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以载道,艺以修身。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文艺从来都不是仅供消遣娱乐的小事,而是关乎移风易俗、修齐治平的大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担负时代重任,回应时代需求,以德艺双馨为价值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许多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广受观众喜爱、留下长久印记的精品佳作,他们中很多人因其艺术创造和良好口碑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但一段时间以来,少数演艺人员无视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浮躁攀比、热衷于炒作丑闻甚至身涉违法犯罪行为
2、,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若任由这些失德失信、违规违法行为大行其道,将会使演艺界有道德滑坡之风险,也将危害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光环越大,责任越重。作为面向大众、影响广泛的特殊行业,演艺人员应有志于彰显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正能量标杆。总书记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这实际上为包括演艺人员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如何处理好“德与艺”“义与利”上指明方向,提供遵循。要始终把道义与责任放在首位,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
3、堂堂正正的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那些有严重失德失信行为的演艺人员,需要接受行业组织制定的、与其言行严重程度相应的、有足够约束力的处罚;违反法律的,要接受法律的裁决,不能让有法律和道德污点的艺人从其失德失信、违法违规的错误行为中出名获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和道德建设。2018年5月7日,党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强化体育、演艺、网络等领域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引导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遵纪守法、崇德向善的典范。文化是制度之本、道德之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4、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中华文明历经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康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所在,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丰厚滋养。在演艺界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演艺人员的道德素质,使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等观念扎根人心,加快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推动文艺工作良性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价值支撑和文化保障。(摘编自加强演艺界道德法治建设)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传统中,文艺一直都不是只为人消遣娱乐的,而是与移风易俗等紧密关联。B. 近年来,文艺工作者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创作了一大批深受观
5、众喜爱的精品。C. 演艺人员面向大众、影响十分广泛,其言行在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正气等方面非常重要D. 当前,一些艺人无视自己的责任,热衷于炒作丑闻,甚至违法犯罪,并且借此出名获利。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文以载道,艺以修身”人题,开门见山提出文艺工作者要以“德艺双馨”为目标。B. 文章第二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失德失信的演艺人员给时代带来的不良影响C. 文章论述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处理“德与艺”“义与利”的关系时,引用了总书记的观点。D. 文章针对当前部分艺人失德失信这一现实,论证了加强演艺界道德法治建设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
6、项是( )A. 广大文艺工作者,只要做到有才有德,就能够成为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B. 一些艺人失德失信、违规违纪,导致当今演艺界道德滑坡,危害了良好的社会风气。C. 2018年,党中央发文强调要强化演员等的社会责任,十分重视诚信建设和道德建设。D. 演艺人员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质,文艺工作就会良性健康有序发展。【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
7、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B项,“文艺工作者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不合文意,原文是“我们的许多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广受观众喜爱、留下长久印记的精品佳作,他们中很多人因其艺术创造和良好口碑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选项以偏概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文章第二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表述错误,文中写道“他们中很多人因其艺术创造和良好口碑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但一段时间以来,少数演艺人员无视自己作为
8、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浮躁攀比、热衷于炒作丑闻甚至身涉违法犯罪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是将两类人进行对比,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方法,选项分析错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A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担负时代重任,回应时代需求,以德艺双馨为价值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选项不合事理;B项,“导致当今演艺界道德滑
9、坡,危害了良好的社会风气”错误,原文是“若任由这些失德失信、违规违法行为大行其道,将会使演艺界有道德滑坡之风险,也将危害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选项将未然说成已然,时态错误;D项,“文艺工作就会良性健康有序发展”说法绝对,原文是“为推动文艺工作提供价值支撑和文化保障”,二者表述不一致。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
10、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正悄然降临。联合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只有9亿;但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激增至21亿,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超过60岁。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0年的17.8%增长到33.5%,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指出,生物技术、智能设备、制药和护理服务领域的一系列新产品将重点面向老年消费者。互联网时代,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成为一大亮点。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
11、医院里,医疗机器人平均每天要行走185公里,不仅能为医院的病人远送药物和食物,为病人提供干净的床单,还能清理医疗垃圾。在日本,超过7万个家庭护理机器人在家中照顾老年人。此外,能够追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定位设备、检测老年人摔倒风险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纷纷涌入市场,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银发经济也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新动力。日本银发经济的高技术、智能化程度已经在全球于领先地位,该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所有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缓解少子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挑战。2018年2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订完成的老龄
