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课时分层作业9:波的衍射和干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

    • 资源ID:98987       资源大小:600.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课时分层作业9:波的衍射和干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

    1、课时分层作业(九)(限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时,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D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BCD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不明显只有当孔、缝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切不可把此条件用来判断波是否发生了衍射现象2如图所示,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m,波速均为2 m/s,波长均为0.4 m,E点

    2、为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BA、C、E点是振动加强点C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8 cmDt0.05 s时,E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4 cmEt0.05 s时,D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4 cmACD图中B、D均为振动加强点,E位于B,D的中线上,故E也是振动加强点,而A、C两点为波峰与波谷相遇,故是振动减弱点图中所示时刻,B点偏离平衡位置4 cm,而D点偏离平衡位置4 cm,故二者竖直高度差为8 cm,再过0.05 s,两列波的波峰恰在E点相遇,故E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将达到4 cm,而D在平衡位置故正确答案为A、C、D.3关于波的

    3、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B任何两列波相遇都会叠加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如果介质中的某点振动是加强的,某时刻该质点的位移可能是零E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可能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小BDE根据波的叠加和干涉的概念可知,只要两列波相遇就会叠加,但如果两列波的频率不同,在叠加区域就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A错误,B正确;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点还有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所以C错误;因为某质点振动加强仅是振幅加大,但只要仍在振动就一定有位移为零的时

    4、刻,所以D、E正确4有一障碍物的尺寸为10 m,下列哪些波在遇到它时能产生明显衍射现象()A波长为1 m的机械波B波长为10 m的机械波C波长为20 m的的机械波D频率为40 Hz的声波E频率为5 000 MHz的电磁波(波速为3108 m/s)BCD空气中声波波速大约为340 m/s,由可算出频率为40 Hz的声波的波长为8.5 m;同理可算出频率为5 000 MHz的电磁波的波长为0.06 m选项C、D中波长等于大于障碍物尺寸5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甲乙图甲显示了波的_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_现象解析由波的干涉和衍射概念知,图甲是一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

    5、两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答案衍射干涉6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多少?解析在水槽中激发的水波波长为 m0.01 m1 cm.要求在小孔后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应取小孔的尺寸小于波长答案小于1 cm7简谐横波a沿x轴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t0时刻,这两列波的波形如图所示画出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从t0时刻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解析该题考查波的叠加和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其振动图象是稳定的,t0时刻,两列波引起x2

    6、 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都向上,经过T,两列波的波峰都传到x2 m处,故振幅AA1A23 cm.答案能力提升练8(2019全国卷)水槽中,与水面接触的两根相同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振动片做简谐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相遇,在重叠区域发生干涉并形成了干涉图样关于两列波重叠区域内水面上振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质点的振幅都相同B不同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C不同质点振动的相位都相同D不同质点振动的周期都与振动片的周期相同E同一质点处,两列波的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BDE在波的干涉实验中,质点在振动加强区的振幅是两列波振幅之和,质点在振动减弱区的振幅是两列波

    7、振幅之差,A项错误;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波不停地向外传播,故各质点的相位不都相同,C项错误;两波源振动频率相同,其他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故频率均与振源频率相同,周期均与振动片的周期相同,B、D项正确;同一质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确定,故波程差恒定,即相位差保持不变,E正确9.在图中,A、B是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5 cm,频率均为f100 Hz,当A点为波峰时,B点恰好为波谷,波速v10 m/s,判断P点为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解析A到P与B到P的波程差为x25 m15 m10 m这两列波的波长为 m0.1 m10 m恰好为0.1 m的整数倍,又因A、B步调相反,因此P点为减弱点答案减

    8、弱点10两列平面简谐横波在空中叠加,其中简谐横波a(图中虚线)沿x轴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图中实线)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20 m/s,t0时,这两列波的波动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位于x45 m处的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和第一次处于平衡位置的时间分别是多少?解析从题图上可知两波波长均为40 m,故T2 sa、b两波的波峰第一次传到P点,均需要t0.25 s,而平衡位置传到P点,均需要t0.75 s.答案0.25 s0.75 s11.波源S1和S2的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 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1)简谐横波的波长;(2)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解析(1)设简谐横波波长为,频率为f,则vf,代入已知数据,得1 m.(2)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点的波程差lx(2x),0x2.其中x、l以m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l(k),k为整数,所以xk,可得k,故k2、1、0、1.解得:x0.25 m,0.75 m,1.25 m,1.75 m答案(1)1 m(2)x0.25 m,0.75 m,1.25 m,1.75 m- 5 -


    注意事项

    本文(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课时分层作业9:波的衍射和干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