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精品教案)
《【人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精品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一)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二)教具准备报纸、幻灯片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先请一名叫李沧桑的同学起来回答
2、问题。师:李沧桑同学,你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名字的意思和来历。李沧桑:沧桑就是沧海桑田,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师:说得好。 “沧海桑田”用我们的地理术语说就是指海陆的变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本 P37 图 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图 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思考:(1)在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板书)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一、海陆的变迁
3、1、海陆变迁请同学回答,老师归纳:(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那么,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呢?(板书)2、海陆变迁的原因老师拿一本书演示地壳的变动,挤压,书的中部隆起。师: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地质工作者认为:台湾海峡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也是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水结冰,海面下降。台湾地区
4、便成为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升高,陆桥又被淹没在海峡了。这说明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板书):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师:除此之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板书):人类的活动。图 2.15“荷兰的围海大坝” 。思考以下问题。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师: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师:从这以上事例中我们知道,海陆是在不
5、断变化的。那么,就全球海陆分布来看,七大洲和四大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还是经过不断的变化才形成这样的呢?请同学们 2.16 图。20 世纪上半叶地学科学史上曾经有过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围绕“活动论”和“固定论” 。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让学生读图 2.17 图, “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阅读课本 P39 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 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讲述。师:所以,同学们要多看多想,一些看上去不经意的事物或现象,说不定蕴含着很有价值的问题。要养成仔细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当然我们更要学习魏格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的精神。请一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18 学年 年级 上册 地理 第二 海陆 变迁 精品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600.html