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2019.4.26班级 座号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 经济结构的变化D.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答案】D【解析】图片所述为商周时期的耒耜到西汉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再到唐朝的曲辕犁一人一牛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历程,D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为耕作工具的变化,与交通运输无关,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手工业发展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D不正确。
2、2.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 井田制B. 分封制C. 均田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商周时期,各级奴隶主贵族把土地划成大致相等的方块,状似“井”子,成为井田,故A正确。3.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B.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C.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D.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庄的生产包括农业,也包括手工业,甚至兵器修造,说明
3、田庄经济能够自给自足,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农民受到剥削;田庄生产的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不用来出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者的劳动状况,因此,ACD三项均不符合要求,排除。4.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A.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C.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D.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东北”等关键词可以得出明清时期南方某些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业发达,“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反映了南方“江浙闽粤”
4、商品经济发达和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粮食的种植,正体现了经济多样性,故C正确;材料中提到宋朝及明清时期南方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并没有提到大运河在南北经济交往中的作用问题,故A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长途贩运问题,而且长途贩运兴起于汉代,故B错误;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D错误。5.“来啊,观赏这件,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A. 丝绸B. 瓷器C. 铁器D. 青铜器【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景德镇”,可以得知这是在描述瓷器,因为景
5、德镇在宋代被誉为瓷都;故排除ACD,选B。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
6、,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7.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
7、传奇一生。晋商等区域性大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 秦汉B. 隋唐C. 宋元D. 明清【答案】D【解析】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选D。8.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A. 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B. 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C. 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D. 长安城市规模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答案】C【解析】A、B、C材料无法体现;“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表
8、明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故C正确。【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即可。9.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材料主要反映了A. 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B.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 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D. 棉花是古代重要经济作物【答案】C【解析】所给材料没有涉及棉纺织技术,故A项错误;所给材料没有涉及棉布在民众的衣料中地位,故B项错误;从所给材料看,皇帝非常重视棉花种植到成为衣料的全过程,从而说明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故C项
9、正确;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故D项错误。10.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这一时期A. 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B. 海外贸易取得一定发展C. 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D. 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没有提供清朝当时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材料,所以不能断定贸易出超的情况,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清朝海关征税不断增长列国抵华商船数量很多的情况
10、可知,清朝在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故B项正确;清朝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11.“(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克扣。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理解是A. 明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 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D. 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的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明朝江南的地方政府将部分钱粮、银两或生产原料丝料分发给机户,在机户生产完毕后交官府领取酬金,结果出现了延误
11、分发和克扣钱粮、交售积压的原料的现象,反映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政府环节的盘剥和掠夺,可见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地方政府的勒索,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12.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国家政策,正是因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才导致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艰难。13.下图是小明在复习走向世界的资
12、本主义市场专题时,为落实“时空观念”而整理的示意图。图中方框中应填入的历史事件是A. 工业革命B. 新航路开辟C. 启蒙运动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大发现,就是新航路开辟。故B正确;工业革命是1765年开始,故A错误;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故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错误。1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
13、陆”使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信息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是站在全球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A正确;B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70年代,排除D。所以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_“是资本主
14、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这里的“_”应填入A. 技术传播B. 市场拓展C. 殖民扩张D. 制度渗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把那些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等,进而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C选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其生产力水平不足以达到对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技术传播、市场拓展和制度渗透以建立这一体系的程度,ABD选项排除。16.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
15、主要依据是A. 主要动力不同B. 建筑材料不同C. 机械特色不同D. 交通工具不同【答案】A【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工业部门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因此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带动机器的主要动力不同。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是划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主要依据,排除B、C、D项。17.下表是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该表能够反映1786年1790年1800年1807年1830年38309.56.753A. 经济危机导致产品的滞销B. 市场饱和加剧供求矛盾C. 政府调控降低商品价格D. 技术变革使生产成本降低【答案
16、】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机器生产,导致生产成本降低,物价降低,故D正确。1786-1830年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经济飞速发展,故A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为应对国内外广阔市场进行的技术革新,故B错误;该时期英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故C错误。18.下图为伦敦城市地域的扩展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 早期殖民扩张B. 工业革命C. 贸易中心转移D. 阶级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01-1851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厂逐渐集中到城市,促使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因
17、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殖民扩张的时间段是在16世纪至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与材料时间不符,不是1801-1851年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C选项错误,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这一时期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D选项错误,阶级对立不能对城市规模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9.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 1853
18、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答案】C【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选C符合题意。20.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泉州 第十六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