12、社会对策大纲中还提出构建“无龄感工作社会”,指不以年龄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政府有必要通过完善雇用和就业环境来确保老年人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无论是“超智能”还是“无龄感”,如果能够最终得到全面实现,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整个社会。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摘编自白阳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材料二:其实,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很多消费模式,都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外卖订餐服务可以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网购快递服务可以解决老年人购物不便的问题,网络约车可以解决出行问题。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各类辅助功能,比如手写、语
13、音等,智能家居的各种便捷功能以及家庭智能监控系统等,都能在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同时,也便于子女亲属与之联络。既然互联网能够方便老年人,那么为什么鲜有老年消费者网上点外卖和购物呢?这是因为,当下许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其目标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操作模式也是针对年轻人,并非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的智能化门槛过高,这就是说,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平台和商家不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
14、,千万不要因为无人化的噱头,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反而在老年消费市场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摘自“银发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模式?)材料三: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老年人逐渐拉近与时代的差距,但在互联网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老年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人传授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因此,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此外,
15、除了用户体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摘编自战钊老年人上网是种怎样的体验?)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早在2016年目本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以应对少子老龄化的挑战,后又修订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B. 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模式,也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如外卖订餐,网购快递、网络约车等服务均可以方便老年人的家居生活。C. 很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是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操作模式未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导致互联网服务对象鲜有老年人。D. “智能+人工”式的服
16、务才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无人化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是在失去老年消费市场。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未来的几十年将激剧增加,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B. 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知15万亿美元,平台和商家应看到“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C. 家庭护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涌入市场,既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D. 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浪潮中,互联网并没有适当地考虑到老年用户情况,在互联网方面老年人处于相对弱势。6. 我国应如何更“智慧”地服务好即将来临的“银发
17、经济”浪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A 5. B 6. 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增强互联网产品设计及服务的实用性,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说法不当,从原文“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如果最终能够得到全面实现”可知这只是政策,而不是结果。故选A。【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
18、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增加15万亿美元”与原文不符,结合“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分析可知,原文是“增加到15万亿美元”。故选B。【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
19、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等分析,我国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结合“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分析,我国需要积极探索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结合“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
20、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分析,我国需要增强互联网产品设计及服务的实用性,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
21、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千年庭院余秋雨二十七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一个人在岳麓山上闲逛。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
22、儿,乘着当时称之为“革命大串连”的浪潮,撒落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山梁上。眼前出现了一堵长长的旧墙,围住了很多灰褐色的老式房舍,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来过这里,住过很久。我隐隐约约找到了自己。自己是什么?是一个神秘的庭院。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脚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觉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现在的住舍还要亲切,那就是你自己。我在这个庭院里摸到一块石碑,凭着最后一点微弱的天光,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四个大字:岳麓书院。这个庭院的力量,在于以千年韧劲弘扬了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我一直在想
23、,历史上一切比较明智的统治者都会重视教育,他们办起教育来既有行政权力又有经济实力,当然会像模像样,但为什么没有一种官学能像岳麓书院那样长久呢?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宏文馆、崇文馆、国子学等等都是官学,但政府对这些官学投注了太多政治功利要求,控制又严,而政府控制一严又必然导致繁项哲学和形式主义成风,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却失落了。说是教育,却着力于实利、着意于空名、着眼于官场,这便是中国历代官学的通病,也是无数有关重视教育的慷慨表态,最终都无法落实的原因。书院的出现实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构想者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体符合中国国
