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2020学年粤教语文必修一同步讲义:第4单元 15 离骚(节选)

    • 资源ID:97601       资源大小:337.8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粤教语文必修一同步讲义:第4单元 15 离骚(节选)

    1、15离骚(节选)一、读准字音修姱()羁()揽茝()侘傺()() 芰荷() 谣诼()溘死() 方圜() 攘诟()岌岌() 謇朝谇() 延伫()答案kujchich chjzhukyungujjinzh二、辨识通假(1)偭规矩而改错()(2)进不入以离尤兮()(3)忳郁邑余侘傺兮()(4)芳菲菲其弥章()答案(1)错,通“措”,措施(2)离,通“罹”,遭受(3)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4)章,同“彰”,显著三、一词多义(1)度(2)修(3)信(4)相(5)反(6)善(7)固(8)虽答案(1)名词,法度、准则动词,揣度、推测(2)动词,整理名词,这里指高洁的品行(3)副词,确实、真正动词,信任形

    2、容词,真实,诚实(4)动词,看、选择副词,互相名词,宰相,丞相(5)动词,回头形容词,相反、对立动词,背叛(6)动词,擅长动词,崇尚,向往形容词,好的名词,好事,好的行为形容词,友善,交好动词,通“缮”,修治动词,做好,处理好动词,羡慕(7)副词,本来动词,巩固形容词,顽固(8)连词,虽然连词,即使四、词类活用(1)屈心而抑志兮()_(2)伏清白以死直兮()_(3)高余冠之岌岌兮()_(4)长余佩之陆离()_(5)哀民生之多艰()_(6)謇朝谇而夕替()_(7)固前圣之所厚()_(8)亦余心之所善兮()_答案(1)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2)为动用法为而死(3)使动用法使加高(4)使动用法

    3、使增长(5)为动用法为悲伤(6)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7)形容词作动词看重,推崇(8)形容词作动词崇尚,向往五、古今异义(1)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_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_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制芰荷以为衣兮古义:_今义:动词,认为。(4)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_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浩大。(5)偭规矩而改错古义:_今义:改正错误。(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_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_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答案(1)善于取巧。(2)艰难困厄。(3)把作为。(4)荒唐,没有准则。(5)改变措施。(6)随水

    4、流而消逝。(7)修长分散的样子。六、文言句式(1)謇朝谇而夕替。()译文:_(2)不吾知其亦已兮。()译文:_(3)高余冠之岌岌兮。()译文:_(4)长余佩之陆离。()译文:_(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译文:_答案(1)被动句早上进谏,晚上被贬黜。(2)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啊。(3)定语后置句加高我的帽子,使它高高耸起啊。(4)定语后置句增长我玉佩的带子,使它修长飘逸。(5)被动句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七、文白对译 资料链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

    5、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爱国抒情诗离骚。其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渔父、招魂等。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所以屈原得到广泛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6、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文本鉴赏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地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为,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和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热爱光明、憎恶黑暗的高尚人格。同时通过

    7、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嚣张。离骚(节选)_答案政治遭遇高洁的品行 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1第1段,屈原一生“余虽好修姱以羁兮,朝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请结合诗歌回答。_答案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二、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问题。2第2段,“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_答案“悔”的意思是追悔(反省),悔恨。它与“未悔”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未悔”

    8、是表示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悔相道之不察兮”中的“悔”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在结构上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辞。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诗人为何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_答案喻指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并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无悔于选择。4离骚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_答案离骚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形象特征诗句外部形象佩戴香草,高大正直“制芰荷

    9、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鲜明的思想性格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关注民生,力主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追求真理,义无反顾,卓绝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三、总览全文,回答问题。5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他的这一举动吗?_答案(观点一)赞同。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屈原即便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也还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的赏识和支持下才能实现,他高洁的节操只有在君王帮他力排众议的情况下才能保持。

    10、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时,他便失去了支撑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观点二)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该坚强地活下来,因为活着才有希望。另外,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在楚国实现,还可以到别的国家去施展。抱石沉江,是一种愚忠的表现。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比喻手法在离骚中,作者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

    11、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两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的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2写法指导比喻手法“三注意”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我们在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时,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1)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用喻体表示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2)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做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不注意这一要求,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导致喻体不当。(3)要注意思想感情。设喻要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善良美好的

