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7课《鸿门宴》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7课《鸿门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7课《鸿门宴》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教案【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用法。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项羽历史人物形象。2、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欣赏两首关于主人公的诗 垓下歌 项 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提示(一):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 ,奔驰。这首楚
2、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提示(二):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
3、、背景简介 1、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 104 年) ,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发愤著书,在公元前 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4、 8 篇,年表 10 篇,共 526500 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 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
5、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
6、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 18 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 203 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 (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三、疏通文意 1、本文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
7、中(wng)道芷欲间行(ji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 “纳” ) 要项伯(通“邀”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文中难读字有: 飨(xing) 说(shu) 美姬( j) 鲰(zu)生 卮(zh)酒 有郤(x) 玉玦(ju) 瞋(chn)目 目眦(z) 跽(j)曰 参乘(shng) 彘(zh)肩 不胜(shng) 刀俎(z)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出疑点,对照挖空练习,师生共同解决。四、梳理情节鸿门宴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连点成线训练充分地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开端:( )(项羽大怒)
8、( )发展:( )( )(刘项约婚)( )( )高潮:(刘邦请罪)( )( )(项王不应)( )(项伯翼蔽)( )(义责项王)( )结局:( ) (张良留谢)( )(范增愤骂)( )明确: 开端:无伤告密 项羽大怒 范增献计发展:项伯夜访 张良献计 刘项约婚 项伯游说 项王许诺 高潮:刘邦谢罪 项王留饮 范增举玦 项王不应 项庄舞剑 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 义责项王 项王赐坐 结局:刘邦逃席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无伤被诛追问:故事情节是怎么展开的呢?明确:全文以“鸿门宴” 为中心,以“ 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
9、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五、形象探究A、项羽人物形象(重点) 提问: 1你心目中的项羽是怎样一个人? 2司马迁心目中的项羽是怎样一个人?3李清照称项羽为“人杰”和“鬼雄”,这种评价恰当吗?预设 1:从鸿门宴中可看出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
10、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提示】如果学生对项羽的评价都比较负面,教师可以再追问:既然项羽是这样一个人,那司马迁为什么要将他写入“本纪”呢?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明确】项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真挚坦诚、憨直耿介、作战英勇的英雄人物。正因为他重情重义,才被刘邦的谎言蒙蔽,才有他兵败垓下时面对虞姬的慷慨悲歌;正因为他真挚坦诚,才能无意中轻易说出了“曹无伤”的名字;正因为他憨直耿介,才产生了对大胆闯帐的樊哙惊异,“英雄惜英雄”的爱慕之情和赐酒赐肉的异常之举,才有他面对江东的拔剑自刎。他征战沙场,身经百战,作战骁勇。所以
11、,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武夫形象、军事统领。 项羽作为一介武夫,作为一名军事统领,性格上既有自然缺陷,比如“不善心计”“城府不深”等,但更有着许多闪光点,正如第三位同学所言,他重情重义、大仁大义,真挚坦诚、憨直耿介,自信十足、英勇顽强。正因为有这么多闪光点他才成为“西楚霸王”,才在推翻秦王朝残酷统治的征程中功勋卓著。他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霸气”和“豪情”,所以司马迁将他写入“本纪”。我认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应该是“三分批评,七分赞颂”。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塑造出了这样一位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史记笔法”。因此,我认为李清照称项羽为“人杰”“鬼雄”,一方面表达了她对天地间这
12、一英雄男儿的追忆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她希望在南宋历史天空中出现一位像项羽这样的大丈夫,带领千军万马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从项羽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舍弃什么?附 1:“项王为人不忍”,你认为项羽的“不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处?(作为小问题)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 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 四不忍。附 2:“鸿门宴”是史记流传下来的一段史实,人们一提起它,想到的不是揖让进退、宾主言欢,而是剑拨弩张、险象环生。那么,既然是“ 宴席” ,就要有座次之论, “鸿门宴”上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说明了什么?(作为小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教 版中职 语文 拓展 模块 鸿门宴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