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节选)ppt课件
《劝学(节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节选)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10 劝学(节选),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学不可以已”的思想,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3.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方法。,内容索引,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预读先学,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 以为轮 ( ) (2)木直中绳 ( ) (3)虽有槁暴( ) (4)金就砺则利( ) (5)参省( ) (6)知明而行无过( ) (7)须臾( ) (8)跂而望( ) (9)假舟楫者( ), 语言知识强化,(10)假舆马者( ) (11)君子生非异也( ) (12)跬步( ) (13)锲而不舍( ) (14)金石可镂( ) (15)爪牙之利(
2、) (16)骐骥一跃( ) (17)二螯( ) (18)蛇鳝之穴( ),ru,zhn,yu o p,l,cn xn,zh,y,q,j,y,xn,ku,qi,lu,zho,q j,o,sh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君子: (2)学不可以已: (3)木直中绳: (4)不复挺者: (5)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停止。,合于。,直。,就,动词,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博学,广博地学习;参,检验;省,反省,省察。,片刻。,(8)吾尝跂而望矣: (9)而闻者彰: (10)非利足也: (11)善假于物也:
3、(12)故不积跬步: (13)无以至千里: (14)骐骥一跃: (15)驽马十驾: (16)锲而不舍:,踮起脚跟。,清楚。,脚走得快。,外物。,半步。,没有用来的(办法)。,良马。,驽马,劣马;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用刀雕刻。,(17)金石可镂:_ (18)蟹六跪而二螯:_ (1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 (20)用心躁也:_,原指在金属上雕刻,这里与“锲”同义,泛指雕刻。,脚。,藏身。,浮躁,不专一。,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 以为轮/ 使之然也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_,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有”同“又”,再一次;“暴”同
4、“曝”,晒干。,同“智”,智慧。,同“性”,天赋,资质。,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 以为轮 古义: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以之为,把它制成。,广博地学习。,藏身。,(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爪子和牙齿。,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 以为妙绝:_ 佛印绝类弥勒:_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_
5、,横渡,停止,隔绝,极点,非常,断绝,(2)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_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_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_,(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_,强健、强壮,有力的弓,强盛,有余,略多,读qin,勉强,凭借,利用,借,借给,假装,假如,如果,(4)望,吾尝跂而望矣:_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 先达德隆望尊:_ 在丙寅三月之望:_,远看,盼望,希望,声望,农历每月十五日,(5)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_ 博闻强志:_
6、 初闻涕泪满衣裳:_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_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_ 以勇气闻于诸侯:_ 扫后更闻香:_,听见,见闻,见识,听说,使听见,声望,声名,闻名,出名,用鼻子嗅,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名词的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 c.下饮黄泉:,游泳。,每天。,向上。,向下。,(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使快。,6.写出下列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_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_,(2)于,青,取之于蓝:_ 而青于蓝:_ 善假于物也:_,兼词,于之,在这里,句末语气词,代词,它,指这篇文章,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引出对象,(3)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 顺风而呼:_ 锲而舍之:_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连词,表转折,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8、;冰块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更寒冷。,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课外名句 (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荣辱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
9、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一、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是荀况的著作集。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仅小部分是其门人的作品,今存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
10、,疑为门人弟子所记。荀子一书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 文本常识积累,二、背景展示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荀子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
11、” “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与孟子一样,也肯定人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善成圣,只是成善成圣的途径与孟子所说的不同。他不是强调尽心知性,而是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利用给学生演讲的机会,规劝学子们要永不停息地学习,学习圣人之道,以达到化恶为善的目的。这就是后来整理成文的劝学。,品读研析,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
12、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的劝学,聆听哲人教给我们的学习之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证了“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根据图示内容,把这三部分填在图中空缺处()。 (2)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从哪三个角度论述了分论点?请填在图中空缺处()。, 通读整体感知,答案,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不懈,专一,答案, 深读重点探究,1.文本第二段所用的比喻有何特点?本段意在强调什么?,答案 (1)特点:本段采用“博喻”的修辞,只有一个本体“学习的作用”,却有多个喻体:“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而见者远
13、”,“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知识补充:博喻是拥有一个本体多个喻体的比喻修辞格。作用有两点:强调某个事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使文本的句式整齐匀称,读来音韵铿锵。) (2)本段意在强调,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比一般人高,而是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实现的。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君子成长所起的作用。,2.本文通篇设喻,使得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请探究本文运用比喻的特点。,答案,答案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
14、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成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
15、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3.课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答案 (1)课文中正反对比论证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而且这些对比都隐含在一连串的比喻中。 (2)课文末段做了以下三层四组正反对照:正面设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和反面设喻“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形成对比论证,说明学习要积累。反面设喻“骐骥一跃”与正面设喻“驽马十驾”形成对比论证,反面设喻“朽木不折”
16、与正面设喻“金石可镂”形成对比论证,两组对比论证富有变化,说明学习要坚持不懈。正面设喻蚯蚓“用心一”与反面设喻蟹“用心躁”形成对比论证,说明学习要专一。,答案,4.怎样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答案,答案 “学不可以已”的解释是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说法谁对谁错?, 延读思维拓展,答案 (示例)两位儒学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
17、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只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的做法。“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通过“终日而思”与“须臾之所学”的对比,论述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荀子把“所学”和“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答案,多读厚积,比喻论证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读技法勤练笔,技巧点拨 1.排比式比喻:一句一个比喻,连用三句,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 也应明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节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