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文科历史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试卷说明: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本卷共二大题,43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其中1-32题每小题1分,33-40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答案】C【解析】1645年、1725年、1843
2、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是处于中国被迫开放,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背景,体现了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故C正确;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其是近代化的行政官员,故A错误;职务管辖范围显然不是本质问题,故B错误;职能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上海道台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故D错误。故选C。2.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D.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答案】C【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出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未满足列强的预期,从而为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提供了借口,因此材料可以用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清政府自大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没有满足列强的要求,没有体现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故D项排除。【点睛】“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是解题的关键。3.1898年
4、,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D. 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清朝末年国家对奏请开埠通商十分的认可,这与清末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有一定的关系,故A项正确;此时的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部自身的需求,故C项错误;D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排除D项。
5、4.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D.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中国海军各自为政,多头指挥,日本海军指挥统一,力量集中,这种编制的差异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获胜的结局密切相关,而甲午战争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故B正确;中国海军各自为政、多头指挥并不能说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故A错误;当时中日近代化指导思想有相同之处,两者都学习西方科技,并非“完全不同”,故C错误;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并不先进,故D错误。
6、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应该从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的差异出发,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与影响,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票,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B. 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 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
7、不知国会为何物”“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6.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
8、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部A. 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B. 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C. 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 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材料“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企图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中日局势缓和,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国民政府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国民政府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
9、权完整,故D错误。故选B。7.“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答案】D【解析】天朝惊梦是指太平天国运动;自强梦碎是指洋务运动;专制梦醒是指辛亥革命;建国梦成是指新中国成立;富强梦启航是指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A、B和C顺序不符合。8.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
10、,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 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答案】D【解析】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选D。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A;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质变,排除C。9.187
11、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仿织洋布,定易销售”“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采用机器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渐形成,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0.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
12、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结合所学,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世纪末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错误;排除B;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
13、是“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联系所学知识,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1899年重新出现北洋水师,说明中国近代化进程没有中断。11.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A. 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B. 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C. 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
14、的状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可知,“19001911年”民间商办资本发展较快,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资本快速发展的因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清末新政以及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等,C项正确;A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B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时间信息“19001911年”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然后根据所学只是回答及可。12.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
15、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A. 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B. 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C. 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D. 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答案】B【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政府任意干涉商人的利润,体现出新政时期的电报局产权意识不明确,打击了商人投资的积极性,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看出清末新政在政治体制上比洋务运动有巨大的改进,A错误;材料主要是讲民营企业的发展,后来受到政府的制约,不是侧重发展官营企业,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后期已经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错误。13.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
16、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C.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想,没有包含“关注夷情”的内容;B选项错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体现出的是进化论的思想,虽有改革思想,但没有涉及到“关注夷情”。C选项错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只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D选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包含了对外国的态度,也涉及到改革,故本题选择D选项。点睛:解答本题可以从材料中对新的经世致用思想的解
17、释出发,我们可以从“批判现实、倡言改革”和“关注夷情”这两个角度入手,结合材料中的选项,一一比较,最后得出结论。14.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A. 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B. 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 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以及“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可
18、以看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民国时期的现象,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不是“广泛传播”,而是中国人思想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排除;C项说法片面,材料反映的中国人认识的变化不仅仅只是民主意识,排除C项。15.日本为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的国家,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B. 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C. 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D. 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答案】B【解析】
19、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朝野希望甚至支持日本打败俄国,主要是因为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故B项正确。中国朝野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民族觉醒的表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而是强调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中国朝野对日俄战争的态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而是强调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中国朝野对日俄战争的态度,排除D。16.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
20、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A. 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 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 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 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题干史料主要反映的是19131922年人们对孔子的态度,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无法反应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可得出其以否定来推动救亡,故B项排除;材料中对儒学的认识复杂多变,而不是不断深入,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反映了他对孔子及儒学的态度,由推崇到否定,再到反对排斥
21、儒学,表明近代中国探索过程的曲折,故D项正确。17.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B.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D.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 “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进而形成惯例”可知,只要不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首相的权力范围还是很大的,即它为首相权
22、力扩张提供了可能,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首相制度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推动了英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议会的地位的变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议会丧失立法权,而且根据史实英国议会也没有丧失过立法权,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改革的渐进式平和过程最终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特点1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法国政治环境的特
23、殊性B. 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C. 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D. 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答案】A【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各派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体展开了激烈斗争,结果以微弱的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中现象反映了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的虚伪性”的信息,故排除D。19.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局面反映了A. 人民主权原则B. 联邦制的原则C. 三权分立原则D. 自由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师大附中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