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浚源()(2)塞源()(3)载舟()(4)壅蔽() (5)谬赏()答案(1)jn(2)s(3)zi(4)yn(5)mi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答案(1)通“毋”,不要(2)通“震”,震慑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必固其根本古义: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本来,从来;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彻底。(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_
2、今义:尽情。(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_今义:认为。(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今义:走路。答案(1)树根。(2)放纵性情,含贬义。(3)以(之)为,把当作。(4)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3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1)安(2)信(3)求答案(1)形容词,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哪里/动词,养,奉养/动词,安置,安放(2)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动词,相信/副词,随意(3)动词,追求/动词,探求/动词,请求/动词,索求4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_(2)简能而任之:_(3)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_(4)择善而从之:_(5)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_(6)必固其根本:_(7)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_(8)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_(9)塞源而欲流长者也: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居之下(2)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3)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之人(4)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8)形容词用作动词,达到远方(9)形容词用作动词,流得长远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形容词用作名词。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2)形容词用作动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以(2)而答案(1)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介词,用 (2)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_(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答案(1)判断句(2)介宾短语后置句7翻译下列句子(1)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_(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译文:_答案(1)(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
5、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2)选拔贤能的人委以重任,选择正确的意见加以采纳。三、名言警句魏征名言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2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3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一、作者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能犯颜直谏著称。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晋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于其手。唐贞观十一年(637)上谏太宗十思疏,十三年上十渐不克终疏。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魏征集
6、 20卷,已散佚。二、背景展示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疏。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勇武过人,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当他继承了帝位之后,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因此魏征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冶。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也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三、文化常识1疏:臣子给皇帝用来陈述意见的奏章,又称“奏疏”、“
7、奏议”。如论积贮疏、论贵粟疏。2域中:天地之间,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3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之政事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那么,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下面是本文的结构脉络导图,请阅读课文后把处填写完整。答案历史警告十思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
8、么?“十思”的具体意义是什么?答:_答案(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纵奢扰民;“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2)“十思”的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3)“十思”的具体意义:“总此十思,弘兹九德”,能够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2在本文中,作者进谏的思路是怎样的?答:_答案魏征以能犯颜直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达到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先以比喻推理出之
9、,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的向背和政权的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3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地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答:_答案(1)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2)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0、”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4作者是怎样剖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一历史现象的?这一段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答:_答案(1)作者首先提出历代帝王始繁终寡这一历史现象,然后分析这些帝王在取江山与守江山两个时期的不同表现,突出他们往往都有这样的通病:“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之后,作者针对现实,扣住“纵情以傲物”加以发挥。“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即便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用严厉的声势来吓唬,人们也不会心服。一旦民怨迭生,则社稷也将为之倾覆。(2)作者剖析这一历史现象的目
11、的正在于进一步揭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将第1段所论述的道理具体化。通过这两段论证居安思危之重要,不这样做的危害已经讲得十分透彻。这就自然地引出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算居安思危呢?这时进而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就显得顺理成章了。魏征在本文中强调以德治国,这在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的背景下,还有它的时代意义吗?答:_答案(示例)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危机、困难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思想还大有市场,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以“法”治国。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援引事
12、例,论据充足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援举故事事例来说明自己的意思。如“善始”、“克终”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同时暗用引文的还有“怨不在大,可畏唯人”、“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等,显得简明含蓄又富有启发性。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技巧点拨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含答案 19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