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报任安书(节选) 学案(含答案)
《第19课 报任安书(节选)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报任安书(节选) 学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核心素养目标语言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文化目标:理解相关背景及司马迁的遭遇,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激趣导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一直影响着中国士人的生死观,伯夷、叔齐为气节不食周粟而死,屈原为理想节操投汨罗江而死,项羽兵败不渡乌江自刎而死,文天祥忠心报国誓不降元慷慨赴死这些伟大的人物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诠释着“士可杀,不可辱”的古训。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饱读圣贤书的伟人,但是他在遭受奇耻大辱后却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坚强地活下来,用不屈的灵魂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史记。他,就是司马迁。一、诵
2、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1段)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两次)拜言,少卿足下(对人的敬称):曩(从前,过去)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责任)。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偏指一方,指任安)师(效法),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简略)陈固陋(固塞鄙陋的意见)。阙然(时间隔了很久)久不报,幸(希望)勿为过(责备)!请概括段意: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2段)夫人情莫不贪生恶(厌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被激愤)于义理(正义和真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坚守名
3、节而死),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虽然)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舍生就义)之分(分别)矣,何至自沉溺缧绁(泛指束缚囚犯的刑具)之辱哉?且夫臧获(泛指奴隶)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监狱)之中而不辞者,恨(痛惜)私心(自己的志愿)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文章)不表于后世也。请概括段意:言受辱当自裁而不自裁,以表文采于后世。(第3段)古者富贵而名摩(通“磨”)灭,不可胜(尽)记,唯倜傥(卓异超群,洒脱不拘)非常(不寻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被拘禁)而演(推演,扩大)周易;仲尼厄(困窘)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被流放),乃(才)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才)有国语;孙子
4、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抒发愤懑)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抒发)其愤,思垂(流传)空文以自见(通“现”)。请概括段意:古之非常之人皆以文传道垂名。(第4段)仆窃(私下里)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搜集)天下放失(通“佚”,散乱的)旧闻,略考(考订)其行事,综(综合)其终始,稽(考订)其成败兴坏之纪(通“记”,历史记录),上计轩辕,下至于兹(现在,指汉武帝时期),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一共)百三十篇。亦欲以究(推究)天人
5、之际,通(通晓)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完成),会(恰逢)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因此)就(接受)极刑而无愠色。仆诚(确实)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虽(即使)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向)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请概括段意:司马迁实自比于圣人,而难与俗人言。(第5段)且负下(处在屈辱的地位)未易居,下流(处于卑贱的地位)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即使)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因此)肠一日而九迥,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这种)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
6、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竟然)教以推贤进(推荐)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违背)乎?今虽欲自雕琢,曼(美)辞以自饰(修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总之),死日然后是非乃(才)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两次)拜。请概括段意:虽含耻而不改其善恶之意。二、请结合课文在下图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答案隐忍苟活文采表世表明态度微任务活动一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译文:_(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译文:_(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
7、而无愠色。译文:_答案(1)(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甘心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而不死去,是因为我痛惜自己的志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不能在后世显场。(2)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被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不凡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3)(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也没有怨怒的表情。微任务活动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2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你能否从中把握司马迁的形象?答:_答案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激愤贯穿全文。第2段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
8、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4段写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又表现出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5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恸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史记的写作,支撑着司马迁的精神世界。在史记中我们看到了司马迁那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形象,看到了他的艰辛与坚毅,看到了他那坚定的“重于泰山”的人生信念和坦荡的胸怀。微任务活动三分析人物的写作手法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_答案运用典故。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文章第3段作者用周文王
9、、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善用排比。文章运用了叙事、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还有许多排比句,或两句、三句为一套,或五句、六句为一套,表达感情一气贯通,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激之情。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对司马迁在为名节自杀而死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的“择生”选择,你怎么评价?答:_答案(观点一)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保证我们的一生波澜不兴,倘若有一天我们在命运的急转弯处突遭风刀霜剑,突遇毒蛇猛兽,我们
