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学案(含答案)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学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琵琶行(并序)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2.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湓浦()(2)迁谪()(3)钿头()(4)银篦() (5)幽咽() (6)转徙()(7)裂帛()答案(1)Pn(2)zh(3)din(4)b(5)y(6)x (7)b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元和十年,予(1)左迁()九江郡司马。(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3)于()穆、曹二(4)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5)贾人()妇。(6)遂()命酒
2、,使(7)快()弹数曲。曲罢(8)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9)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10)出官()二年,(11)恬然()自安,感斯人言,(12)是()夕始觉有迁(13)谪()意,(14)因()(15)为()(16)长句(),歌(17)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18)言(),(19)命()曰琵琶行。答案(1)降职。(2)第二年。(3)介词,向。(4)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5)商人。(6)于是。(7)畅快。(8)含愁不语。(9)漂泊沦落。(10)京官外调。(11)淡泊宁静的样子。(12)代词,这。(13)贬官。(14)因此,于是。(15)动词,创作。(16)七言古诗。(17)来,
3、连词,表目的。(18)字。(19)命名。2一词多义(1)信(2)行(3)数答案(1)随意,随便/送信的人,媒人/同“伸”,伸张(2)古体诗的一种/实行,推行/行列(3)数目,数量/屡次,多次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课外名句(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4、(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二、背景展示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
5、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三、文体知识歌行体歌行体,诗体名。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歌的基本特点:篇幅一般较长,内容较为充实,保留了汉魏乐府诗的叙事特点,用韵自
6、由,音节、格律不限,平仄不拘;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九言。人们称这种从古诗演化出来的,以长歌浩叹为主要特征的诗叫作歌行体。标志着这种诗体正式确立的代表作品有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四、文化常识1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职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2青衫:黑色单衣。唐代低级文官的服色为青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3迁:调动官职,
7、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了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白居易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他满怀忠诚,却连遭贬谪;他忧国忧民,却屡见民间疾苦。心中充满惆怅,化为一声叹息,诉不尽心中悲凉。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化为千古绝唱,载入史册。是什么让白居易发出这样的慨叹呢?又是谁让他吟出这样的慨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着他平平仄仄的诗行走进那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下面的图表呈现的是诗歌的结构脉络,请根据理解将图中处填写完整。答案琵琶女身世诗人感受1诗前小序有何作用?答
8、:_答案诗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将琵琶声写得如此动人的?请结合第二段进行赏析。答:_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如将“大弦”比作“急雨”,将“小弦”比作“私语”;将清脆悦耳、错落有致、圆润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将婉转流畅的声音比作花底的莺语,将激越雄壮、高亢激昂的声音比作铁骑突出刀枪的鸣响。(2)叠词、拟声词、联绵词的运用。“嘈嘈”、“切切”、“间关”(叠韵)、“幽咽”(双声)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3)侧面烘托
9、。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通过听众的反应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展示音乐的美妙。3琵琶女是诗中的女主人公,诗歌主要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塑造她的形象的?答:_答案(1)通过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来塑造琵琶女的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出场,描写了琵琶女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的心理。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以及音乐的千变万化,形象地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2)用“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自述形式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及女主人公漂泊沦落、凄苦哀怨的不幸命运。诗歌
10、中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2)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类别:(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屈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4白居易和琵琶女有何相似之处,从而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答:_答案(1)相似之处:出自京都,“自言本
11、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才华出众,一个是名扬京都的女艺人,一个是才气横溢的大诗人;落魄失意,一个年长色衰嫁商人,一个犯颜直谏贬江州。(2)意蕴:这两句诗直抒“天涯沦落”之感,当为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怨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已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5找出诗歌中的几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它们的作用。答:_答案(1)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
12、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3)“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虽然音乐结束了,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到被秋月照亮的江心,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4)“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5)“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了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学案含答案 16 琵琶行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