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1(10分)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人京使)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4分) , , , 。2(8分)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n
2、bsp;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 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挚痛的爱国情怀;读藏 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 qi色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为国献身的鲜为人知的情怀。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挚痛 qi &nb
3、sp; 而不舍(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应改为“ ”。(3)下列选项中节选了“鲜”在新华字典中的四个义项,文中“鲜为人知”中的“鲜”意思应 为 。A新鲜B少C鲜美D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4)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3(4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 ,主人公祥子由最初的老实、健壮、坚忍 变成了 的人。(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小说的主题是 。4(8分)综合性实践题。淮北某校举办了“寻找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你参加并
4、完成以下任务。【探寻文化起源l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选一位做简要的介绍。备选名人:管仲 老子 陈胜 华佗 曹操 吕蒙 包拯 朱元璋 吴敬梓 邓稼先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国驻美国大使、北大校长等。著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段徽派文化介绍,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当,请帮忙修改。历史上,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到了明
5、代中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稚调”,为天下所“时尚”。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一个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句语序不当,应该将 调整到 之后。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二、阅读理解(37分)5(11分)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回答下列各题。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
6、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
7、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
8、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窝,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
9、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1)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通过第段划线句子,说一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
10、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4)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6(13分)阅读刘世河的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之于故乡的文字,大概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真正能体现出这四个字来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沙丘),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便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有时候玩得累了,我常常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始总是眼花燎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
11、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年轻时动过手术,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也尽量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最先升起这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母亲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
12、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随上几个馒头,然后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够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在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地相继回了家。庄稼人有个小脾气,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不管是
13、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者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燎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荡桨妨人拥袖眠,篷窗细雨湿炊烟。”这是王炎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是他的;“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是他的;“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部翁卖药回。”还是他的。可见这位
14、陆放翁对田园乡村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了陆游“雾钦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渐生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正所谓魂牵梦绕,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真是好厉害!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
15、母亲。(1)选文围绕“炊烟”,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2)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句子。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从加点词角度)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在作者眼中“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把炊烟比作什么?并简要说一说缘由。(4)“炊烟”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7(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6、。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帷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谈笑有
17、鸿儒鸿 无案犊之劳形形 可爱者甚蕃蕃 亭亭净植植 (2)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三、作文(作文30分+卷面分3分)8(33分)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请以“有家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题目
18、:有家真好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1(10分)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人京使)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4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析】该题考查的是诗词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
19、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怆、涕)自缘身在最高层 (重点字:缘)烟笼寒水月笼沙 (重点字:笼、沙)正入万山圈子里(重点字:正、圈)双袖龙钟泪不干(重点字:袖)惟解漫天作雪飞(重点字:惟、作)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字:眦、凌)【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2(8分)根据下面一段文
20、字,完成下列各题。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 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挚痛的爱国情怀;读藏 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 qi色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为国献身的鲜为人知的情怀。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挚痛zh  
21、; qi锲而不舍(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狂斓”,应改为“狂澜”。(3)下列选项中节选了“鲜”在新华字典中的四个义项,文中“鲜为人知”中的“鲜”意思应 为B。A新鲜B少C鲜美D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4)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二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第三题考查词语释义。第四题考查仿写。【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zh,第二个字写作“锲”。(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细读材料可知,“狂斓”应写作“狂澜”。(3)本题考查词语释义。鲜为人知的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鲜”的意思是很少,读三声。故选:B(4)本题考查仿写。作答时,需认真观
22、察例句,分析例句的格式和语义,仿句要与例句格式一致,语义相关,修辞一致。可仿写为:读杨绛的老王,我们感受到了老王的质朴与善良。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答案统一。答案:(1)zh;锲。(2)狂斓;狂澜。(3)B(4)【示例】读杨绛的老王,我们感受到了老王的质朴与善良。【点评】仿写句的类型有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仿写语句时要注意:一是仿写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与例句一致;二是所仿写的句子的内容与提示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语意连贯,合理顺畅。3(4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主人公祥子由最初的老实、健壮、坚忍 变成了
23、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人。(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凡尔纳,小说的主题是反对殖民压迫。【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人。(2)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主题是反对殖民压迫,然零星的对话和
24、情节中,殖民主义者的残酷暴行己经暴露无疑。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的灵魂,他是作家心目中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英雄。他虽然与世隔绝,营造了自己的理想王国海底世界,以逃避人类社会的邪恶,却因仇恨而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作家借尼摩船长这一形象,沉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答案:(1)老舍(舒庆春);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2)凡尔纳;反对殖民压迫。【点评】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4(8分)综合性实践题。淮北某校举办了“寻找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探
25、寻文化起源l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选一位做简要的介绍。备选名人:管仲 老子 陈胜 华佗 曹操 吕蒙 包拯 朱元璋 吴敬梓 邓稼先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国驻美国大使、北大校长等。著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段徽派文化介绍,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当,请帮忙修改。历史上,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到了明代中叶,南戏四大声
