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传记 单元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 传记 单元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传记 单元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古代文章评点文献_,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
2、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这样一来,()。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_。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_。这需要学界同仁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
3、仅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B.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C.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D.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答案B解析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一是关联词“不仅”的位置不当,两句主语相同,“不仅”应该放在“我们”后面;一是递进不当,应该遵循着由轻到重的原则,两个“可以”后的内容互换。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
4、当的一项是()A.擢发难数俯拾即是熟视无睹坐井观天B.浩如烟海俯拾即是视而不见盲人摸象C.浩如烟海比比皆是熟视无睹坐井观天D.擢发难数比比皆是视而不见盲人摸象答案B解析“擢发难数”比喻罪行之多,难以数清。“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指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坐井观天”指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3.下列
5、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B.评点也就存在于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C.就使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也有评点D.就使评点也存在于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答案A解析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B、D项不符合要求。C项语序不当。二、阅读理解(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8分)冯其庸的“大国学”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
6、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
7、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
8、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最为合适。2005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
9、“大国学”、叶君远冯其庸传等,有删改)相关链接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辞)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应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
10、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里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选自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冯其庸称自己是“稻香世家”,与“书香世家”相对,既能表明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又能表现他对早年农村生活的怀念。B.因为家贫,又加上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冯其庸的读书生活变得艰难和奢侈。他从来无法专力读书,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C.在当时的教育大环境下,无锡国专非常重视国学教育,且最强调经典教育,因而冯其庸认为母校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影响深远。D.冯其庸百折不挠,在遭受多次
11、运动冲击后,仍能笔耕不辍,留下了累累硕果。这些学术成果涉及诸多领域,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答案B解析“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错。原文第二段有“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可见其读书不少。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5分)A.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在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学术领域的深厚精良,让冯其庸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B.因为冯其庸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关注教育,积极倡导国学教育,
12、所以,他不只是著名学者,也是教育家。C.冯其庸倡导国学,为高校学习国学的人设计了游学制的规范,并率先垂范,最终因成就突出而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D.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传承民族特色与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是正确的国学观,而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答案B解析A项“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在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学术领域的深厚精良”属张冠李戴,在这些领域有突出成就的是冯其庸。C项“为高校学习国学的人设计了游学制的规范”扩大范围,此规范是为人大国学院的人设计的;另外,获得终身成就奖并非只因为他在倡导国学方面的突出成就。D项“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属主观臆断
13、。6.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冯其庸经历了哪几个成长的阶段?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8分)答:答案少年之时艰难求学,国学基础逐渐牢固。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国学研究广涉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推广国学教育,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解析本文正文以时间为序,介绍了冯其庸一生的几个阶段,因此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总结即可。前两段写冯其庸少年求学时期,四处借书看,加上地方传统文化的熏染,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三、四段写其在无锡国专时期,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第五段写其调入人大工作,广泛涉猎各领域。第六段写其任人
14、大国学院首任院长,倡导国学教育不遗余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8分)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赵忠贤詹媛赵忠贤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除去搞国防任务的五年,一直从事超导研究,他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索高温超导体。超导现象最早由一位荷兰科学家于1911年发现,指某些材料在低于一定的临界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现象。“假如超导现象能在常温下实现,远程超高压输电将没有损耗,能节省很大电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玉鹏说,医疗中常用的核磁共振仪器,其核心部件就是超导磁体。在探索十余年后,赵忠贤迎来了第一个科研高峰1987年2月,他带领团队
15、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组成为BaYCuO。国际上很多实验室验证了中国的工作,掀起了国际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赵忠贤因此于1987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他也成为首次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一成果在1989年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集体一等奖。随后,低谷不期而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理学界在通过铜氧化物超导体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上遇到了瓶颈。国内的研究也遇冷,有人转投其他领域,但赵忠贤却坚持要坐“冷板凳”。“热的时候要坚持,冷的时候要坚持。”忆及这段往事,他说,“我当时很正常,不痴迷也不呆傻。我认为超导还会有突破,所以才坚持。”多年的坚守之后,赵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传记 单元试卷含答案 第二 单元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