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甘地被刺 学案(含答案)
《第8课 甘地被刺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甘地被刺 学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8课甘地被刺詹母士马克核心素养目标语言目标:1.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特别是导语、主体、结尾等。2.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文化目标:了解甘地的事迹以及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激趣导入追求民族独立,争取和平,反抗殖民统治,是世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共同心声。为此,人们前仆后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因而也造就了一批伟大的人物。甘地就是在英国背信弃义(英国殖民者曾答应让印度独立,但未兑现诺言)之后,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圣雄”。但令人痛惜的是印度独立不久,他就被宗教极端分子杀害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甘地被刺的那一时刻,并记住那历史性的一幕。请结合课文在下图空缺处填出相应
2、内容。答案举国悲恸社会反应倒金字塔微任务活动一体会新闻导语的作用1文章的导语部分包含了哪些要素?作用是什么?答:答案(1)人物:甘地。时间:今天(1948年1月30日)。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地点、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2)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读者进一步读完全篇;是全文的纲,统领全文。微任务活动二分析本篇新闻的写作顺序2这则消息是如何安排“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的?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答案(1)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在第2、3两段中补充交代了关于甘地被刺的时间、方式等主干信
3、息,接下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巨大影响。(2)按照时间顺序以及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材料,符合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需要,也符合人们认知过程的特点,能使人们及时把握这一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微任务活动三理解语句的深刻含意3甘地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说:“你来晚了。”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表现了甘地怎样的品质?答:答案(1)这句话是针对凶手说的,表明甘地已经预见到了这样的结局,并且认为这样的事情在很早之前就有发生的可能了。(2)作用:这句话表现了甘地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甘地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4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
4、答:答案玛妮不是站在血缘关系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按照印度的习俗,“父亲”可以用来称呼受人尊敬的人。微任务活动四赏析精彩语言5“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句中“口袋一般肥大的”这一修饰语有何作用?答:答案写出了甘地浓厚的民族情结及民族情感。6“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句中“发了疯”“扑”等词语表现了什么?答:答案贴切形象地写出了甘地追随者的神态。“像发了疯”写出了遭遇灾难时神智之混乱;“扑”写出了动作之迅猛,心情之气愤。7“一位吓得惊慌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
5、”句中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什么?答:答案写出了骚乱的可怕,从侧面写出了印度教徒对甘地之死的悲愤和对凶手的仇恨之深。你赞成甘地在与殖民者的抗争中采取“非暴力”手段的思想吗?答:答案(示例一)赞成。因为暴力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暴力带来的只有破坏,只有仇恨。支持暴力手段,只会让人付出更大的牺牲。有许多问题,完全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能用非暴力手段达到的目的就无需运用暴力手段。(示例二)不赞成。暴力虽然有破坏,有牺牲,但同样,它也最为有力。没有足够的力量,敌人不会主动退却,这力量的展示,不是谈判桌上的咬文嚼字,而是实实在在的暴力手段。在打击敌人的过程中,必须以暴制暴,此后有了安定的环境,才有非暴力的市
6、场。助读材料一、了解作者詹姆士马克,美国记者。1948年1月30日从印度发出通讯报道甘地被刺,以其生动的记述将“圣雄”甘地遇刺前后的真实景象,写入了人类的新闻史册。二、写作背景甘地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经历了非暴力抵抗和非暴力不合作这两个阶段。开始的时候,他还抱着合作的态度,希望以此换得英国政府的好感,使印度实现自治,后来希望落空。1919年11月,甘地正式提出了“不合作”的主张,不合作运动从此在印度各地展开,随后进入了高潮。1922年3月,英国政府逮捕了甘地。二战爆发后,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再次发起“不合作”的号召,英国当局于1942年8月再次逮捕了他。1948年1月30日,在
7、赴祷告场途中,他不幸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杀死,享年78岁。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1)噩耗( ho)(2)骚乱(so)(3)悲恸(tn)(4)瞻仰(zhn)(5)晚祷(do)(6)刹那(ch)(7)摩肩接踵(zhn):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一、关于“甘地”的新闻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1948年1月30日,78岁高龄的印度人民独立的精神领袖甘地还在为平息宗教冲突而奔波,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杀害。甘地的遇害震惊了这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向全国宣布甘地被害消息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在他那里听取建
8、议和获得安慰了。”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班土邦,他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著作,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1887年,他进入萨马达尔斯学院,同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罗、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
9、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做出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他6年徒刑。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8课 甘地被刺 学案含答案 甘地 被刺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