26、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稚调”,为天下所“时尚”。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一个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句语序不当,应该将流传调整到重要之后。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形成【分析】第一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第二题考查语言表达。第三题考查修改病句。【解答】【探寻文化起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
27、,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寻访家乡文化,感受家乡壮美。【寻访家乡名人】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本题时,从几个待选名人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然后按照例句的格式进行仿写即可。【宣传家乡文化】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第一句话语序不当,应改为“徽州曾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流传地区”。第二句话词语搭配不当,应把“养成”改为“形成”。答案:【探寻文化起源】寻访家乡文化,感受家乡壮美。【寻访家乡名人】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宣传家乡文化】流传;重要养成;形成。【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
28、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二、阅读理解(37分)5(11分)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回答下列各题。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
29、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
30、,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窝,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
31、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32、,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1)选文记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通过第段划线句子,说一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4)第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分析】略【解答】(1)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作文坚守写话风格。(2)不同语言形式的说话,可以体现叶圣陶待人的宽厚,与人亲近,与人方便;“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可以体现叶圣陶的严于律己。(3)“一定还是”可以体现叶圣陶的坚持,对人的恭敬;“三道门,四道台阶”表明送别的路程之远,“
33、才”体现送别时间之长、真心待人;这些加点词语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意思对即可)(4)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内容上:由叶圣陶待人的宽厚转入到严于律己的内容。(承接上文叶圣陶待人的宽厚,引出下文对他严于律己的叙述。)【点评】略6(13分)阅读刘世河的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之于故乡的文字,大概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真正能体现出这四个字来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沙丘),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
34、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便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有时候玩得累了,我常常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始总是眼花燎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年轻时动过手术,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也尽量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最先升起这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母亲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
35、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随上几个馒头,然后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够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
36、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在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地相继回了家。庄稼人有个小脾气,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不管是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者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燎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荡桨妨人拥袖眠,篷窗细雨湿炊烟。”这是王炎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
37、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是他的;“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是他的;“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部翁卖药回。”还是他的。可见这位陆放翁对田园乡村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了陆游“雾钦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渐生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正所谓魂牵梦绕,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真是好厉害!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
38、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1)选文围绕“炊烟”,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2)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句子。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从加点词角度)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在作者眼中“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
39、,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把炊烟比作什么?并简要说一说缘由。(4)“炊烟”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分析】略【解答】(1)小时候站在沙土岗子上看炊烟寻找家;一日三餐炊烟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古诗词中的炊烟。(2)(1)“摇曳”本意是轻轻地摇动,在本文中生动形象地写出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经久不息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喜爱之情。(2)比喻,把炊烟比作“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炊烟的美丽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3)采用比喻修辞,言之有理即可。(4)炊烟是故
40、乡和田园生活的象征;炊烟是母亲对一家人的体贴和关爱,是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是童年美好生活。【点评】略7(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帷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41、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谈笑有鸿儒鸿大无案犊之劳形形形体可爱者甚蕃蕃多亭亭净植植竖立(2)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分析】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
42、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
43、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鸿,大。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句意为:值得喜爱的很多。蕃,多。句意为: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44、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斯,这。惟,只是。句意: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重点词语:宜,应该。众,多。句意: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3)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细读两文,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借陋室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和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借莲花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答案:(1)鸿:大 形:形体、躯体;蕃:多 植:竖立(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3)陋室铭: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5、的生活态度。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点评】文言实词“鲜”的用法:1新鲜。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2鲜艳。如:芳草鲜美。桃花源记3少。如: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三、作文(作文30分+卷面分3分)8(33分)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请以“有家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题目:有家真好【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家”的含义很多。你可以理解为家
46、庭、学校、社会、国家、民族、全世界。“真好”是心灵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本文在叙述事件时,不要忘记加入议论和抒情,让平凡的事件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可以写作记叙文、散文等文体。【思路点拨】写作本文可以采用添加法,把“家”的范围缩小,如家中小事、我爱我家、家庭风波等,然后以此作文。家中小事宜以小见大,从平凡的小事折射非凡的人物品质,于细微处见精神;我爱我家可写家里的温暖和欢乐,父母的教导关怀,兄妹的手足情深,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均在可写之列;家庭风波可写误会,写矛盾,写社会阴暗面对家庭的影响及自己的困惑等。如果透过字面再考虑,班集体、学校也是一个家,中华56个民族更是一个大家,则家的范畴大大扩展
47、了,选材范围也更加广阔。集体是个家(写学校宿舍佚事),我们都有一个家(写校园内外的互帮互助)等,不仅扣住了“家”这一话题,而且与时代气息脉脉相扣。【写法指导】在结构方面,可以采用纵式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一个或几个故事;也可以采用横式结构,撷取家庭生活的几 个片断连缀成文。【技巧点拨】本文可以写记叙文,讲述家庭的故事;可以写抒情散文,书写自己对家的种种情怀、感悟。但无论哪一种体裁,以情动人,是写好本话题的关键。【解答】【范文】有家真好 家不仅仅是一栋房子,应该还带有爱与幸福。我的家,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镜头一 今天刮大风了,“穿这么少衣服,看看!都冷成什么样了,快去穿多几件衣服。”我前脚刚跨进门,后脚跟还没提,妈妈就站在面前对我说。“是,妈妈!”我笑着接过“命令”。妈妈听完,两处的眉毛往里拐,怪笑道:“你这孩子!快去吧,穿完来尝尝妈煲的汤!”镜头二 我站在爸爸面前,低着头,不做声,双手揉着衣角等待爸爸发话。“这次考得怎么这么差?”爸爸拿着我那几乎全是“鲜红的十字架”的试卷问我。“老爸给你讲解错题,下次不能再错哦!”爸爸的语气显然和缓了许多。我点了点头,原来孤零零的桌子现在变成了爸爸的讲台,“首先把45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