10、能否像司马迁那样忍辱奋斗,愈挫愈勇,即使匍匐在地,也依然坚韧地爬行呢?司马迁不仅留给了中华民族一部史记,更用自身的经历和对生死、人生价值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观点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不惧怕死,但是他们常常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隐忍顽强地活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重于泰山的死与坚忍刚毅的活同样是杰出的。(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助读材料一、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今河南荥阳)人。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征和二年(前91),戾太子发兵杀江充。当时任安收到戾太子发兵的
11、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平之后,任安以“坐观成败”的罪名被汉武帝下狱,判处腰斩。任安入狱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利用在武帝身边任职的条件“推贤进士”。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到任安获罪临刑之前,才写了这封回信。二、文体知识书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大底”意为大都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指下狱受
12、腐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思垂空文以自见通“现”,表现,显露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意气恳恳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今义: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私心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志愿。今义:个人心里,内心;为自己打算的念头。下流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a.下游;b.卑鄙龌龊。口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口头向人陈说,说话。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就草创未就动词,完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动词,登上臣具以表闻,辞
13、不就职动词,就任会会遭此祸副词,恰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动词,会合,聚集相如闻,不肯与会动词,会见,见面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名词,机会,时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动词,领会,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副词,当然,必定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形容词,贵重商人重利轻别离动词,重视添酒回灯重开宴副词,重新任重而道远形容词,与“轻”相对卷我屋上三重茅层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者曩者辱赐书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助词,的人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助词,用在数词后面,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言之,貌若甚戚者助词,的样子邠人偷嗜暴恶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谁为大
14、王为此计者助词,表疑问语气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连词,表转折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连词,表顺承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师若望仆不相师名词用作动词,效法辱、书曩者辱赐书辱,使动用法,使蒙受了耻辱;书,名词用作动词,写信死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用法,为而死6.特殊句式句式例子解析状语后置句教以慎于接物“于接物”介宾结构作状语被动句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被称赞”,无标志词的被动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被放逐”,无标志词的被动句二、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
15、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课外名句(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列传(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晏列传三、文化常识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太史公:汉代史官太史令的通称。牛马走:旧时自谦之辞,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2“少卿足下”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泛指束缚囚犯的刑具。缧,大绳。绁,小绳。4“且夫臧获
16、婢妾,犹能引决”臧获:泛指奴隶。男奴为臧,女奴为获。5“上计轩辕,下至于兹”轩辕:黄帝。传说中我国远古的君王,复姓公孙,因居住在轩辕,故名。一、写“司马迁”的文章司马迁一位精神王国的贵族记得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其实,当一个人站在生命的尽头回首人生旅途的时候,能有一种过节的坦然与欣喜,那他算是一生无憾,可以含笑九泉了。这种功德圆满的感觉,也许很少人有,但作为精神贵族的司马迁应该会有。公元前99年秋,李陵带着不足五千的步兵同匈奴八万人马进行了生死对抗。汉军经过十多天的浴血奋战,杀死了匈奴一万多人,自身也伤亡惨重!因兵力悬殊,加上既无援兵相救,又无粮草
17、补给,最终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李陵也力尽被俘,被迫投降!李陵战败而降的消息传到京都以后,汉武帝龙颜大怒。满朝文武,除了司马迁以外,有的噤若寒蝉,不知所措;有的见风使舵,痛斥李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唯独没有人出来为李陵说半句公道话!难道那些人真不知情而只好默不作声或信口胡诌吗?李陵战败而降使朝野上下无不震惊,而逃回的兵士有400多人。整个事件影响之大,证人之多。说满朝文武都不知情恐怕没人会信!那么,为什么文武百官知道实情而要么装聋作哑、闭口不言,要么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呢?除了官场的倾轧之外,归根结底是为了明哲保身。这种只顾一己之私的处世哲学,让他们面对灵魂的叩问时委顿下去了!司马迁没有委顿
18、!从良心上说,他不忍心看到忠心为国的李陵蒙受不白之冤;从职责上讲,他下笔就应该秉笔直书,他开口就应该直言进谏。因此,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没想到,自己的进言不但没能让皇帝平息雷霆之怒,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由于被认定为替乱臣贼子辩护,司马迁被处以宫刑。“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实在太“傻”!他没有圆滑,不懂世故,他不知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以为正道直行就可以了。也许,他也想过,直言进谏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只是他可能没想到,自己一片忠心,后果竟会如此严重!他不是做得不对,只是太孤单,太弱小!何况,“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太率真,太忠直,这是导
19、致他个人悲剧的根本原因所在,但也使他始终心如澄澈秋水,让他面对灵魂的叩问时始终有一种如不系之舟的自由和坦然!鲍鹏山在评论庄子时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时候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司马迁何尝不是一株孤月之下独立高标的大树呢!有人也许会问:既然司马迁这么率直,敢于伸张正义,为什么后来任安遭难的时候,他没有站出来为任安辩解呢?其一,当戾太子刘据被江充陷害、被迫起兵的时候,作为北军使者护军的任安确实曾答应刘据出兵,但结果却按兵没动,的确有“坐观成败”之嫌。从道义上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9课 报任安书节选 学案含答案 19 报任安书 节选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