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全卷二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 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2、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第卷(选择题共60分)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主体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藉田”和“亲蚕”两种仪式,反映了在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之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A项正确。题干提到历代延续周朝的仪式,不在于强调
3、周代制度被继承或制度变迁缓慢,而是农桑传统在延续,排除BD。题干没有涉及商业,因此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A. 皇权专制B. 等级观念C. 自然经济D. 社会习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不同,男耕女织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不同,在礼教上确立了夫为妻纲的夫权主义,所有这些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产生的,根本因素是自然经济决定的。因此选择C。A与题意无关,BD不是主要的,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4、达的古代农业自然经济;3.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天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千年田,八百主”、“百年田地转三家”及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信息表明土地买卖的现象却来越频繁,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清代农业耕作方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B不正确;题目中的“田
5、地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的现象容易导致无数小农破产,故C项的表述错误;D与材料无关。4.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中间应该是A. 官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中,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两头粗壮”是指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排除AB。私营手工业发展缓慢,“中间细长”是指民营手工业,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
6、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关键理解“两头粗壮,中间细长”分别指那种手工业经营形态。5.清代外销瓷一文的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 产品用途B. 釉色的区别C. 器物纹饰D. 产品质量【答案】A【解析】官窑产品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只供官府和皇室专用,平民不得使用,因此这些外销产品不可能出自官窑;民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供民间消费,因此这些外销产品应出自民窑,由此可以知道,其根据是产品用途,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特点,
7、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B.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展,雇工生产的方式已经出现,包买商进入生产领域,故可知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A项正确;自然经济的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C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7.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
8、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A. 重商抑农B. 农商并重C. 重农抑商D. 重本抑末【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等信息可知,张居正强调“农业与商业均要发展,二者可以互补”,故可知是农商并重,B项正确。重商抑农与题干主旨农商并重矛盾,排除A。重农抑商即重本抑末,与题干主旨农商并重矛盾,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关键是理解“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即可知道是农商
9、并重。8.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 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南方,而宋代则相反。在中国古代人是最活跃的劳动力,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到南方,题目问的是导致人口分布地域变化
10、的原因,而不是所反映的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选择A选项。古代的交通发展和君主的仁政不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人们的安土重迁思想很深入,排除C、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人口迁移与经济的关系9.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其主要含义有体现出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现实目标指的是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反映出海外探险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动力说明达伽马和哥伦布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是宗教目标,正确;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是现实目标,正确;海外探险的精神
11、和物质的双重动力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结合,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二人探险的原因而非影响,因此说法不符材料主旨;故答案为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
12、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点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背景看,西欧在 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而同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加强,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
13、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11. 下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
14、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A. 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 黑奴贸易C. 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上奴隶贩子为谋取暴利掳获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获取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故选B。A项错误,迪亚士是在15世纪到达非洲;CD项工业革命的展开使得奴隶贸易逐渐的废除。考点:早期殖民扩张点评:黑奴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对非洲带来巨大的灾难,延缓了其生产力的发展。黑奴运动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积累但没
15、有提供劳动力要素,黑奴大都贩运到美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12.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 政治纷争加剧B. 军事对抗升级C. 文化差异加大D. 贫富差距拉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扩大了欧洲各国的对外贸易,使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导致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落后。13.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
16、来自A. “光荣革命”成功B. 君主立宪制完善C. 日不落帝国建立D.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很快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1851年召开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检验,英国展出的就是蒸汽机等产品,女王反复用一个词“兴奋”来表达就是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肯定,本题选D。考点:走向世界诶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14.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A. 两次工业革命
17、的推动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 经济全球化D. 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1911年要求,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全球化特征,故C项错误;D项体现不出资本输出。工业革命最终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本题选A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18、“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15.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A. 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B.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C. 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D. 中国生产工艺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材
19、料“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反映了当时中国仍然以传统手工业品为主要展品,这说明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故C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故A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而是通过中国与西方展品的对比说明中国尚未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故B排除;材料“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也不能说明中国生产工艺落后,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
20、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西方展品的差异入手,得出“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的结论。16.(19世纪、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A. 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 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C. 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的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体现了资
21、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故选D;材料说的是世界市场对民族主义的影响,没有涉及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B项的“趋于消亡”、C项的“不需要”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主义到现在依然存在,排除BC。17.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首诗不能反映的是A.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 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C. 近代民族丝织业兴起D. 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9-11/27/e01911f4-8639-4353-a4ad-79696f8e08f6/e01911f4-8639-4353-a4ad-79696f8e08f61.gif)
![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9-11/27/e01911f4-8639-4353-a4ad-79696f8e08f6/e01911f4-8639-4353-a4ad-79696f8e08f62.gif)
![广东省番禺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9-11/27/e01911f4-8639-4353-a4ad-79696f8e08f6/e01911f4-8639-4353-a4ad-79696f8e08f6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第二 师范学院 番禺 附属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