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渔父》课时作业(含答案)

    • 资源ID:99789       资源大小:46.9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渔父》课时作业(含答案)

    1、文本11渔父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答案D解析去:离开。2.下列对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也相同 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答案B解析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递进。以:介词,用。以:连词,相当于“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何故深思高举 B.颜色憔悴C.渔父莞尔而笑 D.可以濯吾缨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微笑的样子。A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高高地举起。B项古义:脸色。今义:色彩。D项古义:可以用来,是两个词。今义:一般表示某种肯定。4.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鼓枻而去B.乃歌曰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人皆得以隶使之答案D解析D项为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奴隶一样。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敲打、歌唱、游泳。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屈原既放B.圣人不凝滞于物C.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D.是以见放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为被动句。6.下列对渔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被流放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是因为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同时也为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而痛苦。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用设喻的方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3、尚节操。C.“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反映了屈原对楚国人的失望和憎恶。D.渔父最后唱歌而去,表现了隐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思想。答案C解析C项反映的只是屈原对楚国统治者的失望和憎恶。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诗集。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B.“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指诗经国风,“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小令。D.诗经的内容以

    4、“风、雅、颂”来划分,而“赋、比、兴”指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答案A解析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8.翻译下列句子。(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译文:_(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译文:_(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译文:_答案(1)屈原被流放之后,在湘江一带行走,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2)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并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3)(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为什么不也把泥水搅浑而推波助澜呢?(既然)人人都喝醉了,(您)为什么不

    5、也跟着吃些酒糟,饮些薄酒呢?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高出于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渔父中,昔日的三闾大夫落魄到眼前的这个地步,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何故至于斯?”一问,引出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_,_”。(2)渔父中写出渔父眼中的“圣人”是如何对待外物的句子是“_,_”。(3)渔父中,渔父唱的沧浪歌的内容是“_,_;_,_”。答案(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端午节这个节日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今年就出现了两个屈原故

    6、里,抢着搞纪念屈原的大型活动。一个是传统的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秭归,另一个则是新出现的屈原故里河南南阳西峡。两个屈原故里闹得热火朝天。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秭归才是屈原的故里。因为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比如水经注中就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再比如史记楚世家中就记载:“熊绎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这些史料的记载足以证明屈原的故里就是秭归,而且遗留下来的大量关于屈原的捣衣石,纪念性建筑还有故居等等都存在于秭归。西峡为何说自己是屈原的故里呢?因为他们认为之前所说的楚国迁徙路线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

    7、一支。楚人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然后南迁,从河南新郑出发,后到达湖北荆山一带,最后灭亡于安徽寿春。这样一来,就推翻了秭归是楚国最初的封地的说法,最初的封地应该是在西峡。所以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西峡是屈原的祖籍地,而秭归则是屈原的出生地。这样的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了。近年来这样的争论总是时有发生,大家到底是在争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避免这种争吵?请概括说明。答:_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争吵的实质是经济利益使然。它实质上是一种消费名人的行为。(2)避免方式:地方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政府倡导正确的文化观;消费者理性消费;学术专业人士潜心研究,找出确凿的证据,避免无谓的争

    8、端。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一、重点实词(一)见1.说出下列句中“见”的义项(1)是以见放:_(2)我见相如,必辱之:_(3)项伯即入见沛公:_(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5)层见错出:_(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8)生孩六月,慈父见背:_答案(1)表被动,相当于“被”(2)看见,看到(3)会见(4)召见,接见(5)同“现”,出现(6)与“于”一起构成“见于”结构,表被动(7)拜见,谒见(8)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点拨“见”的本义是“看到”,可以当作动词、助词、副词和通假字使用。从动词的角度,可以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见下级为“召见、

    9、接见”;见上级、长辈、有学识和名望的人或表示恭敬为“拜见、谒见”;地位相等或者正式场合用“会见”。古文中常用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有时与“于”构成“见于”结构,表示被动。比较特殊的用法是“见动词”结构,“见”在这种结构中往往解释为“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以翻译成“我”。如果是通假,往往相当于“现”。2.迁移运用(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

    10、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节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译文:_答案太子说:“对。父王看见的,只有剑士。”解析“然”,对,正确;“所见”,“所”字结构,“见”解释为“看见”;“唯剑士也”,判断句。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译文:_答案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拜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解析“治”,裁制;“见”,拜见;“太子乃与见王”,省略句,省略了“之”。参考译文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并不接受,和使者一同去见太子,见到太子说

    11、:“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时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地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父王看见的,只有剑士。”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为我备好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拜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

    12、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有删改)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译文:_答案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辩。解析“虽”,即使;“强聒”,唠叨不休;“见”,被;“报”,回复。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译文:_答案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解析“具”,详细地,一一地;“冀”,希望;“见”,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以翻译成“我”。参考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

    13、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辩。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二)为(既可作虚词,又可作实词)1.说出下列句中“为”的义项(1)自令放为:_(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4)故为之文以志:_(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7)窃为大王不取也:_(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_(9)为天下笑

    14、:_(10)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_(11)纫秋兰以为佩:_(1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13)为之奈何:_答案(1)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2)动词,凝结(3)动词,成为,变成(4)动词,写(5)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与“所”一起,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6)动词,做,当(7)动词,认为(8)判断动词,是(9)介词,被(10)介词,为了(11)“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为”,当作(12)介词,替,给(13)介词,对,对于点拨可以根据不同词性分类记忆:(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2.以为,认为。3.判断词,是。(二)介

    15、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2.介绍原因或目的。因为,为了。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4.对,向。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2.迁移运用(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宋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译文:_答案然

    16、而到了周朝末年,屈原出生在这里,离骚等名篇被后世写抒情文章的人效仿。解析“为所”,表被动。参考译文湖南作为古代诸侯国的封地,北边靠近大江,南边接近五岭,西边连接黔蜀,是群苗聚集之地,大概也是山国荒僻之地。然而到了周朝末年,屈原出生在这里,离骚等名篇被后世写抒情文章的人效仿。到了宋朝,周敦颐又在此地诞生,他写的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推崇。两位贤者,都没有效法某一流派,却写成好文。上与诗经周易相比有同样的影响,后来的代代逸才(有杰出才能的人),要列举出来没有超过他们这些人的范围。(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为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

    17、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能得之耳。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译文:_答案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解析“观”,看待;“为”,是。二、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1.翻译下列句子(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

    18、之汶汶者乎?(渔父)译文:_答案哪里能让皎洁的身体蒙受污浊外物的玷辱呢?(“身之察察”“物之汶汶者”定语后置;“身之察察”,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物之汶汶者”,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_答案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求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中心语后置定语者)(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译文:_答案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这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四海之大”,中心语之

    19、后置定语)(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译文:_答案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定语后置,中心语数(量)词点拨定语后置有五种情况: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值得注意的

    20、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例如: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乍看句中加点的文字,符合“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句中的“者”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而是用在假设分句后,以提示下文。此句应译作:众武将文官如有敢再提应当迎降曹操的,结果将与这个奏案一样!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加点的文字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此句应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2.迁移运用(

    21、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_答案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先自己量了一下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忘了带)。解析“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中心语后置定语者。参考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先自己量了一下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忘了带)。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

    22、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有删改)注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译文:_答案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

    23、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解析“士有自京师来者”,定语后置句,中心语后置定语者。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注意事项

    本文(《渔父》课时作业(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