    12、情怀。3迁移运用请以“关爱”为题,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_答案有人说关爱像那绵绵的春雨,让我们聆听春的讯息,悄悄把幸福期待;有人说关爱像那汩汩的清泉,把最纯最真的情感融进我们的心田。其实,关爱无处不在。关爱是一副拐杖,扶着你前进;关爱是一盏明灯,照亮你未来的道路;关爱是一个导航仪,指引你人生的道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关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当然,关爱不是单向的,它是相互的。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忠贞之魂不朽他对国家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芙蓉、芰荷

    13、为衣裳。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社会里,“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隧道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应用角度】“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等。2素材应用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

    14、,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读书当如此,在深度阅读中,永远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远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书香。唯有深度阅读,才能涤荡心灵。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他感时伤怀,他亦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如果不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

    15、内心,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群文阅读导读: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屈原是一座纪念碑,他站在河流的源头,惠泽着千秋万代;在中国思想史的长河中,屈原是一面旗帜,他以自己的陆离长剑和纵身一跳,划清了清流与浊流。一个浪漫灵魂造就了一篇篇不朽的文章。屈原处处不合时宜,但却始终不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一个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偶像。于是,在后人眼中,他不再是一个生命体,而是一个被无数代有气节的文人赋予了各自精神、深深崇拜的图腾。戴着花冠的诗人当我们用现实的眼光审视屈原时,一定会觉得他很傻。可命运如果可以重来的话,他一定会重新投入汨罗江。我想,执着和理想便是他的生命主题吧。当一个人过于强烈地

    16、期望一件不可能的事时,生命就演变成了一种悲剧。可是执着却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理想却能在黑暗中碰撞出浪漫的火花。一个被楚国和世人都抛弃了的人,依然可以写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坚定的诗句,可以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动人的歌词,可以吼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慷慨的誓言。一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希冀着祖国富强,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美政、楚王、理想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罂粟,引屈原走向他的悲哀,所以他的诗中充斥着令人心酸的孤独。一步一步,从三闾大夫的政治家,走向了腰悬长剑的诗人。也许,诗和政治相遇时,本身便是一种错误,皎洁怎能和黑暗相融合呢?然而

    17、当诗人和政治家合二为一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当他内心的情感涨满得无法用言语诉说时,他选择来到汨罗江畔。江水。清风。香草。 江水涤不尽世上的污秽,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朽,香草的诗句唤不醒昏庸的楚王。既然理想已死,肉体停留在世上又有什么用呢?在诗人和政治家身份的纠缠中,最终他选择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浪漫:在满是香草的岸边,将肉体抛入水中,灵魂融入风里,留下一顶花冠守候如血的夕阳!在世界的眼中屈原疯了,可是在屈原的眼中世界疯了!于是他毫不吝惜,丢下肉体,让灵魂追逐精神的家园。当然,如果永别之前也能作诗,屈原应把告别作出来,给他所爱的和不爱他的人一个交代,可是他的灵魂终究缄默了,独留下深深的叹惋。诗人

    18、的浪漫注定了他的悲哀,他拆下肋骨当作火把点燃,照亮了黑暗的路。我想如果人生是块金黄的麦田,那么屈原就是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用他的节操收割了他自己的生命。两千多年前,这个浪漫的诗人用诗词开始了一条拯救自己、拯救世界的不归路。汨罗江在落日的余晖中翻腾着,生命在时光的车轮中轮回着,今天,回望历史仍然可以看见他在作生命之舞:头戴花冠,挥洒笔墨,蘸着自己伤口流下的鲜血,在清风拂来的馨香空气中,书写浪漫和执着。生命的弧度“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

    19、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而看见的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呐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唯恐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

    20、,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你,行走在沅湘江畔,形容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未来和希望,你绝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后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自张仪到楚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绝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楚国会盟而客死秦国,

    21、你,就彻底绝望了。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的弧度,纵然无奈,却是另一种光华万丈、永垂不朽的美丽!推荐阅读篇目:1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鲍鹏山)2我眼中的屈原(选自瑞文网)3永远的屈原(选自学习啦网)积文化常识1朕:朕是第一人称,即“我”的意思,中国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此外,东亚汉字文化圈中日本及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的古代君主也自称朕。2庚寅:中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把天干、地支按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干支纪年中一个循

    22、环的第27年称“庚寅年”。传统的纪日也是天干地支记,也是甲子、乙丑循环下去,六十日一循环,所以也有庚寅日。 诵国学经典1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明理知义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得到修养;修养身心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成长启示人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才能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大学)明理知义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成长启示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要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由家组成,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粤教语文必修一同步讲义:第4单元 15 离骚(节选))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