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培优专练培优点十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形成与发展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项;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
2、,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不是右倾,排除 D项。【答案】C典例2(2019.4浙江高考,15)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
3、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解析】根据材料“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结合所学,该会议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夕,这段讲话意在解放思想、推动社会改革,故选C项;新中国建立初期,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排除A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排除D项。【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
4、“光复旧物”。此举( )A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B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解析】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材料中“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故选D项;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并非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恢复中华”“华夷之辨”“排满革命”体现了民族革命,但未涉及民主,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民主,排除C项。【答案】
5、D2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 )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 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 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如“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特别重视个人和国家的结合,故选D项;题干提及了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
6、,至于孰轻孰重问题,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利用外资发展实业问题,并且,孙中山是主张利用外资来发展实业的,排除B项;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主张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在这两种经营方式中,没有公私合营这种形式,排除C项。【答案】D3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三大政策”的推动 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
7、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受到了1924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影响,故选C项;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政党政治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逐渐走向反动、割据,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民党“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排除D项。【答案】C4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
8、治层面 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解析】通过题干中“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其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故选C项;题干论述的是孙中山前后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排除A项;三民主义的核心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权主义,排除B项;题干主要论述的是革命的依靠力量,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排除D项。【答案】C5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各项中孙中山的思
9、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体现出继承关系的是( )“民族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权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节制资本”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耕者有其田”解放区土地改革A B C D【解析】民族主义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二者都以民族为出发点,故正确;民权主义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同于无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错误;节制资本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都有对资本的限制,故正确;耕者有其田和土地改革都以土地制度为出发点,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1927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
10、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 )A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 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故选C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建立是在1927年10月,而题干的时间是1927年初,排除A项;材料中的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发展”一词不妥,排除B项;1927年初国
11、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排除D项。【答案】C7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解析】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结合所学,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设成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
12、线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排除B项;根据材料“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结合所学,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这些概念的提出是对早些时候新民主主义的践行,排除D项。【答案】A81944年7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说:“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我们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也就是我们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群众大会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 B抗日民主政权日益健全C解放区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群众路线得到基本贯彻【
13、解析】群众路线,与材料中“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相符,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扩大与材料中“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强调内部关系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强调内部关系,“群众大会”不等于民主政权,排除B项;“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但材料未涉及是否实现了,排除C项。【答案】D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 B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指
14、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解析】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情和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步是完成民主主义革命,材料中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等信息正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体现,故选D项;抗战结束前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A项;毛泽东提出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等主张只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存在,并不违背中共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排除C项。【答案】D10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15、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 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 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可知,农民积极大量购买毛泽东像恰恰说明这是广大农民阶级对我党革命道路的认可与支持,故选A项;根据所学,土地改革始于1947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明显并不相符,排除B项;根据常识,毛泽东像本身并不属于理论宣传,排除C项;根据所学,我党全面的左倾路线正式执行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排除D项。【答案】A11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
16、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 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解析】由材料中“北方谈话”的内容可知邓小平意在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说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故选A项;材料中“北方谈话”仅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无关政治上实行拨乱反正,排除B项;1992中共十四大时确立国家经济
17、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12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 )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解析】材料中邓小平认为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
18、“关起门来不行”,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主张,故选B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在解放思想,与材料中“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关起门来不行”无关,排除A项;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与材料中“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关起门来不行”无关,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78年还未认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答案】B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
19、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并说明该计划的意义。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得出突出长江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二“(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得出注重水运交通发展;根据材料二“(一)东方大港”得出以大城市为中心;根据材料二“创建大士敏土厂”得出利用原有基础与新开发相结合;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从长江流域的开发上来说有利于地区开发和经济发
20、展得出开发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上看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挽救民族危亡得出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结合所学为后来的长江流域开发提供借鉴得出对后来开发长江流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答案】(1)特点:突出长江的重要性;注重水运交通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利用原有基础与新开发相结合。意义:开发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对后来开发长江流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时间(时段) “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
21、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 1907年 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 1910年 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 辛亥革命时期 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唯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 五四运动前后 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
22、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 1921年后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 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挽救民族危机、近代化、立宪民主的现代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新中国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
23、与近代化进程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可提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从新中国在演进和理想小说新中国中可提取近代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 论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阐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首先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此后,仁人志士们不断丰富“新中国”的内涵,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涵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由此诞生,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总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