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鱼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爱科学的精神。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 实施个性化探究实验方案。三、教学方法设计教师适时引导,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
2、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四、教学媒体设计探究性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1指导编组,准备教具。2-3人一组,每小组活鱼(锦鲤鱼或金鱼、鲫鱼)两条、透明鱼缸或水槽2个、托盘、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如各种形状的塑料板、橡皮圈、曲别针、夹板针、布片、纱布等)、长滴管、滴瓶(内装稀释红墨水)。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摆在我们面前的鱼叫什么名字?它的外形和颜色都很漂亮,是一种观赏鱼,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知道鱼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水中吗?它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在水中生活?当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时,鱼鳍又是如
3、何摆动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观察鱼的外形,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一)观察鱼的外部形态1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鱼的体形是怎样的?3体色有什么变化?4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样的感觉?5仔细观察鱼的体侧,你会看到什么结构?它叫什么?有何作用?6鱼共有几种鳍?在鱼游泳时,各种鳍是如何协调摆动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大屏幕的6个问题,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观察完毕,利用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说明这些特点都是和鱼在水中生活是相适应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显示6个问题。体现观察有序,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二)探究实验当鱼在水中游泳时,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各种鱼鳍的摆动情况吗?共
4、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那么,围绕今天的实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描述一种或几种鳍的摆动情况。学生分别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1鱼失去鳍后,还能游泳吗?2鱼鳍和鱼保持平衡有关系吗?3。失去尾鳍,会不会影响鱼的游泳速度?4鱼的腹鳍和臀鳍有作用吗?训练学生初学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假设学生开动脑筋,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那么请各小组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常识、生活经验和观察,通过小组讨论,作出假设。(三)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用
5、录象显示实验关键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动作轻缓 水中进行,两人合作 两条鱼交替实验 单种鳍固定 固定鱼鳍后静置12分钟后记录现象 小组分工协作各抒己见,将各自的实验方案表达出来,比如采用何种材料,运用什么办法进行探究的。围绕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四)实施实验方案1 引导学生先观察正常的鱼在水中是什么姿态?2 请各小组根据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大家共同交流。(五)表达与交流1 背上、腹下直立在水中。2 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为了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探究,可以引导各小组相对分工实施实验方案;可不追求大而全的方案
6、。3 组织各小组交流和及时引导。4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小组实施实验方案情况;全体倾听发言小组情况并与之交流,共同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鼓励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倾听和交流。小结5 用多媒体课件对鱼的五种鳍的作用进行总结。6 认同自己实验探究的事实。(六)小结1 强调鱼能够在水中游泳,是靠鱼鳍、肌肉、骨骼和鳔的共同协调作用。2 放映鱼在失去各种鳍的情况下的电影片段3 观看电影片段,了解爱护动物,珍爱生命意义。对学生进行生物学辩证统一观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观点。(七)讨论1实验时,为什么要留下一条正常的鱼?为什么要对鱼鳍分别固定?2在固定鱼鳍后,为什么要静置12分钟才正式记录现象?3剪掉鱼鳍的方法又快又简单,为什么在实验中不提倡这样做?注意调动各小组成员中没有机会或发言表达机会少的学生积极性。充分关注学生在探究性学生中的个性差异。1对学生及时进行科学方法指导。2加深学生对珍爱生命情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