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案(含答案)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核心素养目标思维目标:了解文章所叙人物事迹,分析其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品质。文化目标:认识袁隆平的贡献,学习其迎难而上的精神。审美目标:揣摩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激趣导入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袁隆平高票当选。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辞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感动全中国的著名科学家。请结合课文在下图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答案实践是他发
2、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微任务活动一赏析本文的题目1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答:答案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微任务活动二概括文本信息2课文围绕中心人物袁隆平写了哪几件事?它们分别体现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精神?具体事件精神品质答案具体事
3、件精神品质春节刚过,领奖前仍在试验田工作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事业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反驳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说法坚持真理,实事求是1993年,反对盲目推广“玉米稻”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具有战略眼光,矢志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贡献“两个心愿”正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微任务活动三赏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3袁隆平谈“梦”的细节说明了他是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答:答案从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微任务活动四赏析精彩语言4(1)
4、“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分析该句中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答:答案“拍”、“掖”、“来”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袁隆平忙碌的脚步、投入的状态和朴实的形象。(2)“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中的“泥腿子专家”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答:答案不能。“泥腿子专家”是群众对袁隆平的亲切称呼,“泥腿子”和“专家”看起来矛盾,但在袁隆平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是袁隆平朴实的研究生涯的真实写照。(3)赏析“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
5、了”中的细节描写。答:答案“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这些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袁隆平研究水稻的状态,写出了袁隆平的专注和投入,令人敬佩。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答:答案(示例)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他们都胸怀国家,志向高远,品格高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思想和顽强的意志,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助读材料一、了解作者沈
6、英甲,吉林人。历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副刊部主编。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等。二、写作背景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他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国际稻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3 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 000万人,相当于一个大省的人口。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记者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三、文体知识新闻与通讯的区别(1)新闻中的
7、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2)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3)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4)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1)稻菽(sh)(2)饥馑(jn):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3)分蘖(ni):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茎节上生出分枝。(4)模式(m)(5)屏息(bn)(6)一蔸(du)一、关于“袁隆平”的新闻世界的袁隆平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
8、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地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全世界有超过8亿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两万多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为饥饿所困的人。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95年开始,菲律宾把发展
9、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2005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6.5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尝到甜头的菲律宾政府,计划到2007年发展杂交水稻300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印度尼西亚粮食多年不能自给,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2001年,首批中国杂交稻在印尼5个省10个试验点展开,单产普遍达到每公顷8吨以上,最高达12吨,而原来的常规水稻每公顷只有4.5吨。马来西亚稻米产量多年来增长缓慢,造成大米短缺,自给率只有60%左右,每年需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米。引进“超级杂交水稻”为马来西亚实现稻米自给带来了希望。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
10、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肯定。“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 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自称拥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的袁隆平对此信心十足。到那时,他正好80岁。(记者甘丽华,来源中国青年报,有删改)二、关于“袁隆平”
11、的传记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案含答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