)=H2O

    13、(l)    H1285.8 kJmol1CO(g)O2(g)=CO2(g)   H2282.5 kJmol1CH3OH(l)O2(g)=CO2(g)2H2O(l)   H3726.7 kJmol1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即2可得:CO(g)2H2(g)=CH3OH(l)H2H1H2H32(285.8 kJmol1)(282.5 kJmol1)(726.7 kJmol1)127.4 kJmol1,故B正确;答案选B。【点睛】注意燃烧热定义:在25摄氏度,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易错点是“1 mol可燃物”、

    14、“稳定的化合物”。11.一种碱性“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其电池总反应为: CH3OCH3+3O2+4OH-=2CO32-+5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正极可用多孔碳材料制成B. 理论上,1mol二甲醚放电量是1mol甲醇放电量的2倍C. 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CH3OCH3-12e-+3H2O=2CO32-+12H+D. 电池工作时,OH-向电池负极迁移【答案】C【解析】【分析】CH3OCH3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为负极,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为正极。【详解】A.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

    15、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而该极是氧气放电,所以是正极,而不是负极,故A错误;B. 理论上,1mol二甲醚转移12mol e-,1mol甲醇转移6mol e-,故1mol二甲醚放电量是1mol甲醇放电量的2倍,故B错误;C. 碱性“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CH3OCH3-12e-+16OH-=2CO32-+11H2O,故C正确;D.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电池工作时,OH-向电池负极迁移,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明确正负极、阴阳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

    16、液的酸碱性书写,注意放电量与转移电子量正相关。12.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C.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D. 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式为:Zn+Cu2+=Zn2+Cu,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详解】A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乙池中发生反应:Cu2+2e-=Cu,保

    17、持溶液呈电中性,进入乙池的Zn2+与放电的Cu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Zn的摩尔质量大于Cu,故乙池溶液总质量增大,故B正确;C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故两池中c(SO42-)不变,故C错误;D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保持溶液电荷守恒,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原电池的反应原理的应用,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反应类型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溶液中离子的流向、电极是否参加反应、电子的转移、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溶液质量的变化、离子交换膜的判断、溶液的pH的计算或

    18、变化、溶液颜色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3.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时,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 mol Cu2(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0.4 molB. 0.5 molC. 0.6 molD. 0.8 mol【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电解硫酸铜的原理:第一阶段:2CuSO4+2H2O 2Cu+O2+2H2SO4,第二阶段:2H2O2H2+O2,根据所加入的 Cu2 (OH)2CO3的量根据电极反应来计算即可。【详解】电解硫酸铜时,初阶段:2

    19、CuSO4+2H2O2Cu+O2+2H2SO4,后阶段:2H2O2H2+O2,如果只按照第一阶段的电解,反应只需要加入CuO或CuCO3就可以,但是现在加入的是Cu2(OH)2CO3,相当于多加入了一个水(0.1molH2O),这0.1mol的水,应该是第二阶段的反应进行,该阶段转移了0.2mol电子,第一阶段转移了0.4mol电子,所以总共转移电子0.6mol,故C正确;答案选C。【点睛】注意加入Cu2 (OH)2CO3的反应,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 CO2,生成的CuSO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进行解答。14.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做

    20、电解质的手机电池中的反应:2CH3OH+3O2+4OH- 2CO32-+6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CH3OH8OH6e= CO32-6H2OB. 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C. 标况下,通入11.2 L O2完全反应有1 mol电子转移D.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2CH3OH+3O2+4OH- 2CO32-+6H2O知,甲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上燃料发生电极反应;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为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判断电极附近溶液的PH值变化。【详解】A.放电时,

    21、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甲醇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故A正确;B.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2CH3OH+3O2+4OH- 2CO32-+6H2O知,放电时,氧气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故B错误;C.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通入0.25mol氧气并完全反应后,有1mol电子转移,故C错误;D. 充电时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生成氢氧根离子,电解质溶液的pH升高,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以燃料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池反应式判断正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

    22、及电极附近溶液pH值的变化即可解答本题,难度较大。15.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有多种杂质(如锌、金和银等),其性能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求,工业上常使用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在电解精炼时()A. 粗铜接电源负极B. 杂质都将以单质形式沉积到池底C. 粗铜作阴极D. 纯铜片增重2.56 g,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答案】D【解析】【分析】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不参与阳极放电的金属单质以及杂质会形成阳极泥。【详解】A.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A错误;B. 在阳极上,不参与放电的金属单质金、银等贵重金属以及杂质会形成阳极泥沉积到池底,但是活泼金

    23、属如锌、铁会放电,故B错误; C. 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故C错误;D.精铜片增重2.56g,即析出2.56g铜,则电路中通过电子为2=0.08mol,故D正确;答案选D。16.有关X、Y、Z、W四种金属实验如下:将X与Y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Y不易腐蚀将片状的X、W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都有气体产生,W比X反应剧烈用惰性电极电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Y和Z的硝酸盐混合溶液,在阴极上首先析出单质Z根据以上事实,下列判断或推测错误的是()A. 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B. 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有Cu析出C. 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D. 用Y、Z和稀硝酸可构成原电池,且Y作负极【

