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西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
《广东省揭西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西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诸侯绝对服从周王B. 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C. 周王权力高度集中D. 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相对服从周王,并不实际控制全国土地,更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因此ABC三项均不选,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西汉贾谊认为:“欲天下之治安
2、,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A. 郡国并行制B. 郡县制C. 刺史制度D. 推恩令【答案】D【解析】“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的是多封诸侯而削弱其实力,即后来的推恩令,故D项正确;汉武帝时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故A项错误;郡县制秦朝时得到推广,故B项错误;刺史制度是监察地方的制度,故C项错误。3.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 罗马共和国B. 罗马帝国C. 古代中国D. 雅典【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度是西方现代民主的源头,故D项正确;古代罗马的主要贡献
3、是法律,故AB错误;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缘于A. 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B. 农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C.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 外邦人反对罗马贵族的斗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的立法是由下及上的,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即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贵族于公元前449年迫于压力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此,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故A项错误;C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处在奴隶社会而不是封建社
4、会,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与外邦人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5.法美两国都是民主共和国,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最大区别是A. 总统是国家元首B. 总统是军队总司令C. 总统对议会负责D. 总统任免政府官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法国的总统对议会部分负责,美国的总统与国会分立制衡,故D项正确;法国和美国的总统都是国家元首,故A项排除;两国的总统都是军队最高统帅,故B项排除;政府官员属于行政系统,是总统任免的范围,故D项排除。6.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
5、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 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7.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
6、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C.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D.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涉及到国家主权,清政府对这些的轻看表明清朝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淡薄,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8.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
7、一项是A. “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B. “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C. “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D. “树墩”是指资本主义经济【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把大树砍断了指的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 “树墩”还在,这指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封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D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树墩”萌发指的是封建专制思想的滋长,故B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 总统制B. 联邦制C. 君主立宪制D. 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试题
8、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这三者而言,最重要的条件是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答案】B【解析】三者比较共同点,五四运动首先是学生为主力军,后来发展到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开始逐渐转变为无产阶级,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故B
9、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思想条件,五四运动并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造成的,故A项错误;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是背景,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共产党的成立等,但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故D项错误。点睛: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的基础上成立的。1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三大的召开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 北伐战争的开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
10、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历时三年半,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故C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是在1921年,故A项错误;中共三大是1923年,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形成后开展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记忆教材基础知识就能作答,根据教材说明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2.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简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A.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B.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C.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
11、多国D.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本题须知时间轴上的两个主要事实,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依次经历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国
12、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概况及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概况及意义;13.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时间“1986年”“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可知,这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属于直接选举,只有C选项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1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建国初期确立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选举,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所以都不能选。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4.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 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 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 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可以看
14、出主张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A项正确;大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B项说法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两岸的交流会达成的一种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C项与材料无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初提出的,1984年的六届二中全会获得通过,故D项说法错误。15.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 “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答案】
15、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的结果,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D项错误。16.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 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D. 民族振兴、民族独
16、立、民族崛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三个时期所发生的的历史事件可以得出,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赢得独立;1979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17.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A. 二战中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的实现B. 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C. 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D. 互相抢夺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17、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正是由于国家间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美苏之间由战时的盟友关系转向对抗,故B项正确;消灭德意日法西斯、实力对比变化、抢夺势力范围等均非根源,故ACD错误。18.“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A. 在联合国里孤立苏联B. 进行“和平演变”C. 实施马歇尔计划D.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以材料的
18、形式考查“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措施。通过题目分析,“面包和选票”体现的经济方面的措施,“子弹”是指战争手段,因此可以断定正确选项是实施马歇尔计划,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联合国,故A项错误;和平演变是冷战结束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政治集团,属于政治手段,故D项排除。19. (2008天津卷,文综,2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1961年柏林危机B 苏伊士运河战争B. 1964
19、年越南战争C.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20.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公田变为私田B. 封建制度的确立C. 国家走向统一D. 铁犁牛耕的推广【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结果,排除A、B、C项。21.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 男耕女织B. 自
20、给自足C. 极端贫困D. 自产自销【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农民的生产劳动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D项不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也不能反映,均排除。点睛: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经济就是以小农经济占主导。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原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21、二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2.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出A.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封建地租沉重C. 商品经济繁荣D. 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置产业”以田地即农业为主、以商业为辅来看,反映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B、C、D项。23.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
22、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 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C. 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 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答案】C【解析】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我国正处于乾隆年间,综合国力还是很强大的,但对外奉行 “ 闭关锁国 ” 政策,脱离于世界发展的大势,不了解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中国的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主要原因”,即内部原因,然后排除即可。24.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
23、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认识。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土地兼并25.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揭西县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