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时作业(含答案)
《《赤壁赋》课时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课时作业(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20赤壁赋 语言素养专练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B解析冯:同“凭”,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答案C解析A项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
2、项均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项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D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 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 D.相同,不同答案C解析均为介词,表被动;为介词,在;为介词,比。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侣鱼虾而友麋鹿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泣孤舟之嫠妇答案D解析D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伙伴;以为朋友
3、。C项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沛公安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4、。答案C解析“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2)赤壁赋中“_,_”两句,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3)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句子是“_,_”。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审美素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5、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
6、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答案A解析“今者薄暮”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状如”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7、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二篇。B.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答案B解析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是在“既望”(农历十六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悲伤的心情。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
8、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答案D解析“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译文:_(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_答案(1)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课时 作业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