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冲刺押题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版)
《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冲刺押题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冲刺押题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 1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92019 届高考冲刺押题卷(二)届高考冲刺押题卷(二)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 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掌握知识的祝、卜、史、宗等“王官” 环绕在最高统治者身边为他服务。在浓重的神巫色彩的笼罩之下,春秋以前文化观照的核心其实是“治政” 之术。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象征性仪式的重视,对天帝的敬畏,对社 会等级秩序的追求
2、,等等。春秋时期,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春秋时代 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与否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此严酷的形势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 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尚书 诗经 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 “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 那时的执政卿大夫阶层无论是讨论国事还是进行外交,都要对这些经典随时加以征引。从左传和 国语对尚书援引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着“礼”展开,落脚点在“德” 。在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 看来,要想维持国家稳定,就要维护等级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使民” ;维护秩序的方式是“礼”
3、 , 以“礼”行“政” ,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而要维护“礼” ,就要落实于“德” ,没有“德”的维护, “礼” 就难以生根,难以延续。春秋时代, 诗被纳入到“礼”的范畴之内,由“不学诗 ,无以言” ( 论语 ) 可以看出。无论是尚书还是诗 ,都是当时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既是政 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藉此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 “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 春秋时期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春秋时期中央王权更为衰落,面对天下大乱的 局面,某些统治者表现出对“天”的怨恨和质疑。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所谓的“天命” “帝”或“上帝”的支 撑有点靠不住,宗教文化开
4、始动摇,现实世界受到更大关注。而春秋执政卿大夫更自觉地将关注的焦点从 “天”上移到“地”上,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现实统治智慧上,因此政治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儒家的 那些基本文化观念都已经形成,只是在春秋末年孔子出现以后,通过论语以及春秋把这些观念加 以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特别是引入了“仁”学观念,为“礼”文化找到人性基础,为“礼”文化的 合法性提出了非常有力的证明。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 春秋时代诸侯分裂造成了政治的混乱,却为思想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以强烈思 想个性开辟了“法家”的一个源头。管仲作为国相看到了“礼”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但是 通过
5、道德和舆论来支撑过于乏力,因此他把“法”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此时还崛起了另一个思想家老子。 老子的思想也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参照,主张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讲究“无为而治” ,开启了自 觉的生命意识。 - 2 - (摘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中国文化的基因,在春秋时代由于文化下移 而被社会否定。 B 尚书 诗经等典籍,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它不仅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 源,也是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更是贵族阶层重视的思想武器。 C儒家思想形成于孔子之前,孔子通过论语
6、春秋将“礼“的概念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并 且引入“仁”的概念,从而成为儒家的集大成者。 D春秋时期呈现了思想多元化的状态:管子以强烈思想个性开辟了法家的一个源头;老子讲究“无为而 治” ,开启了自觉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二段分别列举春秋以前与春秋时期的文化状况,论证了各国执政卿大夫凭借着普泛化的“王官 之学” ,成为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与第四段是因果关系,论述了春秋时期是以“礼”为核心的关键时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 俗化的重要转折点。 C文章在提出春秋时代为何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
7、两个疑问后, 从文化和政治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D文章论证有理有据,如引用论语中“不学诗 ,无以言” ,来论证春秋时期诗被纳入“礼” 的范畴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是维护国家秩序的方式。在论语侍坐一文中孔子道出 哂子路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就证明了这一观点。 B孔子出现后, “仁”学观念的引入,不仅为“礼”文化找到了人性基础,也为“礼”文化的合法性提 出了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语中说“克己复礼为仁” 。 C 春秋时期执政卿大夫关注的焦点从 “天” 上移到 “地” 上, 更关注现实世界, 导致了某些统治者对 “天
8、” 的怨恨和质疑。 D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认为:只有维护等级差别,才能很好地“使民” ;只有以“礼”行“政” ,才能 保持和谐的局面;只有落实于“德” ,才能使“礼”生根、延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 3 - 会宁皮影戏已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会宁皮影多以牛皮、 羊皮、驴皮制作而成,一台皮影戏至少需要四至五人才能完成,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秦腔为主。大年 三十晚九时许,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家传来阵阵鼓乐声,村里组织的新年皮影戏演 出在这里鸣锣开演。 河屲村
9、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晚上九点,乡亲们在家里欢聚一堂,唱着皮影戏过大年, 让我们感受到了皮影戏的魅力。 走进牛俊魁家,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他家的正房里上演,老艺人牛 俊魁在白色幕布后舞弄着皮影角色,边舞边唱,另外三人时而拉二胡,时而吹唢呐,敲锣打鼓配合默契, 村民们看得全神贯注,记者也被精彩的演出吸引,跟着看了起来。在演出结束后记者走进幕后,体验了一 把皮影戏的演出过程。 据介绍,牛俊魁是会宁皮影戏的传承人之一,他不仅可以熟练制作皮影道具,而且能够演唱多部传统 戏曲。每逢新春佳节,他都要带领村里人白天搭台,晚上唱戏,每场皮影戏要演出两三个小时,以丰富乡
10、亲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民邵启虎对记者说,本地文化活动比较单纯,到过年的时候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看一 看皮影戏,耍一下社火,自娱自乐,大家都比较高兴。 ( “会宁广电网”记者 甘孟玉 荆平) 材料二:材料二: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的活动屡见不鲜。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是跨越中国、俄罗斯 居住的的跨界民族,也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作为善于迁徙的狩猎民族,他们将本民族的 习俗延续下来,如驯鹿、瑟宾节都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驯鹿成为贯穿全年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二百余人的鄂温克部落每年能接待中外 游客近五万人次。 而每逢瑟宾节,鄂温克
11、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首领主持,猎人们在落叶松的间隙里点燃 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山神,一片欢乐祥和。台湾游客任先生几乎每年都会到呼伦贝尔旅行一次,他说: “不论夏季或是冬季,呼伦贝尔总有让人看不完的美景,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出的盛会就让人流连忘 返。 ” 2016 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接待中外游客 488.47 万人次,同比增长 8.5。 以上种种,都只是内蒙古草原上很普通的活动,但也是内蒙古草原诸多文化活动的缩影。 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元文化底蕴深厚,将草原文化融会贯通并“打包”展示已成为 当地所有民族文化活动的 “套路” 。 不论是各地一年四季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
