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荷塘月色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9课 荷塘月色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荷塘月色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9课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2.分析写景手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赏析语言艺术。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煤屑()踱步()霎时() 幽僻()船棹() 鹢首()蓊蓊郁郁() 敛裾()答案xidushpzhoy wnj(2)多音字曲 脉纤 颤荷 娜答案q/qm/mixin/qinchn/zhnh/hnu/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答案(1)敛裾/前倨后恭/占据(2)惦记/掂量/踮脚(3)船棹/悼念/泥淖(4)点缀/辍学/啜泣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斑驳:_(2)参差:_(3)丰姿:_(4)风流:_(5)袅娜:
2、_(6)田田:_(7)弥望:_(8)宛然:_(9)蓊蓊郁郁:_(10)妖童媛女:_答案(1)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2)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3)美好的风度姿态。(4)文中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5)柔美的样子。(6)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7)充满视野。(8)仿佛。(9)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10)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2)王爷爷想念他的儿子,在弥望之际还念着儿子的名字。()(3)来到这片蓊蓊郁郁的林子,我的心豁然开朗
3、。()答案(1)。(2)。应为“弥留”。2辨词填空(1)风致风韵风流风致:a.美好的容貌和举止;b.风味,风趣。风韵:a.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b.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风流: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d.轻浮放荡。魏晋时期的_名士,他们的卓尔不群,他们的特立独行,很容易俘获我们的目光。林顺穿着老妈给她买的礼服站在镜子前,别有一番楚楚动人的_。阿宝演唱的信天游,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韵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令这首老歌别有一番_。答案风流风韵风致(2)受用消受受用:a.享用,得益;b.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消受:a.享受,
4、受用(多用于否定式);b.忍受,禁受。奥运冠军的超长、超重训练,那可是一般人_不起的。勤学苦练,学会一门手艺,终身_不尽。答案消受受用三、名言警句描写“月”的古诗句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3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5、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二、背景展示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哪里走),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
6、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表达了他面对这一黑暗现实的悲愤、不满而又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的心情。三、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其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
7、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按文章的内容和性质,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课堂导语那弥望的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羞涩的花朵,那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月影,那柔和的月光,那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以及诗一样的语言、淡雅朦胧的意境,使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让我们循着作者的游踪,一起去欣赏月下静谧的荷塘,一起陶醉于柔情、恬淡、朦胧、超然的荷塘月色中文章在描写荷塘上和荷塘四周的景象时,分别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在
8、图中处填出,每处限定4个字。答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答案(1)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的树木蓊蓊郁郁、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淡淡的;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2)作者情绪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
9、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2第四段依次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答:_答案(1)先写茂密的荷叶,再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2)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动静结合。叶子像“舞女的裙”,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动态美。多种感官并用。荷叶、荷花、荷波是视觉形象,荷香是嗅觉形象,微风是触觉形象。3文章第五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答:_答案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1)以
10、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和恬静的情状。(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通感又叫“移觉”,就是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运用通感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_答案“缕缕清香”是嗅觉描写,写出香之可感、香味之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11、声”是听觉描写,用听觉来写嗅觉,真切、新奇,给人以悠长、醉心之感。(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答:_答案运用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来形容,表明了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将人带入一种幻境。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答:_答案人本来是感觉不到月光在动的。“泻”字呼应“流水”,是喻体的自然延伸,表现出月光由上而下透射的情态,月光好像动起来了;再配上形容词“静静”,更增加了月光流动的静谧感。(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12、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答:_答案“浮”字不但表现了雾的薄和轻,而且暗示了它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悬浮着。青青的叶色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青,故称“青雾”,这样的雾才像“轻纱”。“笼”字写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迷离朦胧之感。(3)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答:_答案“落下”显得沉重,表现出“黑影”浓重的色调和质感。“画”字写杨柳影子的柔美线条如同美丽的图画。作者对杨柳有好感,因此用“倩影”形容它。但作者没有忘掉月光,是月光像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荷叶上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9课 荷塘月色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荷塘 月色 语文 高中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