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逍遥游》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

    • 资源ID:99779       资源大小:24.7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逍遥游》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

    1、逍遥游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句,增加文言积累;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在诵读与讨论中理解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境界。3领会庄子哲学的生命意义,恰当评价庄子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疏通文句,把握文章主旨。2难点:深入理解庄子的“逍遥游”思想,领会其哲学意义。【教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有人说,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中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又有人说,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庄子倾注一生

    2、看守的月亮,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逍遥游,共同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二、整体把握1师生合作朗读全文。听读时把握好字音、句读。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2自然诵读,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标画疑难词句,小组内互助释疑。3速读,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进而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引导示例:读罢全文,你感觉作者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有哪些关键句?)三、文本研读1自读文本,揣摩:(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有人以为这是写微小如“野马”“尘埃”者,也有所待(“以息相吹”);

    3、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你怎么看?(2)“蜩与学鸠笑之曰”“斥笑之曰”“宋荣子犹然笑之”中“笑”的原因是什么?庄子对此怎么看?(3)庄子认为哪些人或物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2小组讨论,交流。答案示例:(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不是写“野马”“尘埃”也有所待。整个段落围绕“鲲鹏”展开,这是其上升过程中所见的景象,以表现形象之雄伟,意境之高远。(2)蜩、学鸠,斥认为自己想飞就飞,想停就停,自由自在,而大鹏南飞要“有所待”,故而笑之。庄子反对它们的无知:“之二虫又何知!”因为这不过是一种极度无知的错觉罢了,即使是“抢榆枋而止”也还是有所依赖的。它们因浅薄无知而进入了一个更为低俗的层次。

    4、宋荣子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他们因为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而自鸣得意,自命不凡,却不知自己的优势仅仅只存在于“某一方面”,因而他们也就像斥一样只能归入“小”类。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嗤笑他们,确实有很雄健的理由。但这一“笑”,却又体现了宋荣子自身的局限。因这一“笑”,是建立在“己”与“人”的比较之上的,在宋荣子心目中,仍存在着一个“己”字。他认清了“我”与“物”的分际,却没有达到物我俱忘的境界;他辨明了荣辱的界限,却并没达到荣辱皆无的极致。因此,庄子说他“未数数然也”,“犹有未树也”。(3)斥之流不知大鹏的九

    5、万里图南之志,朝菌等“小年”之物不知“大年”,他们虽然也有“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快乐之游,但根本无涉于“逍遥”;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属此类。此为最低层次。鲲鹏展翅南飞,境界高远,但仍有所待;宋荣子、列子都是世人中的佼佼者,可谓超凡脱俗,但仍未达到逍遥之游,原因就在于“有待”“有我”。“至人”“神人”“圣人”,无自我,无功利,无声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他们真正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四、梳理积累1以小组为单位,梳理重点虚词:之、其、以、奚、恶。2组内学生互相提问,掌握重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五、分层作业A必做:熟读文本;梳理重点文言实

    6、词。B选做:背诵前3段。第二课时一、检查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梳理出的重点实词。2翻译句子。(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二、诵读理解问题1:“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如何理解?学生诵读相关语段。揣摩、交流后教师总结。答案示例:并非简单重复,同中有异,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印证,与篇首内容照应,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问题2:你如何看待“逍遥游”的境界?学生诵读后3段。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答案示例:“逍

    7、遥游”是一种“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认为,世上万物都受到限制,社会上的人被生死、得失、荣辱、贵贱牵累,没有自由可言,其原因在于“有己”,“有己”则“有待”,只有做到“无己”才能进而达到“无功”“无名”。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到外物的束缚,达不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只求保身全生养亲以尽天年而无建功立业的理想。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俯仰随我,置声名与舆论于不顾。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便是在头脑中消除了物

    8、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合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现实的绝对自由。庄子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在现实中无法摆脱“心为形役”(即“心”与“形”的矛盾),而超现实地在精神上追求绝对的自由。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问题3:三次浓墨重彩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单是为了表现“小大之辩”吗?诵读有关语段。思考,交流,允许有不同见解。观点1:作者着力渲染大鹏这一形象,意在表现即使能搏击九天的大鹏,也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除此外,别无寄托。观点2:承载了庄子不断修行、提升境界的理念。鲲悠游于北冥,酝酿变化而为鹏,再飞往南冥,正演示了境界上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另辟飞扬活跃

    9、的精神境界的修行过程。鲲不管长到如何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是平面的动物,过的仍是有涯、有畔、有限的北冥生活。直到它化而为鹏,才能脱离海的范围,上下四方,任其游走。由小而大,只是生命的成长;由大而化,是境界的提升。鲲虽大,但不以此自满,它化为鹏,向另一个更高远的目标南冥飞去。三、感悟探究1选择感触最深的某一片段或纵观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受到的启发。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点评,必要时作适当引导。(1)志远。小鸠无知,俗人浅陋,哪比鲲鹏志在远方?唯有不断努力学习,思考,反省,才能摆脱浅薄无知。(2)积厚。北海之水不厚,则不可养大鲲。德不厚学不精,不能成大业得大道。(3)有待。鲲鹏远举,若无大风承负,

    10、必然无法抵达南冥。拯时济世,亦需审时度势,伺机而动,亦如孔明出山。深蓄厚养、待时而动,才能尽大圣之体用。2孔子教育我们要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庄子引导我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我们该怎样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当然要积极进取,创造价值,担当责任。但置身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这时庄子告诉我们要安时处顺,穷通自乐;在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这时庄子告诉我们要敝屣富贵、淡泊名利,悠游自得。庄子观照的是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幸福快乐地活着。其实,庄子生活的时代战乱频仍,危机四伏,他不愿违背内心混迹官场,但他“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

    11、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他未必是消极避世的。很多人对他存在误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追求的“无”,应该是从“有”的境地升华而出的,也就是说“无”的境界仍要从“有”中获得。无己之道,从不曾知道自己,进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达“有己”,最后升华到不知有己、放弃自己偏见私执的“无己”境地。无功之道,从不曾有过功劳,进而有功于社会、造福人群,最后到达不知有功、生而不有为而恃的“无功”。无名之道,从不曾有过名声,到有名于世、为人楷模,最后不知有名、舍弃虚名、不以名累实,达到无名的境地。我们应该左手孔子,右手庄子:儒家教我们承担责任,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追求精神的自由,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和谐。四、作业1、背诵前三段和最后一段。2、从你读到的大家名篇看,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对他们有过怎样的影响?对你的现实人生有何启示?


    注意事项

    本文(《逍遥游》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