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 违背人伦礼仪B. 不利于社会进步C. 重视尊卑贵贱D. 有利于凝聚宗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材料意在强调宗法制重视尊卑贵贱。ABD三项明显不符题意。2.“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
2、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摸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世袭制度C. 大一统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材料的含义是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结合所学不难发现只有郡县制度萌芽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可以排除AC两项,这两项秦统一六国之前没有出现过;B项出现在西周时期。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
3、构的郡县制。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3.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数其后荐辟广,荫之滥,杂流之猥祠之,日月益,遂至不纪。而明清时则可通“捐纳”,即向政府交钱获得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A. 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 科举制不断受到
4、现实冲击C. 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D. 官僚政治从宋朝开始衰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提到的是宋、明两朝的现象,无法说明长期存在,所以排除A;由材料可知宋代通过恩荫、荐辟,明清通过捐纳都可以做官,这就冲击了科举制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仍然存在,中央仍然掌握选官用人权,所以排除C;官僚政治从宋朝开始衰落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时间夏朝到春秋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5、科举制选官办法依靠血缘关系世袭察举、征召依据门第等级依据儒学经义和才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选官特点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体现,官员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从考察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了封闭性的特点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士族世袭政治特权,民意无从体现择优录取,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
6、析: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5.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B项正确
7、;世官制是先秦时期选官制度,不符合“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信息,故A项错误;分封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会导致战争,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属于官僚政治,不符合“亲属等差递减制度”,故D项错误。6.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
8、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7.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载:“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史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二。”这种政治制度革新中通判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 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 革除郡县制的弊端D. 开始建立官僚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通判【详解】北宋时期设立通判主要目的是监督地方官员,通判的职权仅次于知州,说
9、明该措施主要是加强对于地方政权的控制, B正确。材料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A错误。北宋并没有革除郡县制, C错误。官僚政治体制在秦朝已经实施, D错误。【点睛】宋初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权”“钱”“兵”三个方面着手,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地方至此无力威胁中央。8.韩非子亡征中指出:“种类不寿,主数即世,婴儿为君,大臣专制,树羁旅以为党,数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出军命将太重,边地任守太尊,专制擅命,径为而无所请者,可亡也”。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秦始皇确立了:A. 君主专制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 贵族寡
10、头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官员专制,地方权力较大,为此秦始皇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正确。郡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属于C项内容,排除AB。贵族寡头制度属于先秦时期政治制度,D错误。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A. 小农经济B. 手工工场C. 商品经济D. 精耕细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出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所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所以答案选A。B C两项与材料不符;D项是小农
11、经济的一个特点。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10.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A. 商品经济的繁荣B. 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 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 对外贸易活动频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市坊是否分立以及商业是否繁荣,故AB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城市的发展1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
12、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A. B. C. D. 【答案】D【解析】由材料“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可知,该农具可以分别调到“箭下”和“箭上”改变入土深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曲辕犁的特点,结合图片可知图D为曲辕犁,故答案为D。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2.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安土重迁”的思想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 B. C. D. 【答案】A【
13、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社会重视农业的观念以及“安土重迁”的思想,故正确,故A正确。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导致商业发展,不属于农业文明特点,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3.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 推行工商皆
14、本的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在极个别的时代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更没有推行工商皆本政策,故排除A、B两项;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14.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 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 中国原始农业起
15、源于商朝C. 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 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答案】D【解析】【详解】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 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 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15.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A.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6、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是指重农抑商政策,“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典型的表现,“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显然是在强调不能抑商。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经济政策1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是A. 坊墙倒塌以后B. 汴河两岸C. 长安城的落日D. 宋代东京城的辉煌【答
17、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破除,极大的推动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发展,所以坊墙倒塌以后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答案选A,B C D三项不能直接体现出这一特点。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宋代纸币的出现以及坊市制度的破除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活跃,但并不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唐代就以出现了信用货币“飞钱”,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7.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8、B. 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C. 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D. 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兼并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并且这种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无论统治者怎样进行改革,都不可能把土地私有制废除,所以答案选择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的私有制18.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19、且格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 治大国,若烹小鲜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司马迁评价的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指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也是道家主张。AB属于儒家思想,D属于墨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9.唐代的狂士寒山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不第,曾做诗句“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该诗句说明唐代儒士受到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A. 佛教B. 墨家C. 道教D. 法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思想【详解】“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反映的是佛教的“生死轮回”,故A正确。墨家主张
20、“兼爱”“非攻”等,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道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C。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点睛】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和佛教传播迅速,信徒众多,儒学出现危机。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20.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出现于隋唐之际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雕版印刷术【答案】D【解析】火药发明于唐末宋初,排除A;指南针始于战国时期的司南,排除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C;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故选D。2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第八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