24、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与历史上大量不切实际的文化空想和终于流于世俗的短期行为都不一样,实在可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创举。中国名山间出现过的书院很多,延续状态最好、也最有名望的是岳麓书院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让人反复缅思的是一些执着的人和一项不无神圣的事业。这项事业的全部辛劳、苦涩和委屈,都曾由岳麓书院的庭院见证和承载,包括二十七年前我潜身而入时所看到的那份空旷和寥落。空旷和寥落中还残留着一点淡淡的神圣,我轻轻一嗅,就改变了原定的旅程。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我们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至多在精力许可的年月里守住那个被称作学
25、校的庭院,带着为数不多的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的人,而对这个目的达到的程度,又不能企望过高。突然想起了一条新闻,外国有个匪徒闯进了一家幼儿园,以要引爆炸药为威胁向政府勒索钱财,全世界都在为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安全担心,而幼儿园的一位年轻的保育员却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没有预告的游戏,她甚至把那个匪徒也描绘成游戏中的人物,结果,直到事件结束,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保育员无力与匪徒抗争,她也没有办法阻止这场灾难,她所能做的,只是在一个庭院里铺展一场温馨的游戏。孩子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这场游戏的意义,也许长大以后会约略领悟到其中的人格内涵。我想,这就是教育工作的
26、一个缩影。面对社会历史的风霜雨雪,教师掌握不了什么,只能暂时地掌握这个庭院,这间教室,这些学生。为此,在各种豪情壮志一一消退,一次次人生试验都未见多少成果之后,我和许多中国文化人一样,把师生关系和师生情分看作自己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不否认,我对自己老师的尊敬和对自己学生的偏护有时会到盲目的地步。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因此,当我偶尔一个人默默省察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时候,总会禁不住在心底轻轻呼喊: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不仅仅是一个亲热的称呼。不,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很久很久
27、了,我们一直在那里,做着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终局,我们都不要问。(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撒落在这个远离家乡的陌生山梁上”这一句中的“撒落”运用比拟手法,非常形象贴切,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B. 作者在第二段介绍这个特别的庭院,并对其进行描写,直在第三段才指出自己看到的庭院是岳麓书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C. 作者认为,教育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因为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D.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对岳麓书院这个千年前的庭院所蕴含的精神的探讨,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
28、。8. 文章第段引用国外的一条新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的理解。【答案】7. D 8. 引用具体事例,说明上文的观点,使文章形象生动;为后文关于教育的坚守的议论做了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给读者以启发。 9. 在理想主义遭到打击和消退后,中国的文化人应当坚守教育这块圣地,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不管社会世事如何变化,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对自己神圣责任的坚守,这是我们生命的价值所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作品情节内容、又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原文,再逐项分
29、析,注意细节。本题要求为“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本文以记叙为主”表述错误,文章由书院谈及教育问题,以议论为主;此外“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委婉批评”不合文意,第四段中“但为什么没有一种官学能像岳麓书院那样长久呢?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宏文馆、崇文馆、国子学等等都是官学,但政府对这些官学投注了太多政治功利要求,控制又严,而政府控制一严又必然导致繁项哲学和形式主义成风,教育多半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作为一项独立事业的自身品格却失落了。说是教育,却着力于实利、着意于空名、着眼于官场,这便是中国历代官学的通病,也是无数有关重视教育的慷慨表态,最终都无法落实的原因”只是对古
30、代官学办学方式进行了批评,并不代表着教育被冷淡,“表达了对教育被冷淡的委婉批评”的说法属无中生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文本,从内容、结构、主旨效果等角度综合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七段写的是当劫匪闯入时保育员镇定地铺展一场温馨的游戏让孩子们免受心灵伤害,强调了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内涵;从结构方面分析,第七段属于中间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教育是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的人”的观点,又为下文关于教育的坚守的议论做了铺垫;从表达效果来看,引用具体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情节典型生动、吸引
31、读者,并能引发读者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对主旨的探究思考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含义,看这句话有没有比喻义、引申义。了解文章写作思路,结合全文领会文章的主旨。本文由岳麓书院写起,主体谈的是教育问题,“不,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这里的“庭院”代表文化理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是文化的根基,虽遭摧残,迫害,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动摇;“文化传代的游戏”即教育,这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延续性;“至于游戏的终局,我们都不要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重在过程,接受文化,传递文化,让学生领略人格内涵,教师要有自己神
32、圣责任的坚守,不管社会世事如何变化,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考生根据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中“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首段常见的作用:包括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2)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二、古代诗文
33、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人。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开运二年秋,出为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契丹入汴,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谷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谷曰:“臣无状,负陛下。”因倾囊以献。会契丹主发使至州,谷禽斩之,密送款于汉祖,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谷自郡候契丹,遂见获。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尔何背我归太原?”谷曰:“无之。”契丹主因引手车中,似取所获文字,而谷知其诈,因请曰:“如
