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宋词四首》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7课 宋词四首》课时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宋词四首》课时作业(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宋词四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酹江月(li)憔悴(qio)可堪回首(kn)B.甘霖(ln) 骤雨初歇(zhu) 舞榭歌台(xi)C.怆然(chun) 羽扇纶巾(ln) 寻常巷陌(m)D.暮霭(i) 无语凝噎(y) 夜雪初霁(j)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绪:情绪B.封狼居胥 封:封闭山界C.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罇)”,酒杯D.如今有谁堪摘 堪:可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C.乱石穿空D.赢得仓皇北顾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
2、一组是()A.B.C.D.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雨霖铃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是“_,_,_”。(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是“_,_,_”。(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_”两句,通过描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表现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隐喻一代枭雄刘裕孤寒的身世,又影射词人自己同样出身贫寒的背景,引发生命的共鸣句子是“_,_,_”。二、迁移发散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薄幸送安伯弟韩元吉【注】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
3、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醿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注】韩元吉,河南许昌人,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1)下列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一开头开门见山,迅速入题。“南浦”两字是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常见意象,令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B.词的上阕主要写离别,下阕主要是抒发感慨。全词写眼前景当下事,感情深挚,读来有一种苦涩的韵味。C.“闻鸡起舞”是个典故。词的开头写送别,“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
4、劝安伯姑且停留片刻,持杯痛饮。D.“记竹里题诗”三句中“载酒”“题诗”,是文人常见的交往活动。“魂断”二字,是痛快之极的意思,回忆从前游宴之乐。(2)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_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注】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逢柳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庆)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柳子玉,遂作此词以赠。(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一、二句写夜深人静之时,是谁在吹奏有名的古曲,将人从梦中唤醒?此二句暗写离别,意境优美。B.三、四句写词人把自己的愁绪融入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中,将整个送别情景托出,清新自然。C.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了送别的感伤氛围。D.下片一、二句实写落花飞絮之中,友人欲去又留的场景,情意真切。(2)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以“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结尾的好处。答:_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蝶恋花戊甲元日立春席间作辛弃疾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课 宋词四首 第17课 宋词四首课时作业含答案 17 宋词 课时 作业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