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含答案)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核心素养目标语言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思维目标: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审美目标: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激趣导入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1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逆生,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即难产),惊(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姜氏,故名曰寤生
2、,遂恶(讨厌)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屡次)请于武公,公弗(不)许。请概括段意:写武姜恶郑庄公、爱共叔段。(第2段)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佗(通“他”,别的)邑唯命(即“唯命是听”,只听从您的命令)。”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大,通“太”)叔。(第3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公曰:“姜氏欲之,焉(哪里)辟(通“避”,避开)害?”对曰:“姜氏何厌(满足)之有!不如早
3、为之所,无使滋蔓(滋长蔓延)。蔓,难图(图谋)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倒下),子姑待之。”请概括段意:祭仲进言共数段的危害。(第4段)既而大叔命西鄙(边邑)、北鄙贰(两属)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受不了)贰,君将若之何(怎么办)?欲与(给)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不用,“庸”通“用”),将自及。”(第5段)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到)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亲),厚将崩(崩溃)。”请概括段意:共叔段扩张势力,庄公虚伪以对。(第6段)大叔完聚(修治城郭,聚集人民),缮(修整)甲兵,具(备)卒乘,
4、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率领)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逃跑)共。请概括段意: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第7段)书(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战胜);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自动出奔),难之也。请概括段意:春秋的评价。(第8段)遂寘(通“置”,安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到)黄泉,无相见也!”既而(不久)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赠送)之。”公曰:“尔有母遗(赠送),繄(语助词
5、)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担心)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对)?”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快乐的样子)。”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舒畅的样子)。”遂为母子如初。请概括段意: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第9段)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推广)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竭尽),永锡(通赐)尔类”,其是之谓乎!请概括段意:作者评价颍考叔。二、请结合课文在下图空缺处填出相应内容。答案共叔段扩张势力,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微任务活动一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6、1(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译文:_(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译文:_(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译文:_答案(1)先王的制度规定,(城市之大小)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2)姜氏有什么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适当地方,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以对付了。(3)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微任务活动二梳理文章大意2请梳理文意,说说文中写了哪些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答:_答案(1)姜氏和郑庄公的矛盾(寤生、恶之);(2)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矛盾(扩张、袭郑
7、);(3)大臣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是否除掉共叔段);(4)郑庄公自身心理的矛盾(是否囚禁母亲)。主要矛盾是郑庄公与共叔段两大对立阵营之间的矛盾。微任务活动三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3从全文来看,郑庄公、共叔段分别是怎样的人?答:_答案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共叔段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微任务活动四赏析文章的详略安排4本文记叙了一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从发生、发展、激化到最后解决的全过程,但重点十分突出,详略安排十分恰当。请思考:文中对姜氏、共叔段母子的密谋及活动一笔带过,为什么?答:_答案姜氏、共叔段母子的密谋及活动,在文章中并没有作正面描写,只是通过简要的记叙和郑庄公
8、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表现出来,这样写不仅使文字显得十分简洁,而且突出了郑庄公在这场斗争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姜氏、共叔段的密谋活动,郑庄公了如指掌;而姜氏、共叔段对郑庄公的险恶用心及严密布置却毫无所知。妙在似明实暗,似暗实明。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对话,郑庄公这个奸雄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郑庄公在文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暱,厚将崩”,作为亲哥哥,看到母亲和弟弟干危害国家的事情却不去制止,反而纵容他们,使他们陷入罪恶的境地,然后再讨伐、驱逐掉。郑庄公的行为符合“义”吗?答:_答案(示例)封建社会讲究兄友弟恭。姜氏离间儿子关系、共叔段分裂国家的行为实属“不义”;但庄公明知母
9、亲和弟弟图谋不轨但仍纵容不问,为了给自己争得剪除异己的合理的借口,违背了“兄友”的做人准则,同样也是在行“不义”。他的行为不值得赞美,理应受到谴责。助读材料一、了解作者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春秋时期的左丘明,祖孙三代均为史官,他身残志坚,其惊世名著左传、国语驰名中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他德高望重、才识渊博,力荐孔子为鲁国司寇,为孔子所推重,孔子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司马迁称他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史学界推其为中国史学的
10、开山鼻祖。其故里山东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的美称。注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之盲左。相传著有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有国语,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史。二、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郑伯克段于鄢”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三、文学知识“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11、,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着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郑伯克段于鄢是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佗邑
12、唯命通“他”,别的谓之京城大叔通“太”,太叔是尊称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通“三”,数词姜氏欲之,焉辟害通“避”,避开无庸,将自及通“用”,用得着遂寘姜氏于城颍通“置”,安置若阙地及泉通“掘”,挖永锡尔类通“赐”,赐予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都城都城过百雉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首都。以为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今义:动词,认为。至于至于廪延古义:一直到。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小人小人有母古义:自称的谦辞。今义:人格卑鄙之人。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除蔓草犹不可除动词,除去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动词,拜官授职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副词,除了,
13、除非爆竹声中一岁除动词,逝去,过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名词,台阶乘具卒乘shn,战车乘彼垝垣,以望复关chn,登、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chn,趁着、凭借吏大喜,大呼乘之chn,追逐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n,量词,指古时一车四马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shn,“四”的代称制先王之制名词,制度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掌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体制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指挥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名词,形制,构造及生庄公及共叔段和及庄公即位等到无庸,将自及到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施及庄公推及,顾及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之遂恶之代词,他国之害也助词,的姜
14、氏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往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焉虢叔死焉兼词,于此,在那里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盘盘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草木无知,叩焉何益代词,之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惊惊姜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度今京不度名词用作动词,合法度弟段不弟名词用作动词,像个弟弟(或通“悌”)隧隧而相见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判断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被动句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无标志的被动句式宾语前置句姜氏
15、何厌之有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即“有何厌”、“患何”君何患焉其是之谓乎“是之谓”,就是“谓是”,“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固定句式君将若之何“若何”是固定句式,译为“怎么办”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于申”介宾结构作状语郑伯克段于鄢“于鄢”介宾结构作状语二、名言警句1课内名句多行不义必自毙。2课外名句(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三、文化常识1“都城过百雉”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按古时制度,城市之大小,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一、
16、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解读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当然,兄弟相争,并非完全没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没有正义、真理的存在。比如,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位之争,按传统观念,长子是王位天然的继承者,是“天理”,不容有违背。这样,郑庄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当的一方,而共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便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代表合理的、正义的一方,往往充满“正气”,可以慷慨陈辞。鸣鼓攻之,可以稳坐如山,居高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含答案 18 郑伯克段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