    2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1可知金属活泼性是:XY,根据2可知金属活泼性是:WX,根据3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YZ,所以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WXYZ。【详解】A.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即氧化性越强,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WXYZ,所以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故A错误;B. 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为:WXYZ,但Z的金属性不一定强于Cu,Z放入CuSO4溶液中不一定有Cu析出,故B正确;C. 金属的活动性为:WY,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故C错误;D.金属活泼性是:YZ,所以用Y、Z和稀硝酸可构成原电池,且Y作负极,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一般依

    25、据是: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

    26、(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17.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H2一样多B. 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与其他原子易形成共价键而不易形成离子键D. 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Q只有-2价,则Q为O元素,Z有+6、-2价,可知Z为S元素;L有+7、-1价,则L为氯元素;M有+4、-4价,原子半径LM,则M为C元素;X为+2价,Y为+3价,原子半径XYZ,所以X为M

    27、g元素,Y为Al元素。【详解】A.X为Mg元素,Y为Al元素,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二者生成H 2 为2:3,故A错误;B.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Al 2 O 3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B错误;C. M为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电子不易得失,与其它原子易形成共价键而不易形成离子键,故C正确;D. 非金属性ClS,所以稳定性HClH 2 S,即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故D错误; 答案选C。18.X、Y、Z、W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

    28、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元素位于同一周期,Z元素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B. 原子半径:WYZX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WD. Y、Z的氧化物都是两性氧化物【答案】B【解析】【分析】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X含有8个电子,即X为O元素;Z元素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则Z为Si元素;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

    29、和与X、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而且W、Y为金属元素,则Y为Al元素,W为K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解答。【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故A错误;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AlSi,CO,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KNa,SiC,所以原子半径KAlSiO,即WYZX,故B正确;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物的碱性:YW,故C错误;DZ为Si元素,其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选B。19.甲烷在

    30、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甲烷气体中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 甲烷气体中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C.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D. 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答案】A【解析】【分析】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甲烷一定含有C、H,是否含有氧元素不能确定。【详解】A. 由分析可知,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气体中含碳元素和氢元素,故A正确;B. 由分析可知,不能确定甲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从该实验中不能得出这个结论,故C错误;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

    31、以得出,甲烷一定含有C、H,是否含有氧元素不能确定。所以无法确定甲烷的分子式,故D错误;答案选A。20.使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并反应完全,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并反应完全,则两个过程中共消耗氯气()A. 3 molB. 5 molC. 4 molD. 6 mol【答案】B【解析】【详解】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为CH2=CH2+Cl2CH2ClCH2Cl,所以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氯气1mol;CH2ClCH2Cl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CH2ClCH2Cl+4Cl2CCl3CCl3+4HCl,所以1molCH2ClCH2Cl与氯气发生取代反

    32、应,最多需要4mol氯气,这两部分之和为1mol+4mol=5mol,故B正确;答案选B。21.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已知:A、B同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回答:(1)写出元素的名称:A_。(2)写出由B、D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_、_。(3)A、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写水化物的分子式)。(4)写出C的氧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硼 &nbs

    33、p;  (2).     (3).     (4). H3BO3    (5). Al2O32OH=2AlO2-H2O【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半径DCAB,且A、B同周期,A、C同主族,推知A、B、C、D在周期表中的大致相对位置为:,C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可知原子序数C=A+8,故B为8号元素氧因A、C为主族元素,且C最外层电子数为D的3倍,故D为Na元素,C为Al元素,A为B元素,根据元素对应原子的结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对应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详解】(1)元素A是B元素,名

    34、称为硼;(2) B、D两元素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分别为Na2O、Na2O2,其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电子式分别为:、;(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BAl,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H3BO3;(4) 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22.已知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化合物燃烧热/kJmol1化合物燃烧热/kJmol1甲烷891.0正丁烷2 878.0乙烷1 560.8异丁烷2 869.6丙烷2 221.5异戊烷3 531.3(1)热稳定性:正丁烷_(填“”或“”)异丁烷。(2)写出表示乙烷燃

    35、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3)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_(填“多”或“少”)。(4)有同学估计“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 540 kJmol1左右”,你认为正确吗?_。理由是_。【答案】    (1).    (2). C2H6(g)7/2O2(g)2CO2(g)3H2O(l)  H1 560.8 kJmol1    (3). 多    (4). 正确    (5). 正丁烷的燃烧热比异丁烷的略大,所以正戊烷的燃烧热亦应略大于异戊烷【解析】【详解】(1)由表格中的

    36、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2)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7/2O2(g)2CO2(g)3H2O(l)  H1560.8kJmol1;(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4)由表中正丁烷、异丁烷燃烧热比较可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于正丁烷的燃烧热比异丁烷的略大,所以正戊烷的燃烧热亦应略大于异戊烷,即正戊烷的燃

