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汉魏晋诗三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汉魏晋诗三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B.C.D.答案B解析间:间隔。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脉脉不得语 B.对酒当歌C.鼓瑟吹笙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答案D解析D项为名词作状语,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何以解忧? B.何枝可依?C.何时可掇? D.何以伐为?答案C解析C项为一般疑问句,其他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情景交融的一项是()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答案
2、D解析D项直接抒情。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答案A解析A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B项分别为动词,离开;动词,距离。C项分别为动词,归顺;动词,回,返回。D项分别为动词,断绝;副词,极。6.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内容前后保持一致。曹操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流露出对贤才志士的殷切期盼;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抉择;_;_。答案(示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显示出普度众生的宽阔胸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
3、意间所见。请对诗中的“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以内)答: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二、审美鉴赏与创造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园田居(之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此二句是对其劳作
4、情况做具体描写,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作者不辞劳苦,坚持劳作。D.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A(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
5、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解析(1)A项“具体描写”错,应是总体交代。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1)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聚合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 B.本诗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C.诗人最后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余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D.诗歌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会灾难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2)试概括本诗的思想内容。答:答案(1)A(2)本诗写诸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酿成丧乱的历史事实。而且诗人坦率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解析(1)A项“聚合的过程”错,应是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