12、活动, 还是内蒙古 “走出去” 举办的文化活动,草原传统技艺总是结伴出现。 - 4 -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内蒙古已在蒙古国、俄罗斯、美国、马耳他、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丹麦、斯里 兰卡等地举办“文化周”活动,阵容颇为“豪华” ,对外讲述着内蒙古的故事。 落于金莲川草原上的正蓝旗人口仅 8.3 万, 但这里有世界文化遗址元上都和延续千年的传统游牧生活。 (摘自中新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砌”的草原盛会吸引中外游客 ,有删改) 材料三:材料三: 江苏省南通市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宋亚军这两天伤透了脑筋, 他正在给 88 岁的毛素娟找一个传 承人。毛素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由于
13、后继无人,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 赶在老太太还能说会动之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把技艺传下去成了宋亚军的当务之急。 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表示, 非遗传承有其特殊性, 不能全靠市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011 年 6 月 1 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法集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一些地区落实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费拨款不到位,不重 视宣传,对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重视不够等。一些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在非遗上的经费投入只有区 区几十万元,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想对外交流自己的技术和作品都捉襟见肘。 “事实也证明,凡是非遗传承做得好
14、的地区,政府都发挥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 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说。在全国,宜兴紫砂壶鼎鼎有名,这是该地区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 所带来的效果。宜兴有专门的副市长、文化局副局长分管紫砂陶艺发展,政府还出资让有兴趣学习紫砂陶 艺的人免费学习,每年的“陶艺节” ,市委书记、市长再忙也要出席,这些都提高了紫砂陶艺的社会地位和 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传承下去,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 ”贺云 翱教授说, “除了宜兴紫砂壶,像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锦,这些非遗项目都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 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相比之下,南通色织土布
15、就与现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 项目的保护,政府就更不能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有重要的 精神价值。 ” 也有专家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在韩国、日本,每年都会有企业家出资赞助 非遗项目,定期举办一些展览,让民众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这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摘自光明日报 : 非遗传承,难在哪儿? ,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鄂温克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将驯鹿、瑟宾节等习俗延续下来,如今驯鹿已成为 每个呼伦贝尔草原盛会的吉祥物。 B会宁皮影戏有上千年的历史,唱腔多以当地的传统戏曲
16、秦腔为主,乡土气息浓郁,为村民喜闻乐见, 也成为当地农民过年时唯一的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 5 - C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费划拨、宣传、重视民间的非遗传承人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D 材料一侧重报道了民间艺人在自娱自乐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 材料二侧重报道了非物质 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得到保护和创造了效益。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新添堡乡河屲村村口的皮影戏老艺人牛俊魁在自家院子里表演皮影戏, 其目的是保护皮影戏这一甘肃 非物质文化遗产。 B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将驯鹿、瑟宾节等非物质文化
17、遗产与草原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得到了经济效益,也 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C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色织土布技艺的唯一传承人已经 88 岁,因为她已不能说话,后继无人,这项技 艺正濒临失传。 D一些非遗项目兼具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迎合了现代人的需要,有很多人在学。而南通色织土布就与现 代人的生活离得稍远些,对于这类非遗项目,政府的保护就有所缺位。 6从材料三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原因有哪些?(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
18、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 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 5 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 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 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 朱自清、沈从文 1938 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 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 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
19、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 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 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 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 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 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 6 -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
20、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 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 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 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 学第一天, 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 会上, 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 告全国同
21、胞书 , 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 同学竞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 友兰先生 1938 年 8 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 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 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 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
22、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 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 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 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 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 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 朱自清教授在这
23、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 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 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 意义更是深厚。” 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 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 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
24、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 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 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 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 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 7 - 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 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冯友兰的题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冲刺 押题 语文试题 答案 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