    37、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点睛】本题考查了燃烧热的概念及应用、能量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等,题目难度中等,(4)为难点,注意分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燃烧热关系。23.银锌电池广泛用作于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放电过程可表示为:2Ag+Zn(OH)2Ag2O +Zn+H2O,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电池的放电过程是_(填“”或“”)。(2)该电池属于_(填“酸”“碱”或“中”)性电池。(3)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4)写出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式:阳极:_, 阴极:_。(5)充电时,电池的阳极应接电源的_极。【答案】    (1)

    38、.    (2). 碱    (3). 吸热    (4). 2Ag+2OH2eAg2O+H2O    (5). Zn(OH)2+2eZn+2OH    (6). 正【解析】【分析】关键是准确判断哪个是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原电池反应是自发反应,由性质可知Ag2O有强氧化性,Zn有强还原性,所以是自发反应,即放电反应。充电时,电池的阳极应接电源的正极。【详解】(1)原电池反应是自发反应,由性质可知Ag2O有强氧化性,Zn有强还原性,所以是自发反应,即放电过程;(2) 由总反应式2Ag+Zn(OH)

    39、2Ag2O +Zn+H2O可知,含有Zn(OH)2,是碱性电池;(3) 反应是自发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是吸热反应;(4) 充电时发生反应,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Ag+2OH2eAg2O+H2O。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OH)2+2eZn+2OH;(5) 充电时,电池的阳极应接电源的正极。24.如图是用于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性质比较等的常见简易装置。请根据该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用乙醇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试管B中应加入_;虚线框中的导管除用于导气外,还兼有_作用。(2)若用该装置分离乙酸和1丙醇(CH3CH2CH2OH),则

    40、在试管A中除加入1丙醇与乙酸外,还应先加入适量的试剂是_,加热到一定温度,试管B中收集到的是_(填写结构简式);冷却后,再向试管A中加入试剂_,加热到一定温度,试管B中收集到的是_(填写结构简式)。【答案】    (1).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 饱和碳酸钠溶液    (3). 冷凝    (4). 生石灰    (5). CH3CH2CH2OH    (6). 浓硫酸    (7). CH3COOH【

    41、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生成的乙酸乙酯蒸汽中含有乙醇和乙酸,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混合物;长导管起到导气和冷凝蒸汽的作用;(2)在乙酸和1-丙醇的混合液中加入CaO,把乙酸转化为盐溶液,加热蒸馏,试管B中收集到的馏分为丙醇,烧瓶中剩余的为乙酸钙的水溶液,再加浓硫酸得到乙酸,通过蒸馏分离得到乙酸。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制备、分离和提纯,侧重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25.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我国能源发展纲要中倡导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如风能、电能等,要大力开发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回答下列问题:(1)下

    42、列物质中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的是(    )ACH4    BH2    CC2H5OH    DCO2(2)若用CH4作燃料,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写出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3)电池工作时,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4)某温度下的饱和Na2SO4溶液的溶解度为25 g,用甲烷燃料电池进行电解,当阳极产生3.36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消耗甲烷的物质的量为_,此时,析出Na2SO410H2O的质量为_。【答案】   &nbs

    43、p;(1). A、B、C    (2). CH48e+10OHCO32+7H2O    (3). 减小    (4). 0.6 mol    (5). 0.07 5 mol    (6). 4.5 g【解析】【分析】(1)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应具有还原性;(2)电解质是KOH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的是碳酸钾;(3)反应消耗KOH,KOH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减小;(4)阳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详解】(1)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应具有还原性,AB

    44、C符合,故答案为:ABC;(2)甲烷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上是甲烷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又因为电解质是K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的是碳酸钾,即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3) 由总反应为CH4+2O2+2KOH=K2CO3+3H2O,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减少,则浓度减小;(4) 甲烷燃料电池总反应为CH4+2O2+2KOH=K2CO3+3H2O,电解池的总反应为:2H2O2H2+O2,阳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当阳极产生3.36 L(标准状况)气体时,即0.15 mol O2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

    45、物质的量为0.15 mol =0.6 mol,消耗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0.07 5 mol。电解消耗水为0.15 mol =5.4 g,设析出Na2SO410H2O的质量为X,则有:=,X=4.5 g。26.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 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 17.55 g。(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答案】    (1). 15 g    (2). 43.8%【解析】【分析】向氯化钠、碘化钠的混合物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可发生如下反应: 2NaI+Cl2=2NaCl+I2溶液蒸干时,I2易升华,那么最后剩余的固体是NaCl。【详解】(1)混合物中增加氯元素的质量,减少了碘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X。固体差量是26.7 g -17.55 g =9.15 g。2NaI+Cl2=2NaCl+I2.差量300117.183X.9.15得X=15g,即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15 g。(2)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6.7 g -15 g =11.7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43.8%。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