34、实有此事,乞显示之。”契丹国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自后凡诘谷者六次,谷词不屈。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时,人云尔谓我必不得北还,尔何术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则致尔富责。”谷曰:“实无术,盖为人所陷耳。”谷气色不挠,卒宽之。入拜左散骑常侍,俄权判开封府。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谷诱邑人发其巢穴。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摄本邑主簿。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奥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显德初,从世宗征太原,遇贼于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舆,世宗慰抚之。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显德五
35、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赐谷钱百万、米麦五百斛、刍粟薪炭等。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侍中。(选自宋史李谷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B. 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C. 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D. 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
36、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蒙尘,古代常用于指天子、王公流亡受辱,文中指皇帝被俘。B. 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亦称“畿辅”“畿甸”“京师”。C. 乘舆古代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文中代指世宗皇帝。D. 斛,古代计量粮食的量器,也用作容量单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谷折节向学。李谷在青少年时勇武有力擅长射箭,好行侠仗义,但得不到乡里人的理解,于是就发奋学习,终于在二十七岁考取了进士。B. 李谷忠心可鉴。在少帝蒙尘之时,只有李谷敢于迎接拜见,并在少帝面前深深自责,捐献出全部财产;后来又杀死契丹使者,秘密投诚汉祖
37、。C. 李谷勇敢无畏。面对契丹主摆好刑具,李谷坚决不承认自己的背叛;面对契丹主的诘责,始终言词不变;面对契丹主的利诱,他也始终面色不改。D. 李谷善于谋划。他在任职开封府期间,为了治理中牟严重的盗匪情况,一是诱导本县的人告发贼人巢穴,一是再任用刘德舆为京畿僚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虚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2)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恰好有人把城中兵力虚弱的情况报告给契丹,契丹回师攻打安阳,攻下这座城。(2)这一年,黄河在齐、郓一带大决口,调派十几个州的
38、青壮年来填塞决口,命令李谷兼管,按期完成。【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考生可以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浃旬”“谷”“德舆”“贼党”“其”“魁”“县佐史”“御史台吏”“其家”“金玉财货”“行者”,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佐”是谓语,宾语是“德舆”,句子结构完整,下一句“禽”是谓语,宾语是“贼党”,句子结构也完整,两句的内容又各自独立,所以两个句子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B两项;
39、“得”意思是“得到”“搜到”,其宾语应该是“金玉财货”,且“甚众”说的是“金玉财货”,而并非仅仅是“财货”,所以“金玉财货”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C项,原文标点“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故C项正确。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正确;C项
40、,正确;D项,正确;B项,“京畿,亦称京师”错误,“京师”指国都,与“京畿”所指不同,故B项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一段,正确;B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二段,正确;C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二段,正确;D项,“一是再任用刘德舆为京畿僚佐”错误,从原文看,第三段说的是“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摄本邑主簿”,由此可知,应该是让曾多次担任京畿僚佐的刘德舆代理中牟县主簿,故D项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
41、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会”,恰好,适逢;“告契丹以城中虚弱”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城中虚弱告契丹”,“以”,介词,把;“还”,回师;“陷”,攻陷,攻下。(2)中,“是岁”,这一年,“是”,这;“河”,黄河,古今异义;“大决”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在“决”后添加“于”;“发”,派遣,调派;“数”,几;“塞”,填塞;“领护”,兼管;“刻期”,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期限;“就”,完成。【
42、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李谷,字惟珍,是颍州汝
43、阴人。身高八尺,容貌魁梧伟岸。青少年时勇猛有力擅长射箭,常扶弱惩强,但被乡里人不理解,于是发奋学习,二十七岁时,考取了进士,接连被征召担任华、泰两州的从事。开运二年秋天,李谷出朝担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契丹进入汴京,少帝被俘押往契丹,旧臣没有人敢来迎接拜见的,李谷却在路上跪拜迎接,君臣相对流泪。李谷说:“我没有脸面见人,辜负了陛下。”于是把全部财物进献。恰逄契丹主派使者来到夲州,李谷把他擒住斩首,秘密向汉祖投诚,暗中派遣河朔大豪梁晖占领安阳,契丹主忧虑这件事,就商议返回北方。恰好有人把城中兵力虚弱的情况报告给契丹,契丹回师攻打安阳攻下这座城。李谷从州城来侦察契丹,于是被擒获。契丹主先摆出
44、刑具,对他说:“你为什么背叛我归附太原?”李谷说:“没有此事。”契丹主就把手伸到车中,似乎去取得到的书信,然而李谷知道他是假装的,因而请求说:“如果真有此事,请求公开展示。”契丹的制度,没有认罪的人不马上处死。从此以后共追问了李谷六次,李谷言词不变。契丹主患病,又说:“我南行时,有人说你说我必定不能返回,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现在我病得很重,如果能救我,就让你富贵。”李谷说:“实际没有什么手段,是被人诬陷罢了。”李谷面色不改,最终宽恕了他。入朝担任左散骑常侍,不久任职开封府。当时京城地区盗匪很多,中年尤其严重,李谷诱导本县人告发他们的巢穴。有叫刘德舆的,后梁时多次任京畿僚佐,住在中年,素有才干
45、,李谷任命他代理本县主簿。十天后,李谷请求侍卫兵数千人辅助刘德舆,全部擒获盗贼,魁首之一就是县佐史,另一人是御史台官吏。搜查他们的家,得到金玉财物很多,从此行路的人没有祸患。随即升为工部侍郎。显德初年,随从世宗征伐太原,在高平与贼相遇,隐藏在山谷中,两天后出来,追上皇帝,世宗慰问安抚他,这一年,黄河在齐、郓一带大决口,调派十几个州的青壮年来填塞决口,命令李谷兼管,按期完成。显德五年夏天,世宗平定淮南后回到朝廷,赏赐李谷一百万钱、五百斛米麦、草料粮食柴炭等。建隆元年,李谷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太祖听到这个消息震惊哀悼,赠官侍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代 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
46、,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B.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C.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D.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借景抒情。诗借所见到的缺月、芭
47、蕉、丁香等景物,抒发发主人公失望、愁苦的情感。比喻(或象征或拟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48、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错误,从诗中来看,“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故选D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考生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再分析情感。从诗中来看,这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中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