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蜀道难 学案(含答案)
《第15课 蜀道难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蜀道难 学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蜀道难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2.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诗歌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3.让学生领会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鱼凫()(2)石栈()(3)猿猱()(4)巉岩() (5)喧豗() (6)崔嵬()(7)砯崖() (8)吮血() (9)咨嗟()答案(1)f(2)zhn(3)no(4)chn(5)hu(6)wi(7)pn(8)shn(9)z ji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不与秦塞通人烟:_(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3)扪参历井仰胁息:_(4)所守或匪亲:_(5)侧身西望长咨嗟:_答案(1)
2、交往、往来。(2)使返回;回旋。(3)触摸;经过。(4)通“非”,不是。(5)叹息。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课外名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3)仰天
3、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4)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思想上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
4、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擅各种体裁的诗歌,尤精古体诗,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二、背景展示蜀道难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目的是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座右铭,李白也不例外。但这一标准在李白身上却多了一份旷达和潇洒。放浪形骸于不羁,掩盖的是诗人一颗孜孜以求的疲惫的心。诗人感慨于世事的艰辛、仕途的坎坷,蜀道难正是这一心境的真实写照。三、文体知识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
5、种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在近体诗形成之前,它包括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言、五言、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四、文化常识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他站在盛唐诗坛的高峰之巅,“醉后敢将天子傲”。一钩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他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念他的名字,天地间顷刻溢满了浓浓的酒香
6、;读他的诗篇,胸怀里霎时涌动着豪放的波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请暂且舍弃“钟鼓馔玉”,抛却“摧眉折腰”,让我们同“青莲文苑第一家”,共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共醉一场绝美的酒宴。作者针对蜀道之难有三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这三叹(每处限1字),填写在图中处。答案高险烈1诗歌开头四句极言蜀道之难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开头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撼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几句运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高峻?答:_答案(1)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
7、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曲折难行。(2)运用神话、想象和夸张。用“六龙回日”的神话写出蜀道的高峻,通过“扪参历井”、“抚膺坐长叹”的想象和夸张勾勒出人行蜀道的困危状态。(3)虚写映衬。用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古诗词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虚实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说有多种理解。如:详为实,略为虚;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将来为虚;等等。狭义的虚实:“实”指实景,“虚”指虚景。所谓实景,指写作时的真实情形;所谓虚景,指回忆中或想象中的景象,即回忆景或想象景(包括梦境)。虚实结合,指现实景与想象景相
8、互映衬,从而营造一种境界,使诗人的情思得以充分抒发,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许多描写家国之思与人生经历的作品常常运用这种手法。一般说来,诗人多是由景生情,而生想象或回忆,故这类作品往往是先写“实”后写“虚”。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9、?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1)氛围:诗人选择“古木”、“子规”等意象,使用“悲”、“号”、“啼”、“愁”等主观色彩极为强烈的字眼,有力地渲染出悲凉荒寂的环境氛围。(2)作用:诗人借景烘托了蜀道之难。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答:_答案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紧跟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
10、艺术效果,使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全诗最后写剑阁的险要,有人认为是纯粹的写景,有人认为此中含有言外之意,你怎么看?答:_答案就其内容而言,在风光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蜀中要塞剑阁,是前文“蜀道之难”的丰富和发展;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诗人以此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这是巧用双关;诗人化用前人语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就表达主旨而言,是卒章显志,与诗歌开头遥相呼应,也使全诗结构紧凑。这样,使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现实的内涵。唐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5课 蜀道难 学案含答案 15 蜀道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