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沙田山居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13课 沙田山居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沙田山居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沙田山居学习目标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2.分析作者在神妙的山水之美及哲理性语句中流露出的淡淡的乡愁。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绸缪()阒黑()天籁() 肩膂()肘腋() 衣袂()蹂躏() 朝暾()摇曳() 氤氲()答案chu muqlilymiru lntnyyn yn(2)多音字蒙 吐禅 伺答案mn/Mn/mnt/tchn/shns/c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5) (6)答案(1)渺小/缥缈(2)绸缪/谬论(3)姗姗来迟/珊瑚(4)樯桅/诡计(5)蔼然/暮霭(6)蟠蜿/婉言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氤氲:_(2)阒黑:_(3)历历可数:_
2、(4)心血来潮:_(5)姗姗来迟:_(6)洞里桃源:_答案(1)形容烟或云气很盛。(2)寂静而黑暗。阒,形容没有声音。(3)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4)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5)形容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6)出自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人常用桃花源来比喻远离俗世喧嚣的地方。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目前,希腊已有大片国土起火燃烧,伯罗奔尼撒半岛仍不断出现新的火情。 一场浩劫过后,大片原始森林毁于一旦,断壁残垣历历可数,惨不忍睹。()(2)直到最后一分钟,球星才走进了赛场。然而,观众看到这位姗姗来迟的主角,依然站起
3、来疯狂地欢呼。()(3)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答案(1)。“历历可数”指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此处是景象看得很清楚,应用“历历在目”。(2)。(3)。“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不合语境。2辨词填空(1)纤毫纤细纤悉“纤毫”为名词,纤细的毫毛,比喻非常细微的事物或部分。“纤细”为形容词,非常细。“纤悉”为形容词,详细,详尽。他的字有个特点,笔画_。这篇文章内容_,感情真实感人。人物形象在这些牙雕艺术品里刻得_毕见。答案纤细纤悉纤毫(2)庄重郑重“庄重”指(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郑重”指严肃认真。18名礼兵
4、抬起9个花篮正步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花篮_地摆放在纪念碑基座前。在严肃的场合你要放_点儿。答案郑重庄重三、名言警句有关“思乡”的古诗句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4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5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一、作者简介余光中,原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
5、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85年以来,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2017年12月14日,在高雄医院离世。二、背景展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创作及翻译工作,自称此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作品有余光中诗选、听听那冷雨等。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沙田山居就流露出淡淡的乡愁。课堂导语台湾是中国的一
6、个宝岛,一湾浅浅的海峡承载了台湾亿万同胞的悠悠乡情,我们还记得余光中的乡愁吧?(投影出示,指同学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梁实秋评价余光中说:“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余光中先生在人们的记忆中首先是作为诗人存在的,他的乡愁已经成了诗中的精品。其实他的散文也丝毫不逊色于诗歌。他把散文与诗比作自己的左右手,称自己的散文是“左手的缪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沙
7、田山居,来体会一下其散文的特色及其蕴涵其中的感情。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图中处分别填出。答案晴朗日子里的海与山人的活动1第3段中说:“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作者为什么把山比作高僧?探究点拨结合“高僧”具有的特点,体会作者于精妙比喻中隐藏的深意。答:_答案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以“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看破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声韵,表现了“我”与山的和谐、默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2第7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探究点拨结合下文的叙述,理解“人为的骚音”具体指什
8、么。答:_答案“人为的骚音”指的是列车的声音。本来“骚音”不会给人以美感,是会让人讨厌的,作者却写得相反,这是因为铁路彼端连结着大陆,作者心系大陆,所以感觉这“人为的骚音”令人心动而神往。3文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巧用典故和借用诗句上,请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及化用的诗句。答:_答案运用的典故:陶菊、苏月、洞里桃源、桓景、王粲等。化用的诗句:“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化用的是杜甫秋兴“丛菊两开他日泪”,“相看两不厌”直接化用了李白独坐敬亭山的诗句,“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则是化用了李白山中问答中的诗句。4品读下列句子,结合加点词的寓意,说说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1)18个月,也就是说,重
9、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答:_答案明写重阳节与中秋节、菊与月,这是对乡愁最坦白的寄托。“陶菊”与“苏月”的说法将陶渊明和苏轼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中国文化已经浸润到了作者的血液里,这样写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与追求。(2)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答:_答案这一“口”正是诗人眺望故土的镜头,也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远行的海轮,扬起白帆,表达了将乡愁带去的大陆情怀。(3)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
10、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答:_答案开往大陆的火车是乡愁的载体。作者把火车比喻成乡愁与故土的纽带,振动着诗人乡愁的脉搏,联结着诗人与故土。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景,却又说景物“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这是否自相矛盾?答:_答案不矛盾。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海山变幻的风景之美,是为作者的主观抒情服务的。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为“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做铺垫。这里景与情是交融在一起的,景物描写得越美,越能反衬出作者思乡之情的浓重。如何做到前后照应本文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首先,开头一段提到“马远夏圭”、“重九”、“中秋”,这一切都与最后的诗句“
11、五千载”的文化相照应。其次,开头作者在阳台上看到“大陆的莽莽苍苍”与结尾部分“不能不下楼去”(意为回归祖国)相照应。技巧点拨前后照应,使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逐步明朗,也使结构浑然一体,紧凑严谨。做到前后照应,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内容与题目相照应。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内容要符合题目的要求,题目才能起到眼睛的作用,让别人了解你写的是什么事情。(2)开头与结尾相照应。一件事,在开头交代发生的原因,结尾就要交代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这样才显得有头有尾;开头提出这件事有什么问题,结尾就要解谜答题。(3)情节之间相照应。如:前边写了班级为地震捐款的事,接下来就要写同学们捐款中说的话、做的事,最后写
12、出捐了多少款及取得的效果。这样,事情才算交代清楚了。(4)人物语言相照应。一个人先写他(她)有什么言语,后边再交代一下,他(她)是怎样按自己说的话来做的,这样,给人印象会更深刻。迁移运用下面是高考优秀作文梦想为帆,工作为桨的开头部分,请写一个与之照应的结尾。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开头:是梦想的指引,让我们不辞辛劳地工作。是因为期待梦想成为现实,我们才会无所畏惧地执着于自己的工作。让我们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去迎接美好的人生。结尾:_答案(示例)有了梦想,我们就要用心去呵护,用自己十倍、百倍的辛劳去浇灌它的成长,让梦想最终成为现实。不必在乎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也不必在意将来在追求梦想的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3课 沙田山居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13 沙田 山居 语文 高中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