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合肥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长:90分钟 分值:10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A. 具有浓厚血缘色彩B. 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 开始出现分封制D. 阶级矛盾变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可知,具有浓厚血缘色彩。故答案为A项
2、;小康取代大同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是历史的进步。排除B项;开始出现分封制是在西周,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点睛】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C. 服务皇权,家国同治D.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说“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
3、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反映了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为皇家服务的,“国”“家”同治的特点,故C项正确;而A项是现象,不是“本质”;B是指郡县制特点。D是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
4、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3.柳宗元认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且“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材料内容意在说明A. 汉代克服了秦朝制度的弊端B. 汉代延续了周朝的政治制度C. 汉代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继承D. 汉代改变了秦朝的地方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管理地方,西汉则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故D项正确。汉朝统治者错误地认为没有封国的拱卫,是秦朝迅速败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封分同姓宗室建立王国,以图长治久安,事实证明分封有悖初衷,出现“七国之乱”,它也反证了郡县制的合理性,因此柳宗元
5、说 “秦制之得明矣 ”的观点是正确的,故A项错误。西汉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并非延续西周的分封制,故B项排除。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只在汉代实行,并不被后代继承,故C项排除。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
6、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
7、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5.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B. 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C. 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D. 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地方与边疆的控制,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故答案为A项;是不利于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排除B项;材料强调其积极作用,与C说法不符,排除;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民主政体,排除D项。
8、6.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不是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清政府A. 近代外交经验缺乏B. 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不懂得国际公法D. 政治制度落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不是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以国家利益为主导,故重视条约内容,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中国一直是专制主义以及天朝上国的思想,故极注重形式
9、,本质上体现了清朝政治制度的落后,故D项正确。外交经验缺乏是政治制度落后的表象,故排除A项。B项,“不了解世界形势”体现了中国对世界了解的缺乏,并非两国本质上的区别,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两国政治体制与外交思想的不同,与国际公法无直接联系,故排除C项。7.“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A. 北京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辛丑条约。依据材料“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可知列强要求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国主义的组织。根据所
10、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内容规定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帮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D选项正确。A、B、C选项都没有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A. 强调信念一致B. 强化公仆意识C. 充实人民语言D. 彰显平等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题意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称谓的变
11、化,没有体现信念的相关内容,故排除A项;公仆意识主要针对官员,与民间无关,故排除B项;称谓的变化是为了消除官职高低和阶级之间的尊卑,并非是为了充实语言,而是为了体现平等,故排除C项,故选D。9.“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A. 第一次确定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 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C. 已经注意到对中国国情的分析D. 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12、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说明中共二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故C项正确;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共二大召开在1922年,此时中共刚刚成立,还没有成熟,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需要掌握对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结合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
13、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
14、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D项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11.有学生在查阅日本投降资料时,找到一份报纸,(中央社东京一日路透电):日本帝国大本营遵麦克阿瑟元帅之训令,通令国内外之各日军司令向盟军司令无条件投降。中国方面(东三省方面者在外)及台湾、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日军,将向蒋委员长投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盟军的
15、援助是抗战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方面(东三省方面者在外)及台湾、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日军,将向蒋委员长投降。”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时间信息,无法推断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的结论,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D项说法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2.9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该会战是
16、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D【解析】依据“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是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结合所学武汉会战的作用分析解答。13.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A. 跃进
17、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根据“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的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反攻,战略反攻的标志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夺取徐州和破坏陇海路是在战略决战阶段,故排除B、C项;强渡长江是在战略决战以后,故排除D项。故选A。14. 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A.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B. 宣告国民党政权大陆统治被推翻C. 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D. 标志
18、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故B项符合题意。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错误。C、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5.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 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B. 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C. 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D. 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
19、【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促进,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在,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香港与祖国便难以分离了,故C项正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是在对香港经济发展给予宏观指导和建议,香港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上有自主权,故“主导作用”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超级联系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它利益于“一国两制”,但并未影响“一国两制”的内涵,故排除B项。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确定的,拓展香港国际活动空间违背“一国两制”根本原则,故排除D项。16.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
20、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可知,台湾问题与中美外交问题关联。故答案为B项;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是在1984年,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和平共
21、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是在1953年底,排除D项。【点睛】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17.“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C.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D. 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答案】A【解析】从材料“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
22、表人物”“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中可以分析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故D项正确;AC项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18.“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论联合政府C. 共同纲领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合肥市 合肥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