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单元训练A卷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单元训练A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单元训练A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2、求的。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已具有国际法意识21876李鸿章针对领事裁判权问题提出:“中西律例迥殊,本难合一,若如所议另立通商章程详细规条凡通商各口交涉讼案,皆按西律判断华民可免吃亏,西人亦无借口。”由此可知,李鸿章目的在于A学习西方的法律法规B促进外交体制近代化C变革中国传统的律法D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3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
3、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这表明A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B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C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D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4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清日修好条规,条规共十八条,其中第八条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即领事),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例核办”。这表明A两国交往将遵循国际准则B两国对近代外交均缺乏了解C日本迈出侵略中国第一步D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提高5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
4、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A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B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D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经历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严重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7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B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
5、权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8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著作,作者是曾任中国驻日参赞的黄遵宪。该书早在1887年即写成,但直到1895年才由广州民间书局羊城富文斋印行。此书出版后立即洛阳纸贵,风行天下。这一现象说明A民间出版机构善于把握市场B民族危机推动传统思想松动C时代赋予民族资本主义良机D甲午战争沉重打击清廷统治9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D民主观
6、念缺乏社会基础10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的民立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群众欢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漫画作者的政治态度倾向于共和C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众地位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1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121908年开始筹备成立全国的商会联合
7、会,就是要把全国的资产阶级(当时这部分人成为了要求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都联合起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这部分人大多数都同情或者支持革命了。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革命时机趋于成熟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改良主义思潮成为主流1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有人认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也有人认为它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是一次有限革命。这说明A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B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141911年12月,孙中山提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
8、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至1913年春,其又说“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这一变化A表明其思想的摇摆不定B适合了当时的主要国情C代表了社会主流的民意D受到了国内局势的影响15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A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C“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D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161906年,御史刘汝骥针对废除科举后的保举制度,上书建议对保举推荐人才进行严格限制,得到慈禧称赞;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等上奏请求将所保举各员,一律
9、入法政学堂分班限年学习。这一现象反映了清王朝A废除科举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B延续戊戌变法的政策C中央集权体制面临地方的挑战D重视官员选拔的质量17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A推翻乡村封建势力是革命的要求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C中共已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D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土地革命1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
10、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外政治形势发生变化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1931年9月,中共中央决议,要求各苏区在10月中旬前选派代表,到中央苏区参加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苏区必须在十月革命节正式成立苏维埃全国临时政府”。据此可知,当时A中国革命已走上正确的道路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中共中央坚持“苏俄式道路”D“左”倾错误思想严重影响革命20在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罗明纳兹起草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认
11、为中国革命性质是“不断革命论”,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革命方针是“全国总暴动”。这一决议A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B高估了中国的社会矛盾C增加了革命失败的风险D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21自1930年底开始,中共中央先后把60%的党务人才、城市工人骨干派遣到各个苏区。派往各苏区去负责的主要领导干部,大多数都是从莫斯科回来的干部和留苏学生。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以工人运动带动苏区的革命B依然坚持国民革命运动的路线C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D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达成共识22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
12、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B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23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据主要部分。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览活动A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41938年11月至1940年春,各战区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攻击地区涉及绥、晋、豫、浙等广大地区,
13、重点置于豫南、鄂西及皖南等地。这一军事行动A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B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C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态势D说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
14、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三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
15、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国民革命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并回答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史实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 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
16、。“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
17、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
18、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3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历 史 答 案第卷1【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可以看出,此时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
19、,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华夷观念的改变,排除;B项,主张自由贸易是对材料误解,“全免关税”不是希望自由贸易,而是希望换取列强放弃其他的侵略权益,排除;D项,材料体现不出国际法的意识,排除。【答案】C2【解析】李鸿章认为“凡通商各口交涉讼案,皆按西律判断”,既可以使列强失去侵害中国的借口,又可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即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可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故答案为D项。从“华民可免吃亏,西人亦无借口”来看,李鸿章的目的不是学习西方的法律法规,排除A项;法律制度和外交体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李鸿章没有变革中国传统律法的目的,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根据材
20、料可知,桂良一方面强调清廷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看到对待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体现对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反思,反映了向近代外交的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没有涉及内政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朝中央集权的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外交经济制度的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C4【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条约中规定,诉讼案件结案按照己国律例核办,实际上两国都丧失了司法主权,说明两国对近代外交缺乏了解,故B正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两国交往都丧失了司法主权,并没有遵循国际准则,排除A;在条约中我们无法看出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排除C;在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20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四 单元 近代 中国社会 转型 救亡图存 训练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